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织花夫人1(2/2)
第二日,段虎就给省城去了一封信。没过多久就有老头儿带着儿子,媳妇,孙子拖家带口的来到了大吉利县。
段虎把人安排到了武馆的小院儿里,立刻就把杨柳从镇上叫了过来。杨柳到了和人家聊过一阵儿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是想当然,染布那有那么容易,不同的布染法不同,配料不同,前后顺序也不同。
难怪那染布坊的老板那么笑她。杨柳趁着没人在段大哥脸上糊了一脸的口水。段虎高兴的当场就要把她就地正法。
他真是爱极了自己的妻子。她精明能干不扭捏,又有情趣,不管是在床榻上还是在平时相处,总是能让他很舒服,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杨柳问过段虎之后才知道这老爷子当年就是个染匠,家中九代单传,代代都是染布的。
可巧到了他这一代,老天爷不保佑他。婆娘死的早,虽然后来又娶了一个,可就生了一个儿子,还是个傻子,智力只有三四岁的孩子那么大。
后来这傻儿子打伤了人,把家里的产业全赔出去了。老大个年纪了,还没有人愿意嫁给他,一咬牙,他就给儿子买了一房媳妇。
可是媳妇儿买回来吧,这孙子总也生不出来。他做了这辈子最脸红的事儿居然给自己儿子下药,孙子倒是生出来,可惜现在只有五岁。
这么来回一折腾,家里房子地铺子全给了人家,他没办法,只好带着儿子儿媳妇儿去别人家里做长工。
眼看着他一天老似一天了。儿子都快上五十了,孙子才五六岁,他这门手艺要传给谁呀?
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天活头,等不等的到孙子成人那天。可巧了,这次有人找到他想让他将这染布的方子给卖出来。
他左思右想,觉着还行,这方子只卖一半儿,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方子以后,他和买家共有。买家能用,他也能用。他可以教买家如何染布,并且保证绝不藏私。
他不会离开,就呆在这里,买方要负责给他养老,等以后他孙子长大了自己离开或留下都随他。买家给他的银子,让他回家乡置业,家里祖传的染布坊不能没了。
杨柳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不就是人老了,儿子没盼头,孙子又还小,既想保住自己的方子,又想给儿孙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并且重新把祖业拿回来。行,可以。反正各取所需。
老人家提出,让杨柳去他家乡,将他的田地铺子赎回来。他留在这里教染布坊的人染布。
段虎请镖局里的镖师跑了一趟,花了一千多两,将老人家家乡五十亩地并染布的铺子和祖上留下的房子赎了出来。
当这些房契地契拿到老人家跟前的时候,老人家激动地哭了。当场就表示,一定会好好教布房的人。
于是乎,老人家教小子们染布,杨柳也在跟前一点一点的学。这种技术,她觉得自己学了才是最好的。杨柳不光自己学,还经常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
“为什么染麻布和染丝绸的配料不一样?”
“能不能在染的时候直接染成花朵的样子,这样就不用绣花儿了。”
“为什么非得先把布置好了再染,不能先把线染好了再织嘛?”
有的问题老人家能够回答,有的问题老人家自己也不知道,关键是也没人那样教过他。他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就告诉杨柳,大家都这么做。
杨柳弄不清楚之后就自己找来材料,又开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做试验。她想直接把花染在布上,又想先把线染好再织布。试验了无数次也没有成功。
杨柳没有放弃,但是她没时间。织染房正常运作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布该往哪卖?
没地方卖,她就得砸在手里呀。她看好的大铺子一个也没有到时林林总总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铺子。
为了防止布砸在手上,杨柳只好在镇上买了两间小铺子,雇两个掌柜暂时先卖些。没想到就是这种方法反而让她有新灵感。铺子小也有小的好处,小铺子到处都是。杨柳跑遍了县城各个布庄,不管大的小的,比别人低一点的价格将布供给他们。
为了这些生意,杨柳跑断了腿,为此连自己的小儿子都忽略了,终归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有两个铺子愿意接她的货。加上自己的两间小铺子,横竖也够卖了,再多她也吃不下。
没过了多久,杨柳终于在县城如约找到了个三间门面的大铺子,跟着就开始扩大生产。
杨柳的布庄名字就叫杨柳绸缎庄。现如今杨柳绸缎庄已经有一大,两小三间铺子,镇上和县里都铺开了。暂时不用愁销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