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儿女婚事(2/2)
小茹出嫁之后,日子过得也算和和美美。嫁到了镇上,又是大户人家,平日里也不像在乡下有些活计要做。
小秀才家也只有他姐弟两人,姐姐早年已经出嫁,小茹又没个妯娌,不用担心妯娌之间不和睦,平日里也就陪她婆婆说说话,端端茶,倒倒水,偶尔做做衣服,织织布去糖果店转了两圈儿。
小秀才对她好,她婆婆也是个和善人,没说给儿媳妇立规矩之类的。又有有本事的爹娘在后面撑着,更不怕婆家给她难看,还算美满。
就在小茹出嫁后俩月,张家姑娘就要进门了。
忙完了一出又一出,杨柳却觉得又充实又欣慰。眼女儿出嫁了,弟弟也成亲了,剩下的也只有她那三岁的小豆丁还在身边。
张家姑娘的花轿吹吹打打进了门,从此举案齐眉。
进门儿之前,真娘担心张家姑娘打小娇生惯养,脾气不好,没想到儿媳妇活泼也不爱记仇。
虽然打小儿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嫁过来之后看到人人都有事情做,也不甘落后。虽然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但是在她能力范围之内,她做的非常好。
经常会给她和杨老汉做衣服,把平安身上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扇坠子,荷包,长袍。
人家说过,如果想知道一个女人贤不贤惠,那么就往她男人身上看看,她男人身上头发梳的好不好,衣裳穿的整不整齐。
显而易见,张家姑娘是个贤惠的,平安的衣食住行,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平日里在家擦桌子,烧火,端茶倒水,缝缝补补,凡力所能及的活她都会干。
当然真娘也不是个恶婆婆,明知道人家姑娘什么都没做过,还硬逼着人家割草喂猪?他们家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女儿送过来几个老妈妈。又有她和杨老汉两人里里外外忙活着,真正要让张家姑娘做的事也不多。
并且,张家姑娘自己也有一个陪嫁丫鬟,在家也下厨也给自己爹娘大哥做过点心小菜的,厨房的活计还行。她打小识文断字和平安又有共同话题。
真娘经常拿自家的儿媳妇和他们村儿里的姑娘做对比,一比之下就知道大户人家的姑娘,那就是不一样。
即便是做的同样的活,那动作看起来也比小门小户的丫头要优雅的多。就说端个茶水吧,若是泼辣的女子,那肯定行动如风,弄出哐当哐当的声音。
可人家愣是一步一步优雅又不失干练的走来,轻轻地将茶碗放在桌上。露出几颗牙齿温柔的对你说,婆婆请喝茶。
真娘以前不明白杨柳给平安说亲为什么执着于镇上的人家。那时她还觉得女儿耽误了儿子。干嘛就非要镇上的姑娘,镇上的姑娘娶回来当菩萨供着吗?害平安十七岁才说到媳妇儿。
可现在她才明白女儿的苦心。平安是读书人,他的媳妇儿无论如何,至少要配得上他。
乡下的姑娘泼辣干练,那又怎样?如果有一天平安的同窗邀请他去参加某某宴会的时候,这样一个姑娘带到宴席上,如何才能保得住平安的脸面?
如果平安今后考上秀才,考上举人,那来往之间的人又不一样了。一个乡下丫头的妻子如何能做的了当家夫人?现在她十分庆幸张家姑娘进门儿。这个媳妇儿她很满意
自从女儿和小弟成婚之后,杨柳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现如今也会陪着段大哥去骑马看戏,培养夫妻感情。
还时常带着小儿子段金刚出门踏青,除了在几个铺子之间来回走动,哦,杨柳还抽空去一趟太后娘娘赏的那个田庄。
那地方不远,就在大吉利县旁边的大柏树县。她原以为只是个五百亩地的小庄子。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那里以前是太后娘娘的陪嫁庄园。
以前有专门的太监掌管,后来变成她的,人自然就撤回去了。虽然说是只有五百亩土地,可是在旁边还有一个近三百亩的大林子和土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加在一起不是五百亩,而是八百亩。
林子里面一水儿的青岗树。别小瞧了这种树,这可是银屑碳的原材料。杨柳远远看见那密密麻麻的青岗树,心里面就有了大致的估计,这片林子每年至少可以卖上千两银子的碳。
这个庄子五百亩土地,除了佃农要留下的口粮和种粮,交给朝廷的税收,剩下的粮食估摸着也只能卖四五百两银子。林子赚的比土地还多呢!
杨柳当即就安排了两个看林子的人,仔细替她照看这片林子。每年种多少树,砍多少树造多少炭,她都要知道,并且还会亲自派人去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