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后记四十八·声名远播

后记四十八·声名远播(2/2)

目录

就算把学术期刊拿来,指着论文的作者名字,这些家伙也会认为是同名同姓。

饭馆里的士子越来越多,距离午饭时间还早呢,居然很快又坐满了。

大明开国一百三十多年,物价整体上一直在涨。

但有些商品价格保持稳定,比如粮食,几乎没有大的波动,百余年来只上涨了40%左右。

这当然是从海外疯狂运粮的结果,就算不是大明的殖民地,也有许多国家在卖给大明商贾粮食。

而且,北方草原和澳州,也在持续往大明本土销售肉类。保鲜技术落后无所谓,做成腌腊制品即可,连城市平民都能经常吃到腌肉。

食盐和布匹,相比开国之初,价格甚至还下降了。这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运输成本的降低。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稳定,而整体收入又在上涨,导致读得起书的士子,几乎都下得起馆子聚餐——亦有贫寒士子,此刻早就溜了,根本就没一起来。

饭馆大堂里热闹非凡,渐渐不局限于同桌闲聊,邻桌之间也互相交流问候。

有一个叫叶宪之的士子,成为全场中心焦点,因为他考了第九名,是这家饭馆里名次最高的。

叶宪之举杯站起:“既然诸君让我说说此次府试策论题,那我就抛砖引玉简单讲讲。提问是关于工商的,论点无非义利之辨。这个很容易答出,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对照当下。南方的沿海沿江省份,富庶确实富庶,但问题实在很多啊。我曾去过浙江,那里的好多富商,比我们沧州府的盐商还奢靡……”

众士子都仔细聆听,不时的点头表示赞同。

叶宪之足足讲了十多分钟,整个酒馆都鼓掌喝彩。

谢堪撇撇嘴,他认为自己的策论文章,比叶宪之说的这些更深刻精彩。可惜啊,自己的四书、六经和律法,考得太糟糕拖了后腿。

又过一阵,饭馆里重新嘈杂起来,士子们互相敬酒高谈阔论。

有个坐在角落里无聊看报的士子,突然站起来喊道:“有谁识得靖海县谢衍?”

同桌士子愣了愣,不知道他在发什么疯。

此人竟然拿着报纸爬上柜台,在掌柜一脸懵逼的表情中,站在柜台上大呼:“有谁识得靖海县谢衍?”

连续喊了好几声,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他,整个饭馆大堂渐渐安静下来。

这人再次喊道:“有谁识得靖海县谢衍?”

王昇连忙站起:“那是我家郎君!”

谢堪起身走过去:“谢衍是我胞弟,他怎么了?”

这士子依旧站在柜台上,挥舞报纸道:“谢衍,字朝宗。河北沧州府靖海县人。年仅十七岁,制得玛瑙短臂阻尼天平,受到诸多学者作揖致谢。工部特发一千贯奖金。皇家学会授予其芙蓉学士。洛阳太学特招其入读内舍。”

全场哗然!

刚才还觉得谢堪在开玩笑的同桌士子,此刻全部面露惊愕表情。他们这一桌,可都是来自靖海县,一个个全都跟谢衍是同乡。

沧州府其他县的士子,同样惊讶不已,他们也算是谢衍的同乡啊。

这种消息的冲击性怎么说呢?

一群学生刚刚参加完高考,聚在一起喝酒对分数呢。突然中央报纸刊登消息,说他们的同乡同龄人,因为贡献突出被授予院士……

就尼玛离谱!

那个府试考了第九名的叶宪之,不可思议道:“真没弄错?”

站在柜台上的士子,把报纸翻页说:

“还有呢。谢学士在学术会议上,当众演示自己的天平。众学者质疑其精密性,谢学士说:我这天平,可称尽天下万物,诸君且任选一物试之。”

“当时大长公主也在场,就在众学者难寻细微之物时,公主殿下抽钗解髻,如云秀发披散及腰,截下一缕青丝问道:君可量其轻重乎?谢衍学士言:此事易耳。遂称得公主一缕秀发为0.615毫。”

“此事已传遍西京洛阳,甚至都有了成语。正所谓:截发问秤、青丝称毫!”

“大长公主殿下,对谢学士佩服不已,还邀请谢学士参加了京中权贵的马球会,并亲自为谢学士挑选良驹练习骑术。如今,谢学士已是大长公主府上的常客!”

全场安静,一个个士子,已然听得目瞪狗呆。

“好一个称尽天下万物,谢学士真乃不世奇才也!”一个理科生拍桌赞叹。

又有文科生说:“青丝称毫,不亚于当年贵妃捧砚,此风流雅事当传诸千秋。为谢学士痛饮一杯!”

“谢学士乃我沧州士子之楷模!”

“是靖海县士子楷模,我便是靖海县的。你又是哪个县?”

“你管我哪个县,反正都是沧州人。”

“只是听着就心向往之,当时的场面该多震撼啊。”

“诸君且满饮此杯,大明开国以来,唯一的十七岁芙蓉学士,就出自我们沧州府!”

“为谢学士贺!”

“……”

谢堪已经懵逼了。

他自己的弟弟是啥水平,他还能不知道吗?咋被马车撞坏了脑袋,反而变成少年天才了?

去年被授予碧玉学士,谢堪就已经觉得很离谱,但主要还是为弟弟感到高兴。

今年又升为芙蓉学士,还跟公主传出一段佳话?

谢堪看向王昇。

王昇也是不可置信:“我一直跟在六郎身边,也……也没发现什么啊。不过去年夏天以来,六郎确实跟魔怔了一样,整天都在后院跟工匠一起做东西。”

“我当然知道他在做东西,”谢堪脑子晕乎乎的,看着热闹非凡的酒馆大堂,喃喃自语道,“我谢家出了千里驹啦!”

那位远房族亲谢以用,此刻也喝酒大喊:“谢学士是我的族侄!”

程固则呼喊道:“谢学士是我的小学同窗,我跟他一起读了四年书!”

就连掌柜的,也拿着笔墨跑来谢堪面前:“鄙店今日蓬荜生辉,能否有幸留下谢郎君的墨宝?”

谢堪说道:“我又不是芙蓉学士。”

掌柜的说道:“文曲星的胞兄,迟早也会金榜题名。”

这话谢堪爱听,接过毛笔说:“借你吉言。”

沧州府城的小饭馆轰动之时,正在靖海县老家备考乡试的谢宏,此刻也正端着一份报纸发愣。

谢宏一脸迷糊:“我前脚离京,刚刚回乡呢。六弟咋就闹出恁大动静?”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