第238章 知行合一(1/2)
这话,竟然也是任以虚说的?
他有些惊叹,任以虚小小年纪,竟是能说出这种话。
足可以看出,他的智慧......
这一句话当中,竟是带着一些的禅意......
而此时,方孝孺便是盯着姚广孝说道:“那你的意思是,这孔子的儒学,又是从何而来?”
姚广孝却是不假思索的说道:“很简单,也是三个字,致良知。”
“致良知?”
方孝孺仔细品味着这三个字的意思。
“不错,我所说的这个“良知”,就好比佛教之中所说的“本心”一样,乃是万物的本源。”
“人生于世,本来有一颗赤子之心,但却被尘世当中,层层幻象所迷悟,尽管人人都有这个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本心”,但是世人却执于这此幻象,才不曾
证得,以至于无法解脱。”
“而实际上,所有学问,都是从这最本源的“良知”当中,发展而来的!”
“而孔子,也就因为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从自己的本心当中,挖掘出所谓的先贤道理,所谓论语,也是这么写就的!”
“你这......”
而方孝孺听到了这里,却是紧皱眉头。
这话......对于一般儒生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之言。
这个老和尚,现在竟是在解析孔子成圣的步骤。
然而那可是孔子啊,在所有儒生心目当中,那是天生不凡,先天成圣的人物,这等高高在上的人物,多窥探一下其过往,大家都要毕恭毕敬,这等人物,岂能容
得你去解析?
可是现在......方孝孺却没有阻止姚广孝说下去。
因为他隐隐感觉,好像......这个老和尚的话,确实是有些道理...
若是将孔子当成一个人来看,那自然可以分析其学说成型的历程,也自然能分析出,他因何可以成为圣贤!
而后人,也自然是可以模仿孔子,成为新一代的圣贤!
“可是这所谓的良知......到底该怎么挖掘?才能成圣?”
此时,方孝孺在那思索了半晌,终究还是忍不住的问了一句......
“不必挖掘,只要不被世俗污染,一颗明心自然能璀璨生辉。”
姚广孝却是神色淡淡的说道:“比如人们很多时候尽管也知道作恶不对,但是最终还是控制不住去为恶,这就是被世俗的利益污染了本心。”
“这样的人只有一点点去整改,去一点点向“良知”靠近,那么,我们就离圣人更近了一步。“归根结底,“致良知”绝对不是什么的理论体系,而是要知行合一。”
“任何事,都从本心出发,去坚持做对的事,改掉做错的事。”
“当年的孔子,生活在春秋之时,周王室衰微,春秋五霸轮番登场,天下纷纷扬扬,百姓不得安生,孔子也是从良心出发,明白这种情况不对,于是奋而著书,
讲课收徒,成就一步伦语!”
“一部论语,其中都是孔子对那个世道的体悟,是孔子从他的本心当中挖出来的。”
“如今,我等自然也能效仿孔子。”
“只要我等守住自己的良心,并且依照良心行事,再加上以格物致知之法,去行事,那么圣人自然可成!”
话音落下,姚广孝依然是神色淡淡。
可是那一股自信之意,却是溢于言表。
好像他这些话并不是什么自己的推断,而是世界上本就有的真理一般,他只是将其呈现了出来。
这等致良知的真理,似乎万古不破。
而这对于方孝孺的震撼,也是巨大的。
他在那皱眉思索,消化着这番话的含义。
这一段话,对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啊......
要知道,自古以来,谁敢去探究,甚至是质疑孔子?
敢于那么做的人,还都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那群人,但凡敢这么做的,基本上都已经被完全搞臭,甚至连学说都消失不见..
比如当年流行的杨朱之学,那是何其鼎盛,全盛时期,可是比儒学更受欢迎。
可是现在呢?
就因为他质疑挑战儒学。
所有的杨朱学说,现在都只剩下了那一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