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 受锦旗(2/2)
不过,这倒是符合宁卫民的心意了,而且无论于公于私,都带来了一些额外好处。
其一,就是宁卫民可以借此事,把自己对某些未来情况的担心透露给霍延平和段处长,也算是给他们提个醒儿吧。
哪怕是编造点情况,哪怕只是借口听说的传言,来点到为止,也比什么不说强。
宁卫民知道霍延平和段处长的性子,他们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问题是不会粗疏大意的。
自己如此郑重其事的提醒,只要他们能多少关注一下,就有可能提前发现一些“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端倪。
那么自然就会上报,让相关部门有所准备。
其二,宁卫民还借此扩充了自己的人脉,头一次和公安部门的市局领导有了接触的机会。
虽然不能说就凭着一千万捐赠,他就让人家在今后怎么回报他。
但一份香火情分总是建立起来的。
今后对于宁卫民的产业安全和财产安全,自然会产生不小的安全BUFF叠加,就跟拥有了一层保护罩似的。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今后他的买卖真出了事儿,被人抢了,被人偷了,被人砸了。
就是需要警方破案,那来的人肯定也是精英,无论破案的几率和效率都会提高不少。
尤其是在京城这个地面儿上,宁卫民上辈子听人说过。
好像九十年代冒出了许多自称“老炮儿”的本地流氓,都喜欢针对所谓的大款,用下三滥的手段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甚至搞不正当竞争,搅合人家买卖的。
虽然不知道真假,而且宁卫民是做正当行当的,还有外企股东的身份护体,实在没必要害怕什么。
可有这么个契机,能提前跟公安部门建立起互信和交情,为什么不呢?
何况老话说得好,好鞋不踩臭狗屎,也算是防患于未然吧。
宁卫民就不信了,就凭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就凭自己经霍延平介绍已经稳拿把攥要获得组织认可了。
在京城,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流氓敢主动惹他的?
其三,宁卫民借此不但为自己在官面儿上铺了路,同时也能给罗广亮和小陶解决一些身份上的麻烦。
别忘了,罗广亮和小陶还都进去过,属于犯过错的特殊群体。
他们俩在社会上混,遇见穿着官衣的就难免因这种属性被刁难,被另眼相待。
特别是穿老虎皮的,很正常的事儿和手续,罗广亮和小陶去办都格外费事,总是免不了要被查来查去。
有时候还得被人翻着白眼教训一番。
所以宁卫民在此事之后,还专门带着罗广亮和小陶回访了一下市局领导,替他们在市局里挂了个号。
说白了,这就等于宁卫民亲自出面,给他们俩在法律风险上做了担保人。
虽然不敢说罗广亮和小陶今后就不会再受到某些人的恶意刁难。
但再遇到审查盖章之类,手续上的刻意难为,如果宁卫民不在京城,他们也能有个解决问题的门路。
而且万一他们哪天得罪了人,要是再被人用法律当武器给坑了,起码也能让他们在里面不至于遭遇不公平的对待。
是的,宁卫民给他们的争取的绝不是官商勾结的保护伞,而是消除成见的相对公平的对待。
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虽然暂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绝不能说,这就没有实际意义。
更何况眼下还有马上就能用得上的这份人情的地方呢。
像交通方面,他们可都免不了要跟交通大队频繁打交道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宁卫民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不把交通规则当回事,在京城横冲直撞了。
而是因为交通方面也蕴含着丰富的商机。
别忘了,宁卫民还有个仁和车厂呢。
尤其人力三轮车这门生意,经营地点已经从天坛公园里挪到什刹海去了,这可和过去大大的不同。
过去在天坛公园里,没人管他们,怎么骑车都行。
现在大街上了,可没戏了,平日里三轮车夫们可难免要跟当地交警们打交道。
但对于交警们来说,其实很烦这种天天钻来钻去的人力三轮。
交警们认为人力三轮把原本就不算宽敞的路况变得复杂了,执法态度自然严肃,甚至不近人情。
有时候三轮车夫为了满足外国客人的要求,稍有违章,就会被拦下。
罚款倒是无所谓的,关键是交警有权扣车,还会对违章人批评教育,甚至罚他们站在路口“服劳役”。
这么一来,那车上客人可怎么办呢?
不管客人是悻悻下车自己离去,还是叽哩哇啦的一番抗议,反正倒霉的肯定是车夫,他们可没法再找人家要钱了。
不过现在既然宁卫民捐了汽车,又有上面的关照,那可就大不一样了,双方的关系开始趋于缓和,起码有些问题可以互相理解,能够沟通了。
何况除此之外,经营小公共和出租车,甚至物流和快递也都是宁卫民比较看好。
是他认为可以继续扩展生意,增加利润的新方向。
谁能说,几年后,罗广亮和小陶还会站在原地不动,只是个管人力车的车夫头儿呢?
京城的交通事业,甚至是物流事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样远大,肯定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可办照,挂牌,买车,过户,年检,运营,处理事故,样样都离不开车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岂能不跟交通执法部门搞好关系?
要不说嘛,和谐的警民关系,从现在就应该开始建立起来。
总之,宁卫民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是真没多少时间是闲着的,用毛毛叨叨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而且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在京城停留,甚至不能在京城过中秋和国庆。
不为别的,就因为松本庆子的预产期已经临近了,他至少也得提前一两个月回到日本去。
总不能妻子生产的时候,他这个做丈夫的不在身边啊。
所幸他办事还是挺有效率的。
1988年9月15日,他就差不多办妥了京城的事务,离开了京城去了承德。
为了去见杜阳和潘龙,当面和他们确定一下今后餐厅分号发展计划,以安他们的心。
而在此之后,恐怕宁卫民还得作为几家捐赠企业的共同代表,飞到南朝鲜的汉城去,支持一下我国奥运代表团。
直至此后他才能真正回到自己老婆身边。
没辙,既然他已经走到了这个位置上了,许多的事情就非他不可,必须得他出面才行。
要不说真正的成功人士总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再忙嘛。
就像万达的王老板一样,每天五点就得起来工作。
这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