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未来的路很长(2/2)
朱标深邃的目光看向窗外,轻声说道:“何时大明也有这般光景,何时我大明也能够这般灯红酒绿,百姓安居乐业,世间太平无恙。”
“今年开足马力搞工业吧。”朱云峰顺着他的话题道:“今年我开始就要进火力发电的设备了,大明有煤炭,再把电弧炉搞过来,就直接开始电力炼钢时代,再建造水泥厂,有了钢铁和水泥,才能建造这样的城市。”
“嗯。”
朱标认真地点点头:“我要把金陵建设得像后世的南京城一样,我要亲眼去看一看,如果能够弄到城市规划图就更好了。”
朱云峰笑道:“这个简单,地图到处都有,而且我觉得也没必要照抄,先把现在的城市建设起来,以后再慢慢往外扩张就是了,一步步来,一口吃不成胖子。”
“唉,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样的盛世景象,我就觉得时间紧迫。我虽然才二十多岁,却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在大明看到这样的世界!”
朱标长叹。
“会的。”
朱云峰抿了一口酒,看向下方的夜市道:“哪怕太伯爷您只再多活五十年,五十年的时间,已经够了。我们从一穷二白到如今,也不过三四十年时间,一旦步入正轨,发展速度会很快很快,甚至快到超出您的想象。”
大明现在有了一定基础工业,今年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大量电力设备运到大明去,开启属于大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而且由于可以直接运送发电设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蒸汽机时代,步入更高产的电气化时代。
这对于大明来说,已经少走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弯路,足够一次爆发性增长。
当然。
教育也不能耽搁。
搞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知识份子。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只是炼钢,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工人,这个好培养。
但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就不同了,涉及到大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
所以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大明也需要尽快同步数理化的进程。
好在朱标已经在做了,在南京设立学校,招收大量识字的秀才通过视频资料学习基础数理化,大明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翌日清晨时分,带着马皇后和朱标做完了检查,朱云峰就再次启程回去。
依旧是早上出发,中午到。
把马皇后送回尚峰山,这次换了季赫开车送朱云峰、朱标和朱棣去高铁站。
他们县的高铁站很奇葩,不是在县里,而是在距离县大概三十分钟路程的另外一个镇。
并且与他们镇南辕北辙,一个在县最北段,一个在县最南端,车程有70多公里,没有高速直达。
这次是坐高铁。
刘东帮他们办了入境手续,有合法护照,他们就有了新加坡华裔的身份。
证件一到,朱云峰迅速安排他们入职云峰公司,开具居住证明和工作证明,然后在当地公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这样他们就能合法合规留在国内。
有护照就能申请银行卡,买高铁票,绑定微信支付宝,除了没入籍以外,生活上跟普通人已经没什么区别。
本来这些手续流程对于一般外国人来说需要一段时间办理。
但云峰公司已经是他们县当地支柱,每年纳税几千万,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于他们的要求,地方政府自然是一切从简,迅速办理。
朱云峰已经帮他们绑定了手机,直接在手机上买高铁票,持护照在高铁站的自动售票机取票就行。
季赫把车开进高铁站,朱云峰和朱棣下车从后备箱拿了三个行李箱下来。
朱标则抬起头打量着这座高铁站。
春节客运高峰期早就过去,高铁站也归于平寂,车站外零零散散十多个旅客走入站内,左侧是出站口,挤满了拉客的出租车与黑车司机。
拉客的司机都比旅客多,不过县城小高铁站嘛,倒也正常。
与季赫打了声招呼,朱云峰带着二人进入车站,车站里面人也不多,差不多三四十人的样子,各自坐在站内的椅子上。
朱云峰安排他们找了个边缘椅子坐着,自己去拿他们的护照取票。
不一会儿票取了过来,朱标接过票,好奇地打量四周道:“跟我之前在视频里看到的高铁站差别很大啊。”
朱云峰坐下来,翘着二郎腿笑道:“视频里看的那都是大城市高铁站,人流量大,造得跟机场一样,区别肯定很大。我们县城的高铁站,就一个候车厅。”
“原来如此。”
朱标点点头,看向朱棣道:“这做发展也与人口紧密相连,人口多的地方发展就好,人口少的地方发展就差。”
“是的,像我们县城就节假日人多点,平时来高铁站,有的时候一班车就上去几个人,候车厅都没几个人坐,修得再好再大也没意义。”
“就是这地方太偏了,周围都是荒郊野岭,外面除了几个饭店什么都没有。”
“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这个镇就是我们县的打印机之乡,是原来我们县的支柱产业,gdp第一镇,所以放在了这里。”
朱云峰撇撇嘴。
现在他们县的第一镇已经变成蓝沙镇了,但以前是这边,结果为了支持这边的发展,高铁站修到了离县城那么远的地方,让县城百姓怨声载道。
“这是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的结果,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只是衡量的结果,以后搞发展还是要多做考虑。”
朱标每到一个地方,就有很多新的感悟。
说话间高铁进站了。
随着广播的声音响起,旅客们拿起了行李箱,开始排队。
三人陆陆续续进站。
他们买的是去南京的商务座,2000一张,直奔最前面的位置。
商务座跟二等座比起来十分宽敞,因为二等座是一排五个座位,商务座则是整个车厢拢共就五个。
前面两个,后面三个。
朱云峰他们买的是后面三个座,前面两个座干脆就没人。
乘务员帮他们把行李放好,三人各自入座。
没一会儿工夫,高铁开始出发。
初始还不算快,随着慢慢地加速,两侧景色越发变快,速度也慢慢达到了峰值,差不多300公里每小时左右。
朱标和朱棣都是第一次坐高铁,他们的迅速被车外的景色吸引,眺望着远处的田园与山林。
但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往往是上一秒还看到几百亩田,下一秒就变成了一个池塘水库,茂密的树林以及上下起伏的丘陵。
朱标目光充满了深思,从怀中拿出手机,开始慢慢地打字。
仅仅从镇子到长沙,再从长沙回到镇子坐上高铁的这一段旅程,他就收获了太多太多。
比如看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看到了不同地区建设的方向发展的区别,以及南方农村到处都有水库、湖泊、池塘以应对干旱。
还有这高铁。
实在是太快了。
什么时候大明也有这样的技术和能力就好。
朱标心中沉思,但却没有气馁。
万事开头难。
如今大明也才正儿八经发展了一年的时间而已。
未来的路很长,一步步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