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村姑发家史 > 第65章,织染坊加生产

第65章,织染坊加生产(2/2)

目录

看女婿带来的东西旁的不说,就那两匹麻布,得五钱银子,酒也不便宜,想来张家挺满意她女儿。又见小张走到家里就给几个弟弟妹妹拿红包,对女婿更加满意。

和花婶子让自家男人陪着女婿喝酒聊会儿天。拉着女儿去房间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把女儿仔细打量了一遍。点头道,“看到我儿过的开心,娘就满意了。姑爷对你可好?你公公婆婆对你怎样?”

杨莲儿害羞的回答,“相公待我很好。公公婆婆对我也好。”

和花婶子摸摸女儿的脸颊说道,“嫁了人,娘就不在你身边了,凡是心里要有个数,对公婆要孝顺。凡事多勤快点,你婆婆才高兴。还有你相公,再忙也记得别冷落了他。最重要的是赶紧的生个孩子,给张家传宗接代才是头等大事。”

杨莲儿道,“娘说的我都记下了。我这几天除了给相公和公公做饭送饭,打扫卫生,剩下的时间就帮着婆婆一起浆洗衣裳。娘,你不知道在镇上给人家浆洗衣服一件衣服一文钱。棉衣两文。一年也能有六七两银子补贴家用呢,就是天天泡在水里,手都皱了。不过没关系,婆婆买了润肤的膏子来擦。”

荷花婶子道,“那就好,苦点儿累点儿怕啥。一年有二三十两银子还不好,将来的外孙长大了还可以供他上学。

等你公婆老了,那些银子还不是要给你们手上。像我跟你爹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一年,也就这十来两。我女儿好歹也嫁到镇上,不用在那地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

荷花婶在留着两口子在家里吃了晌午饭,下午再让他们回去。

她也是个会来事的,只想人家镇上什么都不缺,但什么都要钱,给人家装个三十斤大米,二十个鸡蛋,一篮子菜,还有自己做的炸面果子,让两口子带回去。

两口子走了以后,荷花婶子不禁感激杨柳这媒做的好。

荷花绳子扯着个大嗓门儿,把麻布拿出来对着桂花婶子家门口嚷嚷道,“哎呦,瞧瞧这麻布多好啊。今年我一家五口个个都能穿新衣裳啦,每人还能做俩套。杨柳这媒呀,做的可真好。”

桂花婶子在隔壁咬牙切齿啐了一口。

同样的两口子回到镇上以后,老张婆娘看着儿子媳妇儿带回来的一大堆东西,同样点点头,笑道,亲家母是个会来事的,东家这媒做的好。

打那以后,和花婶子偶尔赶大集也会摘一些菜呀柴火什么的给张家送去。

小两口儿逢年过节,也从来没有忘记岳父岳母总会带些礼品回去看看。

转过头来再说杨柳,她拿下那块地之后,杨柳又马不停蹄地规划了起来,有几次惹得段虎生气,说她大着个肚子整天东奔西跑,现如今家里的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非得到处折腾她才满意。

杨柳怀孕的时候正是秋天,由于她大着个肚子还劳累奔波,段虎早就给省城师父去了信。今年他们就不回省城过年了,待明年秋天再带着儿子去看他们。

杨柳也知道段虎重视这个孩子,于是乖乖的待在家里待产。过年自然而然也在杨家沟过的。

杨柳出钱请的戏班子,请全村的乡亲们一起看戏。大家伙热热闹闹过了一个年。

过了几个月猪一般的生活杨柳终于熬到了瓜熟蒂落之时。经过一天一夜的疼痛,杨柳终于生下一个小子。

段大哥将孩子举得老高哈哈大笑,他有后了。

段虎把这孩子取名为段金刚,说是顺口好叫。杨柳生产是在盛夏。小茹姑娘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对于多了个弟弟这件事倒也没什么抵触心理,到底是过两年就要说婆家的姑娘该懂事了。横竖知道爹娘会一直疼她就行了。

这一次,杨柳坐月子,真娘简直要把上一次对杨柳的亏欠全部补上。每日汤水饮食不断。一天要吃**顿,除了奶孩子,其他时候都让杨柳休息。

说什么老话儿说的好,月子病月子养。杨柳上次生小茹的时候受了大罪,非得让杨柳作满双月,把上一次月子里的月子病给养回来。

别说这招还真行,杨柳出了月子之后发现以前有些毛病还真就消失了。比方说冬天的时候怎么都睡不暖,现在这毛病没了。以前老是迎风流泪,现在也好些了。以前月事来的时候都会很疼,现在也好一点儿。出了月子的杨柳,整个人胖了一圈,脸蛋儿红扑扑的,看的段和心痒难耐,当晚狠狠地欢好了一场。

杨柳总算是解脱了,立刻马不停蹄的赶着要修织染坊。在她还怀着孩子的时候就叫他爹去罗家湾和隔壁镇子订了好几十万砖,只等她出了月子就开工建设。杨柳打算将织染房分成两个部分,并列的两个院子中间修个门互通有无,一边儿用来专门织布,一边儿用来专门染布。

两个院子都是内外两个院子组成。里面的小院儿住人吃饭,外头的大院儿用来织布,染布。

织布的院子里被她着重修葺,因为都是一些姑娘媳妇儿,为了姑娘们的清白着想,她得把院子盖的严实一点儿。还盖了一个大仓房,用来囤货。

织染坊开工建设以后杨柳就顾不上县里了,县里的武馆就交给段虎打理。

杨老汉平日里还是带着小厮给县里的武馆送菜送米。真娘在家里忙着养猪种菜,镇上盖房子的工人们饭食请了荷花婶子和大牛叔家里的翠花婶子帮忙

做饭的地方就是镇上小茹教姑娘织布那三间小屋的院子。做好之后,两人担着担子从那边儿送过来。虽然这样麻烦了一点儿,但杨柳算过这样能省不少钱。</p>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