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李旦退让-武三思倒台(2/2)
退朝后,李旦回到相王府,心中明白,这场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他对王德说道:“我们必须加快收集武三思罪证的进度,同时密切关注朝堂动向,看看武三思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动作。”王德领命而去。
而武三思回到府中,却是怒不可遏。他没想到,关键时刻竟有老臣为李旦说话,打乱了他一举扳倒李旦的计划。他的谋士劝说道:“大人,既然朝堂上不能立刻置李旦于死地,我们不妨从其他方面入手。相王府中之人众多,或许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只要有一人肯出面指证李旦,那他就百口莫辩。”
武三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说道:“此计甚妙!你立刻安排人手,暗中监视相王府的一举一动,设法收买相王府中的下人。只要能拿到扳倒李旦的确凿证据,不惜一切代价!”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在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后,心中暗喜。她对心腹说道:“武三思和李旦斗得越厉害越好,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便是我坐收渔翁之利之日。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继续关注局势,随时准备出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相王府周围布满了武三思派来的暗探,试图寻找可乘之机。而李旦的亲信们也在加紧收集武三思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等诸多罪证。朝堂之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一个能打破平衡的契机。
终于,李旦的亲信传来消息,他们成功找到了武三思与边境将领勾结,意图私自调动军队的重要证据。李旦深知,这是扳倒武三思的绝佳机会。他立刻进宫,将这份证据呈给了李显。
李显看到证据后,龙颜大怒。武三思私自勾结军队,这已经触及到了他作为皇帝的底线。他当即下令,命御林军包围武三思府邸,将武三思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武三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最终却被李旦抓住了把柄。当御林军冲进他府邸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大势已去,只能束手就擒。
随着武三思的倒台,朝堂上支持他的势力瞬间树倒猢狲散。李旦因为揭发有功,在朝中的威望大增。但李旦深知,这场权力的斗争并未结束,太平公主还在一旁虎视眈眈,接下来的路,依旧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太平公主眼见武三思迅速倒台,心中既惊且怒。惊的是李旦竟能如此迅速地找到武三思的致命把柄,一举将其扳倒;怒的是自己尚未坐收渔翁之利,武三思便已失势,朝堂的局势瞬间变得对李旦有利起来。
她决定不能再坐视李旦势力坐大,于是暗中谋划,准备对李旦发起反击。太平公主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脉,联合了一些对李旦心怀嫉妒或担忧其权势过大的大臣,开始在朝堂上对李旦进行新一轮的弹劾。
这些大臣在早朝上纷纷上奏,指责李旦在扳倒武三思的过程中手段过激,有趁机揽权之嫌,还质疑李旦所呈武三思罪证的真实性,暗示李旦可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伪造证据。李显看着这些奏折,心中再次泛起疑虑。虽然他深知武三思罪有应得,但面对大臣们对李旦的弹劾,也不得不加以重视。
李显召见李旦,将这些弹劾奏折摆在他面前,面色凝重地问道:“相王,这些弹劾你都看看,大臣们对你多有质疑,你可有什么要解释的?”李旦心中明白这是太平公主在背后搞鬼,但此刻也只能尽力澄清。他再次向李显表明自己对陛下和大唐的忠心,说道这些弹劾皆是无中生有,是有人蓄意陷害,目的就是破坏朝堂的稳定。
李旦言辞恳切地说:“陛下,微臣一心只为大唐社稷,扳倒武三思也是为了清除朝堂奸佞,还陛下一个清明的朝堂。若因微臣此举而让陛下对臣产生疑虑,臣万死难辞其咎。但恳请陛下明察,莫要让奸人阴谋得逞。”李显看着李旦,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李旦一直以来对自己并无二心,但朝堂大臣的弹劾又不能置之不理。
回到相王府,李旦意识到太平公主的手段更为隐蔽和棘手。他与王德商议应对之策,王德建议道:“王爷,既然他们质疑罪证的真实性,我们不妨将收集罪证的详细过程以及相关证人公之于众,让朝堂大臣们心服口服。同时,我们也可以联络一些正直的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为王爷说话。”
李旦觉得此计可行,于是立刻着手准备。他将收集武三思罪证的过程整理成详细的文书,并找到几位关键证人,让他们做好随时在朝堂上作证的准备。同时,李旦的亲信们也开始在朝中联络那些支持李旦的大臣,向他们说明情况,争取他们在朝堂上的支持。
再次早朝时,面对大臣们的弹劾,李旦不慌不忙。他先向李显行了大礼,然后有条不紊地将整理好的文书呈上,并请几位证人当庭作证。证人详细讲述了如何发现武三思与边境将领勾结的经过,以及证据的获取过程,条理清晰,言辞可信。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后,纷纷交头接耳。一些原本对李旦心存疑虑的大臣,在听完这些陈述后,也觉得李旦所言非虚。这时,支持李旦的大臣们也纷纷站出来为他说话,指出那些弹劾李旦的大臣是受他人指使,别有用心。
太平公主看着朝堂上的局势逐渐对李旦有利,心中暗暗着急。她的一位心腹大臣见状,不顾局势,仍强硬地指责李旦和这些证人是串通一气,伪造证据。但此时,大多数大臣已经对李旦的清白心中有数,对这位大臣的无理指责纷纷表示不满。
李显看着朝堂上的局面,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斥责了那些无端弹劾李旦的大臣,并重申李旦扳倒武三思是为大唐立下大功,不容置疑。同时,李显也暗中警告太平公主,莫要在朝堂上挑起无端纷争,扰乱朝纲。
经此一役,李旦成功化解了太平公主的阴谋,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但他也清楚,太平公主绝不会就此罢休,未来的日子里,他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明争暗斗只会更加激烈,而他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小心应对,才能在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中生存,并继续为大唐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