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772章 邹新民查不了你

第772章 邹新民查不了你(1/2)

目录

1991年春节前夕,城市被严寒笼罩,凛冽的寒风在街巷中横冲直撞,街边的树枝不堪其扰,发出呼呼的声响。街边路灯的电线在寒风中微微摇晃,路灯的灯罩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偶有那么一两盏,灯罩已经破碎,里面的灯泡也是不见踪迹,相比是调皮的孩子用弹弓干的。

市委大楼里,气氛却显得格外忙碌而凝重。市委原本计划召开当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这会议至关重要,着重研究县级班子的人事工作,按照市委书记钟毅的想法,临近过年,县里领导班子需要进行的调整迫在眉睫,力求一次性调整到位。如此一来,新春开年之前,新上任的干部便能趁着春节时间,去拜会历任老领导,了解当地的情况与风土人情,最好是与过年回家的企业家们好好聊一聊,争取在外发达的老乡,能够拉家乡一把。

市委秘书长郭志远,抱着一叠厚厚的会议资料,在略显空旷的走廊中匆匆前行。他脚步急促,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清脆的声响。手中的资料用牛皮纸文件夹整齐地夹着,上面盖着市委办的红色印章,只有秘书长签了字,会议的议题才会拿到常委会上研究。他神色专注,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想着即将向钟毅书记汇报的事,步伐不自觉的又加快了一些。

比较是大家常爱干的事,特别是前后两任领导的比较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事,郭志远身为现任市委秘书长,而唐瑞林身为前任的秘书长,不少人总会拿两个人相比较,这比较下来,自然是官大的唐瑞林工作干的更好一些。

钟毅的办公室宽敞明亮,阳光透过干净的窗户,毫无保留地洒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照亮了桌上三两文件。钟毅身着风衣,领口微微敞开,这些天会议多,需要出席的正式场合也多,下午还要见几个返乡的民营企业家代表,所以钟毅里面则是西装领导。只是办公室里,领带随意地搭在胸前,正全神贯注地翻阅着文件。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拿起笔在文件上圈圈点点,神情专注而严肃。听到敲门声,他抬起头,看到郭志远走进来,便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下。

“这次常委会,就安排在明天上午吧。眼瞅着腊月二十三了,马上就进入小年,简化程序,春节前到不了岗,春节后也要争取让同志们能到县上报到。”钟毅看着郭志远,语气坚定地说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中气十足。

郭志远微微皱眉,脑海中迅速思索着会议安排的各项细节,提醒道:“钟书记,不知道你们五人小组会议开了没有?这些议题要拿到常委会上讨论,时间会不会有点紧张呀?”他一边说,一边不自觉地用手轻轻捏着文件夹的边缘。

钟毅这才意识到五人小组会还没开。不过,他心里倒也没有太多顾虑。如今,他对整个市委班子已全面掌控。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庆合,组织部长李学武,纪委书记林华西,再加上市委副书记唐瑞林,这四人都是在钟书记任上提拔起来的,在他看来,这些人自然能领会市委领导的意图。

钟毅思索片刻,目光投向窗外,思考着当下的局势,说道:“志远啊,下午吧。下午抽个十分钟,班子碰下头。”在钟书记看来,所谓的五人小组会,也只是给大家打个招呼通个气而已,在之前,大家也已经交流到了这一步。

郭志远微微犹豫,神色变得有些凝重,心中纠结着即将汇报的事情可能带来的影响。他微微低下头,沉思了几秒,缓缓说道:“书记啊,有件事我纠结该不该给您汇报。不跟您汇报,怕影响市委工作大局;给您汇报吧,又怕引发一些不和谐。”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担忧。

钟毅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直地看向郭志远,温和地说道:“哎呀,志远同志,咱们俩就别搞这些弯弯绕绕了,有话直说。”

在官场上,能到处级的,那个不是说话一点就透,有的时候,在领导面前,显得真诚一些,踏实一些,反倒是能让领导获得信任。

郭志远清了清嗓子,像是下了很大决心,说道:“领导,是这样的。我听一个朋友讲,唐瑞林同志对市委班子可能有些不同看法,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

钟毅仔细打量眼前这位秘书长,就道:具体指什么事?志远同志,这些话必须要有事实支撑啊。

千真万确,这些都是瑞林同志在酒桌上公开发表的言论。

什么言论!

他认为,省委之所以选择张庆合同志出任东原代市长,是为下一步王瑞凤同志接班做准备。”他一边说,一边密切观察着钟毅的表情。

钟毅闻言,立刻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发出清脆的声响,脸上露出惊讶与疑惑交织的神情,问道:“这……这怎么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

郭志远赶忙解释:“是这样的,庆合同志今年58岁了,干上一两年就到退休年龄。到那时,瑞凤同志资历、时机都合适,正好接任东原市市长。”他说得条理清晰,试图让钟毅明白唐瑞林言论的逻辑。

钟毅眉头紧锁,脸上的肌肉微微紧绷,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说道:“这个唐瑞林同志,怎么政治上如此不成熟?竟然妄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这种分析简直是胡说八道!省委的格局岂是他能这般揣测的?关键是,他怎能在公开场合说这些话?今天传到我耳朵里,明天就可能传到省里领导的耳朵里。现在大家都有大哥大,拿着这东西,马上就能给省里通风报信。要是让赵道方同志知道了,他会怎么看待咱们东原的干部?”

郭志远赶忙说道:“领导,您也别太生气。这件事目前还只在小范围内知晓,参加聚会的都是瑞林同志信得过的人。”他试图安抚钟毅的情绪,语气中带着一丝劝慰。

钟毅冷哼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不屑,说道:“胡说八道!哪有什么绝对信得过的人?要是真有,这消息怎么这么快就传到你耳朵里了?他信得过那些人不假,但那些人又有自己信得过的人,这不就一传十、十传百了吗?简直乱来!”钟毅实在没想到,一个副厅级的市委副书记,竟会在私下里妄议省委关于东原的重大人事安排。他靠在椅背上,脸色依旧阴沉,心中对唐瑞林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

钟毅气得鼻孔直冒粗气。身为市委书记,他向来沉得住气,可万万没想到,曾经的同志在没能当选市长后,竟堕落至此,口出狂言,毫无政治规矩和纪律可言,完全配不上市委副书记这一职位。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着问道:“愚蠢至极,他还讲了什么?”

郭志远摇摇头,微微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说道:“我们的同志重点就了解到这些,其他方面的内容并不掌握。”

钟毅内心暗自思忖,这件事着实不好处理。如今市委班子里,前任市长齐永林刚从位置上下来,如果市委副书记刚上任又出问题,难免会让人质疑市委在统领全局是否存在问题,或是省委选拔干部不够仔细。再者,就算汇报唐瑞林的问题,也未必能将其整治,反而可能让自己这个市委书记落下容不下人的名声。当然,钟毅在乎的并非个人名声,而是整个东原干部队伍的形象。若此事曝光,省委该如何看待东原?东原又该如何自处?思来想去,钟毅觉得还是要和唐瑞林进行正面沟通,毕竟他身份地位特殊,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市委。

钟毅对郭志远说道:“志远同志,你考虑得很全面,问题反映得也很及时。但出于维护市委领导班子整体形象的考虑,这件事就别再传播了。”他的语气恢复了平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郭志远连忙表态:“钟书记,您放心。我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向您汇报了,并且要求给我汇报的同志,绝不能再告诉第二个人。”

钟毅心里清楚,这种保证或许只是自欺欺人。但作为市委书记,面对这种谣言,他能做的也有限。制止谣言最根本的办法,还得看唐瑞林自己。

郭志远犹豫了一下,说道:“钟书记,我担心这件事会不会影响整个常委会的进度?是不是有必要在常委会上暂时不讨论人事议题?”他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摩挲着下巴。

钟毅沉思片刻,脑海中浮现出唐瑞林的身影,觉得唐瑞林之所以口无遮拦,倒也并非毫无缘由。他原本作为市政府临时负责人,眼看着就要成为市长,却因省委的综合考量,被调整为市委副书记,有些情绪也属正常。但情绪该通过合理途径宣泄,实在不该在酒桌上公开质疑省委的决策部署。

钟毅微微苦笑,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说道:“不过是几句糊涂话,虽说不体面,但还不至于影响东原的发展大局。这样吧,把五人小组会提前,把我下午的行程调整一下,四点钟开会,一直开到统一意见为止。志远,你把学武同志请过来。”

与此同时,在光明区老政府大院,东投集团正在召开会议。会议室里,灯光通明,明亮的光线毫无保留地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墙壁上挂着东投集团的标志,那简洁而有力的图案仿佛象征着集团的蓬勃发展。旁边还挂着省计委、省经贸委颁发的全省最具潜力的国有企业牌匾。

酒水营销公司总经理李正阳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手中拿着材料侃侃而谈:“各位领导,我们公司成立时,正好赶上年底白酒销售旺季。借助之前既有的渠道,我们的整体业务呈爆发性增长。但目前正值年底,受限于高粱红酒厂的产能,库存已经清空,现在想卖酒,也得等到春节过后了,仅仅半个月,就能够为咱们销售公司带来利润27万余元……。”

齐永林坐在会议桌首位,手中拿着一支钢笔,在本子上认真地记了几笔。他身着黑灰色的风衣,眼神深邃而锐利,透着一股沉稳与威严。听完李正阳的汇报,他微微点头,说道:“晓云书记,你来谈谈。”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气场。

胡晓云伸手捋了捋头发,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在灯光下闪烁着光泽。她端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缓缓说道:“公司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东投集团强大的背景,以及永林书记运筹帷幄的个人魅力。以前高梁红酒没卖得这么红火,这充分体现了咱们东投集团整合资源的作用,让高梁红酒走上了正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