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133章 三十万吗?

第133章 三十万吗?(1/2)

目录

第133章三十万吗

“南京南站到了,请要下车的旅客带好行李,到车门处等候,下车时请注意车门与站台之间的间隙”

随着广播声音响起,列车徐徐进入车站,慢慢停了下来。

朱云峰和朱标朱棣走下车。

朱棣问道:“这是哪儿啊。”

他抬起头四处张望,周围是一行行站台与铁路,一辆辆列车经过,两侧人流如海,一眼望不到尽头。

“南京高铁站。”

朱云峰拿出手机,打开卫星电子地图,指着车站道:“你们看,在这儿呢。”

朱标和朱棣凑了过来,朱标问道:“皇宫在哪”

“在玄武区,离这儿十多公里。”

朱云峰放大地图,指着明故宫遗址景区道:“你们看。”

“好家伙,那么远。”

“如此说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在江宁县以南的荒郊野外,。”

朱标在脑海里勾勒出了古代南京与如今南京的对比。

洪武初年的南京城主要主体很小,大概在如今南京的秦淮区、玄武区以及鼓楼区这一片。

南至中华门,北至玄武湖,东至月牙湖,西至汉中门,面积其实不小。

但主体城区在后世夫子庙一带,城里很多地方都是荒地,像西北的后世鼓楼区那边,就是南京城内军营驻扎所。

而如今的南京城,市区面积超过大明南京城城区面积二十倍有余,建设程度更是难以想象。

“走吧。”

朱云峰带着他们往外面走,南京高铁站大得夸张,如果不是跟在别的旅客后面,他们甚至可能要在里面迷路。

但即便是这样,从站台出站也走了七八分钟。

外面车水马龙,来接乘客的车辆把出站口外面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全都是汽车。

不过朱云峰早就预定了一家五星级酒店,那里有接送服务,等他们出来的时候,一辆黑色的埃尔法早就等候在外面。

酒店的司机殷勤地帮他们把行李放进车中,等他们上车后,才开始汇入车流。

他们是早上从长沙先回的蓝沙镇,送马皇后回去之后,再从小镇出发去县高铁站,当时就已经是中午,坐的1点11分的高铁,旅程为7小时40分钟。

到南京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接近9点钟。

夜晚灯火通明,车流如海,灯光照射着马路、街道,来往的行人不计其数,两侧不仅高楼大厦林立,坛亦是锦簇,树木参天,绿化做得非常好。

朱标沿途一路都在看着窗外的景色,眼前的这里虽然也是南京城,但他却找不到一丝一毫熟悉感,处处充满了陌生。

埃尔法在车流当中走走走停停,上卡子门大街高架,再往内环东线走,不堵车二十多分钟的车程,但今天车实在太多,他们开将近一个小时。

住进酒店后也没心思逛夜市,今天赶了一天的路,早上还在长沙,晚上就到南京,让人身体充满了疲惫感。

三个人住一间总统套房,一间总统套房有好几个房间,朱云峰打了酒店餐厅电话让他们送吃的来,三个人躺在房间客厅的沙发上,只觉得很累。

不是那种身体的累,而是精神累。

朱棣躺在沙发上看着天板的水晶吊灯道:“不知道为什么,明明那么快到,我却觉得困得想睡。”

“是啊,以前觉得山高路远,慢慢走,身体累,但精神却还好,现在却是”

朱标也觉得很奇怪。

朱云峰笑道:“恭喜你们,你们已经体会到现代快节奏生活了。”

“什么鬼。”

朱棣纳闷道:“节奏快越累吗”

“以前坐绿皮火车,几十个小时才到,人们在车上打牌、睡觉,下车的时候没人觉得特别累,反而充满新鲜感。”

朱云峰说道:“现在几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反而精神不好,那是因为以前人们不在意目的地,会在意沿途的风景。现在嘛,已经没有人在乎沿途是什么了。”

“欲速则不达。”

朱标又有了新的体悟,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啊’

朱云峰纳闷,‘你明白啥了’

不过看他颇有感想的样子,朱云峰也没有问。

很快,闲聊了一会儿饭菜就到了。

吃饱喝足,大家洗个澡,放松了一下,在窗边看了看南京城的夜景,便都去睡觉了。

翌日清晨,他们三个人就打了出租车出发,前往明故宫遗址。

这里不需要门票,完全就是一个公园,车停在大门口外面的停车位上。在车上他们就找司机聊了,包了车,司机在车上等他们。

一下车,朱标和朱棣就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宫墙。

此时就真只剩下遗址了,因为原来的两侧宫墙都已经不见,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午门还矗立在那里。

两侧树木高耸,草地连绵,地面是大理石板砖,一路延伸至宫中,但宫中原本是奉天门广场,曾经文武百官上早朝的地方。

但他们通过午门大门看过去,只看到了一排树木向里面延伸,五龙桥连两侧栏杆都不见,只剩下一点桥面。

“这是皇城”

朱标睁大了眼睛,如果不是旁边有块牌子写着“明故宫遗址”的话,他还以为是哪段边境残垣断壁。

“是的。”

朱云峰拿出手机查了查资料道:“到明末的时候南京故宫就已经很破旧,南明的弘光帝朱由崧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但才几个月,清军就打进了南京城,对南京烧杀抢掠,南京故宫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遭到了大量破坏,等到清朝康熙的时候,他下令拆了南京故宫的建筑物去修法雨寺,之后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湘军攻入南京时期、民国时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焯。”

看到资料,朱云峰忍不住又说道:“还有英国小偷来偷东西,清末英国人法雷斯偷走了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

朱棣感叹道:“没想到我大明皇城,六百年后,已是这副模样。”

朱标缓缓步入午门。

午门内壁有一些游客造成的破坏,刀劈斧刻般留下许多划痕,早就没有了当初的森严感。

地上的砖头上面甚至还雕刻了一条鱼,也不知道是哪个时期修缮所留下。

进入午门内,两侧有楼梯可以上到城墙。

城墙上的建筑物早就没了,留下数十个柱础,两侧砖墙都有铭文。

朱标走到女墙边上,细细打量着其中一道铭文,上面写着“袁州府宜春县提调官主簿高亭、司吏陈廷玉、烧砖人杨信、人户彭廷,洪武十年。”

其余砖墙也都各有铭文留下,这些砖墙并非是在南京制造,而是由各地方制造的最好砖墙,送往南京用于修建。

而老朱勒令,负责修建砖墙的官员都必须一一留下姓名,一旦出现问题,便可以追责。

显然六百余年斑驳之后,就只剩下这些铭文还记录着曾经的往事。

“时过境迁,纵使高墙,最终也会轰然倒塌。”

朱标长叹道。

“那没有,老四建的北京故宫现在就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