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风云涌动(1/2)
朝堂之上,苏瑾与摄政王有理有据地应对着礼部侍郎李大人和户部尚书王大人的发难,然而反对派们并不打算就此罢手。
吏部侍郎赵大人也跟着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看似恭敬却语气尖锐地说道:“陛下,摄政王,摄政王妃。此次改革涉及诸多官员调动与任用,不少新政推行之处,所用官员皆为王妃与摄政王的心腹。如此任人唯亲,恐难服众,也不利于新政公正推行。”
苏瑾心中一凛,这一招可谓阴险,直接将改革派置于结党营私的风口浪尖。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回应道:“赵大人,新政推行,困难重重,需得任用能理解并坚决执行新政之人。这些官员皆是经过层层考察,有真才实干之辈。若按照旧例,因循守旧之官执掌新政,那新政又如何能推行下去?难道让那些对新政一知半解甚至抵触之人去贻误国事吗?”
摄政王紧接着补充道:“赵大人,用人唯贤乃是我等一贯准则。这些官员在新政推行中的表现,各地官员奏报与百姓口碑便是最好的证明。若赵大人认为有人不称职,大可以拿出证据,莫要在此无端猜测,扰乱朝堂视听。”
赵大人一时语塞,但他身后的御史中丞孙大人却又发难:“即便如此,新政推行以来,民间怨声载道。听闻多地百姓聚众抗议新政,如此下去,恐生民变啊!”
苏瑾心中清楚,这必然是反对派在背后煽动。她神色严肃地说道:“孙大人,可曾亲自去民间查访?所谓的聚众抗议,不过是一小撮心怀不轨之人在背后煽动。新政推行,触动部分人利益,他们便妄图以此来阻碍改革。真正受益于新政的百姓众多,只是这些声音被别有用心之人掩盖了。”
此时,一直未说话的皇帝看着剑拔弩张的朝堂,心中忧虑。他深知改革的重要性,但也害怕朝堂因此分裂,影响国家稳定。皇帝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改革之事关乎大梁国运,不可草率。但也不能因一些困难便停滞不前。还望大家以国事为重,共同商讨出更好的解决之策。”
苏瑾与摄政王相视一眼,他们明白,皇帝这是在和稀泥,既不想得罪反对派,又不想改革就此夭折。然而,改革之路已经开启,容不得半点退缩。
退朝之后,苏瑾与摄政王回到王府。苏瑾眉头紧锁,说道:“今日朝堂上的发难,只是开始。他们必然还有后招,我们得早做准备。”
摄政王轻轻握住苏瑾的手,安慰道:“瑾儿,莫要担心。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只是接下来,行事要更加谨慎。”
苏瑾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新政推行官员的管理与监督,不给他们把柄;另一方面,也要派人去民间,收集新政给百姓带来好处的实例,让朝堂上下和天下人都看到改革的成效。”
摄政王赞同道:“正该如此。另外,我也会加强对京城军队的掌控,以防他们狗急跳墙,动用武力。”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隐秘的宅院里,李大人、王大人、赵大人和孙大人等人齐聚一堂。李大人面色阴沉地说道:“今日朝堂上,我们没能占到便宜。苏瑾和摄政王太过狡猾,应对自如。”
王大人冷哼一声:“哼,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改革继续推进,我们的利益将荡然无存。必须想个釜底抽薪之计。”
赵大人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如我们暗中联络外地的旧势力,煽动他们起兵造反,就以清君侧,反对新政为名。让苏瑾和摄政王首尾难顾。”
孙大人犹豫道:“此举太过冒险,若处理不好,恐引火烧身。”
李大人咬牙切齿地说道:“事到如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不拼一把,我们都得完蛋。”
众人沉默片刻,最终都缓缓点头,一场更大的阴谋在黑暗中悄然酝酿……
苏瑾和摄政王在王府中商议应对之策时,突然听到王府侍卫大声呼喊:“有刺客!”摄政王迅速抽出佩剑,将苏瑾护在身后,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王府侍卫迅速集结,与潜入的刺客展开搏斗。苏瑾透过窗户缝隙看到,这些刺客身手矫健,招招狠辣,显然是训练有素。她心中暗忖,难道是朝堂上的反对派按捺不住,开始采取极端手段了?
在激烈的拼杀中,一名刺客瞅准时机,突破侍卫防线,朝着苏瑾和摄政王所在的房间冲来。摄政王眼神一凛,飞身迎上,与刺客展开近身搏斗。只见摄政王剑如闪电,每一招都凌厉无比,刺客虽奋力抵抗,但渐渐落了下风。
就在摄政王准备制服刺客时,又有两名刺客从侧方突袭而来,试图救援同伴。苏瑾心中一紧,此时王府侍卫还在与其他刺客缠斗,一时无法赶来支援。她来不及多想,顺手拿起桌上的花瓶,朝着其中一名刺客砸去。刺客听到声响,侧身躲避,苏瑾这一举动成功分散了刺客的注意力,给摄政王创造了机会。摄政王看准时机,一剑刺中其中一名刺客的肩膀,那刺客吃痛,手中匕首落地。
经过一番激烈拼斗,王府侍卫终于将刺客全部制服。苏瑾和摄政王来到受伤刺客面前,摄政王冷冷地问道:“说,是谁派你们来的?”
刺客一脸决绝,紧咬嘴唇,一声不吭。苏瑾蹲下身子,看着刺客说道:“你若说了,或许还能留你一条性命,不然,你今日必死无疑。”
刺客依然不为所动,眼神中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决绝。摄政王见状,对侍卫说道:“把他们押入密室,严刑拷问,我就不信撬不开他们的嘴。”
侍卫们领命,将刺客押走。苏瑾和摄政王回到房间,苏瑾忧心忡忡地说道:“看来他们已经开始动手了,这次是刺客,下次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手段。”
摄政王安慰道:“瑾儿,莫怕。王府守卫森严,他们想轻易得手绝非易事。只是我们要更加小心,说不定这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
果不其然,经过一夜拷问,刺客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第二天清晨,侍卫前来禀报,那几名刺客竟然在狱中服毒自尽了。苏瑾和摄政王得知消息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
苏瑾说道:“能让刺客如此忠诚,背后主谋必定不简单。看来我们面对的敌人,比想象中还要棘手。”
摄政王微微点头:“看来我们得从长计议,一方面加强王府和自身的安保,另一方面,要尽快查出背后主谋,先发制人。”
苏瑾深知,想要彻底堵住反对派的嘴,必须拿出新政给百姓带来好处的切实证据。于是,她决定亲自微服出京,前往新政推行的重点地区收集实例。摄政王虽担心苏瑾的安危,但也明白此举的重要性,最终同意了她的计划,并安排了一队武艺高强的暗卫暗中保护。
苏瑾乔装成一名商人,带着几名侍从踏上了旅程。第一站,她来到了距离京城百里之外的安平县。这里是农业多种经营改革的试点地区,原本贫瘠的土地如今种满了各种经济作物。
苏瑾走进田间,看到一位老农正在劳作,便上前搭话:“老人家,您好啊。我听闻这里推行了新的种植政策,不知成效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