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电镀厂的生意(1/2)
一
“一诺”瓦厂在工人技术都不完备的情况下,跌跌撞撞往前走。志平考虑到原材料失效之前必须做完,用了一批包吃包住的北方农民工紧赶慢赶,但这些瓦已不能用正品的标准来衡量了。
志平有时候想只要做出来的瓦,总比材料堆在墙角过期结成块要强得多!
然而,这样的瓦又怎能去打开市场呢?粮食局是万万不可去推销的。那只有靠着自己一家一家的跑零星的市场了,养鸡场和石粉厂,那些原来不算主要客户的群体,现在另眼相待了,虽然这是最难的一种销售方式,但志平别无选择。
他想到春天的时候那种激越的万丈豪情,那时候自己认为只要凭着质优价廉的瓦也能一个一个地把环湖的市场撬掉。
而现实却是眼前大院里三千多块瓦已经不能算是正品瓦了。
下一步便是无论有多难他也要埋头苦干,一家一家跑养鸡场和石粉厂,最后也要把这些瓦卖掉。
明年的事,他不敢想了。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到散伙那一天,听父亲安排,让大爷姐夫少一点损失。张家的家规是谁点的火谁兜底。
志平想到这里,心里无比沮丧,恨不能找一个地方痛哭一场。这半年多来,他都经历了怎样的巅峰和低谷啊?然而,这一切晓月都无法理解。他看多了志平紧锁眉头的模样,慢慢的就习惯了志平的一脸愁容。
这天,志平骑着摩托车转了一圈,毫无收获,在离湖滨不远的河口镇上,他接到环湖原来的同事小童电话,电话里小童依旧热情,有问有答。志平便说,自己也在湖滨这里,要不要过来聚聚?小童就说:“改日在市里再聚,今天打电话只想告诉你,合肥庐阳的电镀厂厂房近期可能要用瓦了,你最好这两天去一趟。”
志平连声道谢,挂了电话,就风驰电掣直奔回厂里。庐阳电镀厂的事,他上半年就知道了,但一直未落实,厂里一直还在基础建设,至于屋面材料,那时电镀厂李厂长说还没有确定用什么瓦,也就耽搁下来了。
看到大院里的三千张瓦,他就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了。
跟姐夫大爷一说,大家都立马精神起来,像是干旱久了的绿叶青菜早已蔫掉了,没想到一场及时雨,第二天就看到露珠晶莹的翠绿叶子。
这时大爷干活都有板有眼起来,一点也不泄气。姐夫则哼着小调来来回回的拉瓦了,晚上工人们下班后三个人聚在办公室里,慎重地对待着这建厂以来最大的一笔业务,也是决定生死命运至关重要的业务。
然而三个人又像是不知该从何说起,瓦嘛,倒是有3000来张,但都是质量参差不一的,有的甚至外形都不合格。
庐阳电镀厂志平是知道这一家的,也算是见过李厂长,但李厂长都未必记得他了。
短暂的兴奋过后,大家又归于平静。三人商量后,决定明天晓峰和志平两人带一个土老母鸡和一篮鸡蛋登门拜访李厂长,同时也带上合同和印章,如果能签立马就签。只要他选择用菱镁瓦就不顾一切也要拿下业务,这算是决定生死存亡的一战了!
三人又信心满满,大爷散会后出门推着叮叮当当的自行车,在寒夜的月光下匆匆离去,月亮照着大地清亮明白。
张峰大爷以前是个自由快乐的基层干部,但这半年来像是经历了兵荒马乱的岁月,志平现在看到大爷的背影就多了一很悲壮的意味。
二
第二天,志平和姐夫两人拎着一篮鸡蛋和一只肥硕的老母鸡,上了第一班往合肥而去的车。志平看到那只芦花鸡半天没动,担心会闷死,就一路小心地照看着。等到两人下车时,鸡确实没被闷死,但拉了一泡鸡屎,难看又难闻。志平想到电镀厂在城北,坐车还要很久,便想把鸡拎到车站厕所里冲洗一下。
“别,千万别出乱子,如果鸡跑了就麻烦了,直接影响你谈业务。而且你送鸡来,只要是土鸡活的就好,别管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嗐!”
晓峰哥说到最后,为了缓和气氛,“嗐”地一声,然后跟着志平两人相视一笑起来。
赶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庐阳电镀厂,新厂房的墙体已砌好,里面是车间和一排大大小小的水池,志平像是来看望长辈的样子,将鸡放在李厂长办公室门口,大声的招呼道:“李叔,这是老家带来的鸡给你尝尝,是放这里还是放院子里?”
李厂长客气的笑着说:“放院子里吧!”志平便把口袋掀个地朝天,捆住双腿的鸡,嘎吱嘎吱叫两声又不动了。
小峰姐夫早已抽出那包新买的中华烟,并不很熟练地给你李厂长敬烟。
李厂长把两人让进办公室里,坐在沙发上给他们泡茶,然后就开始介绍这个茶为什么耽搁到现在。因为前不久才刚刚拿到环保证,扩建跟老厂要求不一样了,姐夫点头表示明白,其实这些寒暄都没有实质意义,像是在走程序。
过了一会,李厂长又说,那我们就去饭店吃饭吧?今天也没外人,我们厂里一个新来的会计就一起吃个饭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