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龙威(1/2)
第386章龙威
龙舟顺漕河南下,一路并未惊扰地方。
皇帝一直不曾下御舟,但北直隶、河南、山东的地方官们反倒更加紧张了。
焉知皇帝不是掩人耳目,另外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了
毕竟难得出京,皇帝居然一直只待在御舟上,连沿路停泊的码头都不下,这实在有些反常。
对于地方的迎接,御舟上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只对地方官员们说了:安心公务,民政事既设诸相,依规矩上呈便是。
另外,伴驾南巡的其余臣工,这段时间也并没有得到召见。
所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消息这么一佐证,更让人感觉到异常。
皇帝只怕早就不在南巡队伍里了,他去了哪
朱常洛当然还在御舟之上,听到邹义的禀报之后就放下了手中的奏本:“居然有这么多人这么想”
“陛下惜民力,不愿惊扰地方。但这些时日不曾召见臣子,于是就多了些议论。”
“……那如今岂不是更无心公务,都遣了人盯着各处,谨防可疑人马”
“怕是有些地方官会这么做。”
“……”朱常洛把手中奏本抬了抬,“每天各处驿站里,都知监不是仍旧送来诸多奏疏奏本备朕知晓吗”
邹义尴尬地笑了笑:“若陛下当真是有心微服出巡了,这些事……自然要做着。”
“你的意思是做戏做全套”朱常洛无语地摇了摇头,“趁此闲暇把此前在太常寺的论述整理成书,不料竟让他们疑神疑鬼了。真是……”
有什么好微服出巡的
遇到点什么害民之事出面打脸主持正义深入了解如今大明的世情民情
前者只会凸显人治而破坏朱常洛正准备建立好的监察考察行政秩序,后者嘛……看不看,朱常洛心里难道没点数
当年做了多少年的基层干部,那些深刻印在脑海里的世情民情,把经济水平除掉个多少倍之后,大约便是如今情况。要了解世情民情,那是内察事厂该做的事。如果只是浮于表面,那也要应对朱常洛宛如老吏一般的尖锐问题:年前赐宴时他说的话可不是假的,普通百姓的财产和生活状况他知道。
什么盛世,脱贫是几百年后都不知要耗费多少心血才能勉强做到一个水平的事。
他一直都很清醒,如今真要亲自去看一看,无非仍是贫穷局面。
今日的大明京城,也没比当年他第一次离开紫禁城看到的京城更加富庶、整洁。
“那就透透气吧,到前面摆些桌椅,靠泊后先召贺盛瑞、方从哲和徐光启来。”
“奴婢领旨。”邹义弯了弯腰,又笑着说道,“陛下,您专心著述圣贤之言多日,连面都没露过,也是该透透气了。”
朱常洛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真能宅。
“……要看,也是到了临清以后。”朱常洛叹道,“朕这是不得闲。刘若愚,旨意应该已经到了山东吧”
“应该是到了。山东上下听闻陛下要亲临书院讲学,定然倍感振奋,兴许还会奏请陛下登泰山封禅。”
“有什么好封禅。”朱常洛边活动着双臂边往舱外走,“去这些天也不必用心整理那《政治经济史》。”
以前他在群臣的心目之中更偏重的是自然哲学,而在那太常寺里和一众太常学士们聊过之后,他已经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如今,自然要从更加唯物、客观的角度去重新阐述一些东西。
这确实是一个极有分量的课题,所以朱常洛路途当中干脆开始整理大纲,至少是先把这一路预备好的到各省书院讲学的讲义先准备出来。
升任文教部尚书的徐光启伴驾随行,这件事便是原因。
船队行进途中,他们自然不能立即登上御舟。
皇帝和二妃、二位皇子出现在了御舟楼船的三层甲板,估计运河岸上的有心人也能远远看见。
御舟的模样,有点像木制风帆游艇。前后都有甲板上的宫殿式小楼,前半部有三层,后半部则只有两层。
朱常洛平常待在最上面一层,内臣宫女等近侍呆在最
底舱是仓储之地,后面则是专门操舟的锦衣卫和禁卫,桅杆和风帆也在那边。
按说,最平稳的自然是底舱。但有妃嫔和皇子,天子也不好“头顶上还有人”,因此这样安排。
当然,漕河不比海洋,御舟航行于漕河之上,总体而言还是平稳的。
二柱子和老三朱由材先前后奔了上来,随后是丽妃和荣妃双双而至。
“现在上岸做什么等到了后面,有的是机会上岸去。”
面对二柱子感觉船上十分乏味的抱怨,朱常洛先敲了敲他的脑袋:“你要是觉得闷,随后到王掌院他们船上去。”
“好啊!”朱由柱一点都不留恋御舟上的舒适。
父皇每天白日里都呆在楼上写东西,夜里泊岸了也不下船,他除了看看书,就是和老三一起玩。老三又小,朱由柱不太乐意和他玩。
看两个小子在栏杆旁边一会跑到这边指指对岸,一会跑到另一边指指另一岸,朱常洛躺坐在椅子上喝着茶。
“陛下在想什么”荣妃看他沉默不语,端起了桌上的鲜果,丽妃赶紧伸手接下朱常洛手中的茶杯。
“想隋炀帝。”朱常洛笑了笑,从盘中捻了一枚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能悠哉悠哉下江南,倒要谢他一句。”
两个妃子不进一步发表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