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 第170章 另类教育

第170章 另类教育(1/2)

目录

第170章另类教育

方明澈回到家,直接开始教方健骑自行车。以方健的身高,对二八大杠肯定还是只有‘掏裆式’骑法,也就是在前面的三角框架内骑。

如果他二婶的二六圈女士车在这里,他能学得轻松不少。

方健吧,有点时候看起来很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数学,他都能合计考出一百分,丢分率50%。但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他就能学得很快。

昨天楚留香那句‘闻君有白玉美人’,其实就出现了两三回吧。他就给背下来了。如今学骑自行车也是一样,半个小时不到,他就能独立骑行了。

一旁的方芳、方舒颜、方康三个一直在看着,都不由觉得‘大哥好厉害!’

方健面对他们这种崇拜的眼神,也是找回了自信。他好像也不是那么笨啊!

“谢谢幺爸!”

方明澈看方芳也很想学的样子,但七岁的身高学骑二八大杠还是早了点。于是对她许诺道:“回头去了首都,用你二婶的女士车学。”

颜颜就又想起了她没能要到的小车车。那个小车车如果把后面两个辅助轮子卸掉,就很适合她的身高骑。

不过,她也没比姐姐矮多少。过两年应该也能用妈妈的自行车学骑车了。她再多等两年吧!

方明澈其实留意过颜颜想要的小车车,友谊商店里有卖的。但价格出乎他的意料,那可不是按轮子大小来定价的。反而因为销量小,生产工艺一样的复杂,比他想像得还略贵些。

他看看颜颜,如果这次把非遗产品卖去东京都事情顺利,就给你买一辆。反正也不需要外汇。

方芳听了方明澈的话,看看高大的自行车,点点头,“嗯,好的。”

方明澈看向方健,“这是借的车,学会了就行了。下来吧——”

这样一辆自行车对一个农村家庭,是不折不扣的大件。就单凭这一辆车,其实都可以当聘礼娶个正当好年华的黄闺女了。

人家舍得借给他,是知道他有钱、赔得起。他掌着让方健骑,人家看到了不说什么。但要是方健自己在村里骑,一开始又不太稳当。那人家心头该多焦急肯定是生怕他连人带车给摔了。

方健恋恋不舍的从车上下来。

方明澈摸摸他的脑袋,“其实你爷爷手头还有钱,家里真的需要就哄着他买吧。”

对家里他按月寄钱,但老头就是舍不得拿出来用。这回掏了300,是因为他也觉得大米加工厂应该能赚钱。哪个农户不得用上这些设备加工大米啊

除了粮站的两台机器,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地方,也就他们这里有。加工一百斤收三块钱工钱,这是薄利多销啊!

但搁不住需要加工的大米多啊,一天加工个上千斤不成问题的。那良性循环下,以后就可以跷着脚坐等分红了。甚至,连集体土地修的厂房租金都是可以分红的。所以,方父才舍得掏了300块出来入股。

可买一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要180,还要搞一张自行车票。以他老人家去10公里外的县城都宁愿走路去的做派。肯定不觉得是生活必需品啊。

让他大孙子去磨磨,能改变老头子的消费观念也好。

方健道:“没戏吧,爷爷的钱看得可紧了。”指望幺爸还现实点。

但方明澈肯定不会让他如愿的,“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说话间,拖拉机手开着拖拉机过来方家,“九哥,可以走了么”

方明澈点头,“走吧。你们四个要不要去我去县城的新华书店替村里买书置办个阅览室。”

支书还算大方,批了200块钱。虽然是方明澈捐的,但他肯拿出来办阅览室开启民智也很不错了。他还说到时候要把这钱是方明澈捐助的,写在阅览室的墙上。

四个小孩肯定都想去。只是方芳有些犹豫,她还有活儿要干呢。

方明华扛着锄头正准备出去。看到这副场景,又看看颜颜。他兄弟的闺女过得比他闺女可要好太多了啊!

“去吧,都一起去看看。逛逛新华书店也是长见识的事。”

方芳露出笑容来,和兄弟、妹妹一起进去搬小凳子。

方明华看看方明澈,“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啊”

唉,老二自从小时候展现出读书的天分,除了农忙时节实在忙得不行的时候,老头子都不舍得让他干活的。

听了自家大哥的话,方明澈道:“你家方健其实天分挺好的。学车学这么快,背录像里的台词背这么快。”

方明华把锄头放到地上,“那你这意思,他要是乐意读书应该也能行”

“肯定行啊。爸说得没错,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和众人差得多的就是科学家和傻子。”

研究结果也是这么说的,94%的人智商在正常范围,3%低于正常范围,还有3%高于正常范围。用十亿人口总量一算,九亿四千万人都是正常范围。

方明华道:“那敢情好,我还以为他真的是笨蛋呢。能读书就好、能读书就好。以后不用像我一样卖笨力气。”

方明澈看看他,“你先安心种田,这几年农民的收入还是要猛窜一头的。回头我帮你i想想办法。”

他都能给朱启明还有林怿的小舅子想办法,怎么不能关照自己亲大哥

不过,他要想办法把老头、老太太弄去医疗条件更好的首都生活。这得靠他们的孙子、孙女。但老头子肯定惦记田里。总得让他看到自家分得的田亩产量大幅提高,收益翻番。

那就只好让大哥、大嫂在乡下再待些年头。过些年,那样的产量成了常态,再租给别人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90年代末期有一次机会得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户口。不过,年轻人有必要转城市户口,像他哥嫂到时候上了年纪就没必要了。

农村户口才能保留宅基地啊!而且,如今这个支书挺不错,比旁人早一步抓住了几回。没准让他搞得村民以后个个都能凭着户口分红。

方明华道:“你还能帮我农转非啊”

方明澈道:“如果户口不和粮油这些物资供应挂钩,其实也没有太大价值。看国家这个趋势,会渐渐把掌控的资源下放。计划经济也会迎来转变的。”

至于买房,在2010年以前买都是不限购的。

方明华震惊,“不太可能吧”农转非的名额对金贵啊!

“这只是我的揣测。”

这会儿四个孩子已经抬着凳子跑过去,互相帮忙爬到拖拉机后车厢安好凳子排排坐下了。还有村里人听说拖拉机要进城,也有几个抬着自家凳子过来。

嗯,这种不是免费搭车,要交一毛钱的。坐公交车三毛,自己村里的拖拉机一毛。就是方明澈想的,如今这位支书挺有经济头脑的。这从去年他用四块钱把拖拉机包给方明澈接新娘子就可以窥斑见豹了。

用支书的话说,‘挣点油钱啊!而且这拖拉机是集体的,人人有份。不收点油钱,没机会搭便车的人岂不是吃亏了’

如今村民也挺习惯的,上了拖拉机就交钱。不过,方家去四个娃子啊小娃娃是不收费的,但通常都是跟着大人。一个大人只能带一个小娃娃。

拖拉机手一边收钱一边道:“今天这趟是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办村民阅览室。用的是九哥捐的钱里的200块。”

大家想想方明澈捐的钱,立马不好意思计较他家几个孩子的车费了。

而且,“200块啊那岂不是可以买三五百本书”

方明澈看众人坐得差不多,就等他了,正走过来。听到这话道:“前期上限是200块,不是要一次性的全买回来。”

这也算是开启村民智慧的大好事,算是得值!

支书和他讲,到时候方明澈家的人可以免费借阅。其他人在阅览室看也不要钱。但如果要借回家,给了押金之后,租金就两分钱一天。损坏或者弄丢,造价赔偿。

这是对本村人的待遇。外村的人嘛,给了押金借回去看三分钱一天。到阅览室看,一个月一块钱,人证一一对应。

等方明澈在前头的副驾驶位坐好,拖拉机就发动了。

拖拉机刚开走不久,昨天和方明澈一起打平伙的两个人走过来找他。

这两个人一个叫韩平,一个叫方明成。他们昨天听出方明澈的话音了,旅行社要求会说英语、会开车。英语是没法可以想了,但开车和开拖拉机是不是一回事

他们俩商量之后就过来想听方明澈一个准话:如果开车和开拖拉机差不多,他们能学会开拖拉机是不是就可以跟他去首都开车

没想到来晚一步,扑了个空。家里只有方母和袁淑芬在。

方母道:“他替村里买书去了,应该中午之前就回来。你们晚一点再来吧。”

买书办阅览室这事儿吧,肯定是她儿子的活儿啊。就算不是他出的钱,但明澈是这村里的秀才,这活儿舍他其谁

要说捐了一千,她心不心疼她心疼惨了啊。

另外那一千是投资,以后多半是要能加倍赚回来的也就罢了。但自己还欠着古大爷两千的房款没付清,回来捐一千。

不过方父道:“他一年就回来这一回,不这个时候拿出来几时拿出来而且,九月是学年的开始,真有心助学肯定暑假回来就该掏钱了。不然,再拖到过年,恐怕又要多一些中途辍学的娃子。”

话说到这份而上,方母也不好说别的了。再说了,钱都捐了、支书还在高音喇叭里大鸣大放的表演,她还能去要回来不成

不过,私下对着时常一起做针线活的一群老姐妹,她还是忍不住把方明澈自己买房还欠两千的话絮叨出去了。

方明澈就是知道他妈会忍不住这么做,才没有知会她什么。让她本色发挥最好。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也省得有人上门找他借钱。不然,真以为他多富裕了!

他自己都还负债,还不忘捐一千出来。有些人可能觉得他笨,但心头其实也会更领情。

到了县城,村民大都散去做自己的事了。小凳子就摞在后头车厢。

到了新华书店,拖拉机手和方家五个人一起进去。

方明澈找上书店的人,把支书开的介绍信给对方看。说明他们村要买几百本书充实阅览室。问能不能给个批发价

据他所知,前世新华书店卖不出去的书,最后都会进废书机,最后裁成细条。这其实和书上写的经济危机时候资本家倒掉的牛奶也差不多了。

有介绍信证明是村集体的行为,那新华书店的小领导就有一定的裁夺权。最后双方讲好了,按零售价的八折计价。

然后方明澈直接拿着书店提高的书单选书。就把编号写下来,然后附上数量。他觉得自家卖的非遗产品,也可以弄成彩色的簿册,然后让人按编号选。

不过,下一步吧。等这次东京出货顺利,把尾款都拿到之后。

这五千块赚到手,现金流就会充沛起来。这是长期生意,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前头这半年,旅行社账上就没富裕过。嗯,直到11月前再买下两辆商务车,都不能富裕。商务车真的太贵了!

四五万一辆,他们到11月前至少得买三辆。那可就是十三万五千了!其实旅行社真的是很赚钱的,都在了这上头。但转手卖非遗产品,就不需要这么大的本钱了。

至于四个小孩,就被方明澈打发去逛书店。这里头什么书都有,从小人书到教参。不过,没有方健想看的《楚留香》。他昨晚在芦兴亭听人说,那是有小说的。

他转了一圈跑来问方明澈,“幺爸,《楚留香》怎么没有”

方明澈抬头,“那是港台那边出版的,大陆没有发行。包括录像带都是港台走私过来的。新华书店怎么可能有走私的书卖”

大陆要引进武侠小说,得等总设计师看了金庸武侠小说之后。还要再过几年。要走私的话,武侠小说没有录像带的利润高,应该当前还没有人搞。

不过,“也许广州有。”近便嘛。

方健有些郁闷,“我又去不成广州。”

不过很快他又精神起来,“幺爸,我现在再去二爷爷那里看会儿录像行不行”

方明澈看看矮墩墩的方康和颜颜,他们在垫脚看着最底层的书册。看到小人书还抽出来翻一翻。方芳在照顾着他俩。

因为他俩是大客户带来的,书店的人告诉他们不能弄皱之后,便也由得他们站那里看着。反正弄皱了,就让一起买走。

方明澈道:“只有时间给你看一集。”

方健赶紧保证道:“我一定准时回来。”

方明澈道:“说到要做到,不要透支我对你的信任。”

方健点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也是昨天晚上在录像里学的。

“好,那我就把你当成君子信任。去吧,路上小心点。”

方健应了一声,快步出去。

两个小的看到了忙问道:“大哥去哪里”

方芳想了想,“估计是去二爷爷那里看录像了。”

一个小时后,方健守信回来了。方明澈也挑好了要买的书。小人书他其实也买了不少,还是让方芳他们三个选的,三姐弟选得可开心了。

方康道:“幺爸,不能拿回咱们自己家么”

“阅览室又不远,就在村支部。你们想看,走过去就看到了,要学会分享!一本书越多人看,越有价值。而且,没人专门保管,估计这些小人书很快就散落、或者被人借走不还了。”

方明澈让方芳带着颜颜去坐前头,自己和方健、方康坐后面。

跟车进县城的乡亲们也都办好自家事,赶来汇合。因为后面堆了两三百本书,比来时挤一些。方明澈把方康抱到自己腿上坐着。

方健又看了一集《楚留香》。虽然和昨晚的接不上,但也十分满足。

方明澈道:“想不想经常看”

方健看过来,那肯定是想的啊。可是,就算二爷爷容得他经常跑去,也得他能进得了县城啊。

方明澈道:“古龙笔下,和楚留香相当的精彩的人物还有不少。萧十一郎、沈胜衣、陆小凤、李寻欢、西门吹雪、叶孤城、沈浪.”

古龙,方健知道啊。昨天录像开始的时候现了:原著古龙。这么说来,和《楚留香》一样和录像还有很多啊

方明澈道:“不只古龙,还有金庸。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位都是大师啊!”

方健瞪大眼,“幺爸,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哦,对了,你是全村读书最好的人。”

原来读书最好,还包括看武侠小说么

方明澈道:“对啊,我是全村读书最好的人。所以我喜欢看这些不会有人说什么,我想看就能看。而且,广州我其实也是想去就可以去的。”

旁边的村民一直都在听着这叔侄俩说话。大家都有些惊讶,还能这样教孩子啊

方健重复道:“想去就去”

“是啊。我能办到买卧铺票、机票的介绍信,也有钱买票。像这暑假,岂不是想去就去”

在村民面前,方明澈并不讳言这些。全村估计也就明峰哥舍得钱买卧铺票。

方健很受震撼,幺爸这也太幸福了吧。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