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千古一帝 书同文,度同衡!(1/2)
樊哙的话让周围喝酒的小伙伴们都紧张了起来,秦律严苛,知情不报者同罪,他们一个也逃不了!
萧何却道,“天幕已经提到了你的出身,沛县之人几乎都认识你,便是躲能躲到哪里去?如今大秦刚刚统一,六国尚未归心,若是始皇因为未发生之事杀你,必会人人自危,引起动乱。毕竟,秦末乱世,不知有多少人参与其中。”
刘季若有所思。
萧何:“再则,据咸阳传来的消息,赵高被打入大狱,但李斯依旧位列朝堂之上,可见始皇并不是嗜杀之人。”
李斯可是天幕盖章的“乱臣贼子”,始皇连他都能原谅,更别说其他人了。
刘季也是个胆大的,他当即决定,要大张旗鼓的承认这个身份,让秦军投鼠忌器,只要能见到始皇,他定能有一线生机。
说到底,始皇出身赢氏王族,如今又执掌天下,乾纲独断,根本不会在意自己这样的小人物。
咸阳宫中始皇帝双目微眯,盯着“刘邦”、“泗水亭长”几个字。
语气低沉道,“蒙毅,你亲自带兵,将他抓拿归案,朕很想亲眼见见他。”
原以为秦朝灭亡离自己很远,没想到这汉高祖就在自己治下,朕倒要看看,这是何等人物。
蒙毅立刻出发,前往沛县。
【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后来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扶苏皱眉,听天幕的意思,郡县制比分封制更优越,难道我的坚持是错的?
淳于越本是齐国博士,齐国灭亡后才来到咸阳,他一到咸阳便暗中观察,发现公子扶苏有仁义之心,又是长公子,很有可能继承王位。便有心以儒家思想影响扶苏,与他谈论周礼,谈论八百年周王朝,谈论周王朝的分封制。
扶苏心怀仁义,在他的影响下,很快便意识到法家对黔首的压迫,倾向于儒家治国,与秦始皇的理念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淳于越积极奔走联络有机会分封的宗室贵族,就是为了在秦国复兴周朝的分封制。只要秦始皇接受分封制,周礼便有机会在秦国恢复,论起周礼还有谁比我儒家更精通。到时候,儒家必能压倒法家,成为秦国的治国之学。
可是天幕的出现打断了这一切,比起儒家的“治国之学”,还是天幕讲解的治国经验更加有用,毕竟那是经过后世上千年的积淀才形成的学说。
在这千年难遇的变局中,我儒家如何才能闯出一条路来!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统一货币、度量衡。七国钱币不一,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必须兑换成他国货币,我们都知道,货币的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今天一个秦币相当于一个齐币,明日,一个秦币可能换两个齐币。未统一前,这只是对一些跨国的大商人有些不方便。但统一后,所有人都是大秦子民,游学、经商、迁徙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出个郡就要兑换货币,不然只能以物易物,岂不是倒退回了远古时代。】
【秦始皇废除六国货币,定立统一的标准——圆形方孔的“秦半两”,还规定国家统一铸币,严禁私人铸币。】
六国遗贵:暴君!
在这次更换货币过程中,他们的资产大大缩水,自然看不惯这一政策。
但天下的百姓却很高兴,尤其是那些经常走街串巷的商人,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方便。
【同样,当时的度量衡也是不一样的,这非常不利于全国统治,譬如收税之时就遇到了麻烦,六国的度量衡与秦国不同,收税时,用哪个作为标准呢。因此,统一度量衡是刻不容缓之事。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这些制度沿用千年而不衰。】
秦国基层官吏:天幕所言甚是,他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收税之时秦国的度量衡与六国不同,收多收少都不对。地方豪强振臂一呼就给朝廷冠上了强征暴敛的名号,以至于各地百姓对朝廷的误会越来越深,他们的工作越来越不好开展。
六国百姓也在听着天幕之言,之前说的那些两国交战、国家政策等离他们太远,他们左耳进右耳出,根本理解不了,也不求甚解。
现在说的却是与他们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每个人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计,专心的听着天幕所言。
原来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是为我们好,比起那些压迫他们的贵人的话,他们更愿意相信天幕。
一时之间,六国百姓对大秦的敌视越来越少。
【统一文字:我们在“文字起源”中说过,殷商以来官方文字都是金文,它们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谋求独立,各国的文字经过历代演化,在字形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