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回来了(2/2)
找到房子两人就开始装修和找木匠定制课桌等家具。
两个月后顾家私塾开张了。因为顾行之本来就是秀才。来读书的学子还挺多。有一大半儿都是考童生的或者考秀才的。来开蒙的学童倒是很少。
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秀才教蒙童大材小用,担心收费贵。而考童生的学子他们来,不过是希望顾行之能在他们考前多给些指点,增加考过的几率。
书院现在一共有蒙童六名,考童子试的十名,考秀才的三人。学生不多,但书院好歹也算开起来了!
顾夫人看见儿子如今的状态也十分的欣慰。终于不再像以前一般钻牛角尖儿啊。原来那三间小屋他们也卖了,专心在书院帮助儿子。
离书院近的学子们通常都会早来晚归,离得远的便在书院中住宿,不能指望一个个读书人自己做饭洗衣。
顾夫人和胡颜便专门儿为上学的学子准备饭菜,还另外请了一对老夫妇帮着采购米粮和浆洗学子们的衣裳。
直到几个月后,胡颜又发现顾行之头上冒起了黑气,便为他度了第三口灵气。
趁着夜色,胡颜端了一盅汤去给顾行之补身体。
“先生辛苦啦,学生辛苦做好一碗羹汤,请先生笑纳。”
顾行之正在书架上翻找什么,听到后面的声音,便笑道:“嘻嘻……颜儿真是越来越调皮”。
胡颜放下汤盅走过去问道:“你在找什么?我帮你一起找吧。”
顾行之从最上面的架子上拿出一个大盒子说道:“不用了,我已经找到了。”
胡颜看着大盒子说道:“这是什么呀?好多灰尘啊。”
顾行之小心地将盒子上的灰尘擦去说道:“这是我从清远带来的一些书。我们家世代开院的藏里,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在都归了别人了。这些是我们当时好不容易带出来的。
你可别小看这些东西。这里面有近三十年童考、春闱、乡试的各种试题,还有各位主考官们这些年编写书籍,以及他们的性格,出题偏好。这些年朝廷政策走向,当今圣上的治国方针,还有这几十年乡试、会试的优秀文章和解题思路。
我们顾家书院每隔十年都会统计一次这些东西是十年之前最后一次统计的。后来家里出了事,没有再继续统计。但是我也考过一次,大致还是知道一些情况。
现如今有几个人打算考秀才,还有几个打算考童生,我得重点关注他们。他们考的好坏才是我书院名声的关键。”
胡颜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没想到小书生做起事来这么认真。”
顾行之又道:“我还打算明年春闱继续下场。我身上的功名越高,来书院上学的学子就会越多。”
胡颜看着顾行之现在斗志昂扬,也很欣慰。唯一一点不好就是顾行之这次发病的早。前两次都隔了大半年,这次才隔了五个月,她就已经给顾行知度了第三口灵气。
在顾行之魔鬼式的训练下,书院里有六个童子试考过了,书院瞬间就多了六个童生。三个考秀才的也有一个过了。这一下,顾家书院的名头打了起来。各路学子纷纷涌入顾家学院。
第二年春闱,顾行之说话算数,真的下场去了。
开考之前的一个月,顾行之生病了。胡颜为他度了第四口灵气。他本人只觉得自己得了个小小的风寒,第二天就好了,却不知胡颜越来越为他的身体担忧。他发病的次数间隔越来越近,这次仅三个月又发病了!
胡颜被逼无奈利用玉牌和远在青丘的族长奶奶建立了联系。她用法术在玉牌上写上自己所求之事。玉牌荧光一闪,字迹消失,而族长奶奶手中那块玉牌就会有字迹现出。她请求族长奶奶一定要想办法找一找可以救他的方法。
很快,族长奶奶就来信了。族长奶奶劝她回去,不要再管顾行之的事情,他那种情况,除非传他百年年功力,给他洗髓强骨,否则根本不可能救了他。
没过多久,顾家迎来了一次大喜事。顾行之春闱过了,考了第四名。那天报喜人明罗敲鼓来到顾家大门前,顾夫人一高兴提了几贯钱撒。
当晚胡颜做了一桌好饭犒劳顾举人。
“小书生,恭喜恭喜,你现在已经是举人了。我听人家说当了举人就可以当官了。”
顾行之对着她举杯说道:“是啊!不过我没兴趣当官,就想把家里的书院开起来。现在咱们可以另开一个举人班了。”
胡颜也笑道:“对呀对呀,你是举人以后来找你做学问的,秀才会越来越多。顾家书院的名气会越来越大。”
顾夫人也笑道:“多亏了颜儿点醒你,要不然你现在还钻牛角尖儿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顾家书院,欣欣向荣。顾行之的头上却又冒起了一股黑气。
胡颜夜里送宵夜给他,顾行之正在批改作业。
“小书生,喝点儿东西再忙吧。”
顾行之看到胡颜还在忙便道:“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休息,快去休息吧,我这点作业改完了,也要休息了。”
胡颜摇头道:“本来伯母想来给你送宵夜,是我抢着要来的。一整天都忙,各忙各的事,好不容易有时间和你待一块儿。我才不要早早回去休息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