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三章 撤军(2/2)
不过,他看沈器重、安五伦在自己面前似乎底气并不很足的样子,笑了笑,然后又对他们说道:
“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有把握稳住局势,我可以尽快安排张臣带着征东军南下团营从汉阳城撤回,这一点可以随你们的便。但是,我要在江华岛留下一支水师以防万一之用,也就是说,江华岛要暂时征作军用。”
杨振说这话的时候,语气虽然温和,但却十分坚定,根本不容对方讨价还价。
沈器重与安五伦对视了一眼,似乎领会到了对方眼中的意思,略一沉吟,回答道:
“都督说的这个暂时,想必长不了,但总归要有一个期限。有了一个期限,我等回去以后,也好向监国府院君和朝野士林交代。”
听到沈器重这么一说,杨振知道他们这是准备接受了,既然如此,他也不打算做的太难看,于是想了想,说道:
“至于征用的期限么?当然是要等到你们那边的局势,什么时候彻底稳定了,我们才好全面撤军。不过你们尽管放心,我是沈氏的女婿,我安排水师驻扎在江华岛上,对你们掌控汉阳局势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沈器重和安五伦见杨振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他们已经无从拒绝,于是一起说道:
“都督此言,我们绝对信得过。”
当然了,不管信得过信不过,在杨振面前,他们都得这样说。
沈器远惧怕别人说他是曹操,更惧怕别人说他是石敬瑭,毕竟他的所作所为,比如割地借兵,的确有点类似石敬瑭。
好在他没有自立,同时借兵天朝,又有诛除胡虏的大义名分,所以暂时倒是没有多少人借此流言来反对他。
但是以后呢?
他是有自立之心的。
真到那一天,没了杨振的兵马相助,还真不一定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呢!
对于这一点,不管是沈器重,还是安五伦,内心都是一清二楚,所以他们只能同意。
谈完了与撤军有关的事情,几个人之间的气氛很快就缓和融洽了起来。
接下来,杨振提醒他们,不要在汉阳城或者京畿道范围内大开杀戒,要注意多拉拢中间势力。
尤其是与清虏勾结不深的高门大户,能拉拢的尽量拉拢过来,对他们的过去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对于杨振的这个提醒,沈器重和安五伦都知道这是好意,当场就表示了感激。
但是感激的同时,对于之前他们将曾经的政敌以及潜在的政敌一个个骗进昌德宫,又一个个杀掉然后定罪的事实,又进行了解释。
而且他们的解释,直接让杨振闭了嘴,无话可说。
因为安五伦告诉杨振,此前服从沈器远号令南下清君侧的平壌军有十数万众需要酬功,需要安置,而沈器远接手的小朝廷却什么都没有。
新君李德仁是个穷光蛋,根本拿不出任何犒赏之物。
与此同时,沈器远脱离朝廷中枢已久,现在进了汉阳城后手中无粮无饷,又无宅地田产,他拿什么喂饱他的追随者们?
当然了,这些年战乱频仍,但青松沈氏并未受到多少波及,沈氏大家族本身还是相当豪富的。
但那是沈氏家族自己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怎么可能拿自己的私产来做安抚军心的事情呢?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借着诛除胡虏,拨乱反正的名头,将那些家资丰厚、田产富饶的朝臣名流扣个通虏卖国的帽子一举抄家灭族,就成了最便捷的应对之法。
杨振也是当家作主的人,知道安置好十多万人是多么大的压力。
就此而言,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只在汉阳城和京畿道等地杀了五十多只朝野名流大肥猪,已经算得上是相当慎重了。
想到这些,一时间杨振反而有些开始欣赏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的心机和手段了。
因为他这么做了以后,至少达到了一石数鸟的目的。
其一,以拨乱反正之名,杀了大批出身名门高第的朝野宿敌,大大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其二,抄家所得财货与田产,可以用来安置随行的军民以稳定军心。
其三,一举将追随他南下的十数万众彻底与自己绑定,将来任何人想翻案都要将不得不面对这十数万从中得利的军民。
搞清楚了这些以后,杨振虽依旧有点担心将来会被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算计,但是他对未来一段时间汉阳城方面的局势却大体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