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2/2)
不过她也有一些不好为外人道的隐痛,便是圣上在床笫之间有些粗暴,每次服侍过后,第二日总要在床上躺上大半天,饶是如此,还有点经受不住呢。
她不知道圣上对别人是不是都这样,至少待皇后是从不如此的。
此前她伺候皇后多年,圣上时常留宿皇后宫中,行事之时她和几个女史在帐幔外伺候,自是知道,那时圣上温存缱绻,可从未如此孟浪过。
就在贾元春晋德嫔的第二天,圣上醉酒之后召她侍寝,说了几句胡话。
这几句胡话叫飘飘然的贾元春一个激灵,彻底清醒,冷汗都冒出来了。
不是别的,圣上说的是要查抄江南甄家,而且似乎已与几位重臣达成共识,不日圣旨便要下达。甄家与贾家是老亲,同气连枝,贾元春岂能不惊骇。
当日她且糊弄着服侍过皇帝,便以身子不适为由闭门不出,一直挨到夜里,和抱琴换了太监服饰,找到以前买通的往宫外传消息的小太监,塞了一张银票和一个小匣子给他,叫他出宫往贾府送消息去了。
她自以为做的滴水不露、天衣无缝,岂止黑暗中一双眼睛早将这些蝇营狗苟的事都看在眼里,转身便直奔皇帝寝宫去了。
皇帝听了消息,淡淡摆手叫那来去无踪的黑衣人退下,起驾去了皇后寝宫。
皇后迎上去为皇帝脱了外面的大衣裳,换上常服,宫人们都退下了,皇后便笑道:“陛下今儿一早叫人送来那件满身酒气的衣裳已浆洗好了,明儿穿不穿?”
皇帝道:“你放着吧,那衣裳用一次便够了。”除了在皇后面前,他从不敢让自己真正喝醉。
皇后会意,便将衣裳收在衣柜里,不吭声了。
关于金陵甄氏抄家的圣旨是十日后下达的,在此之前王夫人得了信儿,早派人快马加鞭告知金陵甄家了。甄家知道在劫难逃,家是一定会抄的,实权人物肯定是要获罪的,但小辈子孙或可还有一线生机,既有一线生机,便要做万全的准备,起码要给后代留些财产。
时间紧迫,甄家抓紧一切时间紧急转移财产。
自然是往自己信得过的家族转移,能信任的不多,冒险送信的贾府二房便是其一。
而且贾府二房如今出了一位盛宠隆厚的娘娘,照这情形,说不定什么时候便生一个皇子了,以后前途无量。二房还仗义啊,得了消息赶紧快马加鞭送过来。虽然可能也有私心,想得点好处吧,但这个时候若想保住后代生存根基,不出点血怎么可能。
王夫人得了大笔金银、古董等物,不以泄露机密、勾结犯官为忧,反倒因得了大量偷着乐。金银财宝拿在自己手里才实在,旁的事她自以为有元春圣眷在身呢,都不碍的。
甄家大半的家产都送到贾府二房了,这件事虽然做的机密,但知道的人也不少。起码二房许多下人,长房的一些人,并宁国府的许多人都知道了。
毕竟那么多人马浩浩荡荡搬东西,谁也不是瞎子。荣国府长房、二房,及宁国府的下人好多又都是亲戚,一个知道,个个都知道了。他们府里规矩又不严谨,传来传去,外面知道的人也不少。
连身在深闺中的黛玉都听到些风声,更遑论其他人了。
黛玉叹了一口气,暗暗的道,二房行的这些事,以后可别连累大舅舅才好。不过他们已经分家,外祖母更是说出了断绝关系的狠话,应该可以撇清了。
贾赦也不是傻的,出了这事以后跟二房便越加疏离,连迎春都不许她再往二房去了。
为这事迎春哭了一回,然后便日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太上感应篇,不多时病了,她闹脾气又不肯好好吃药,便是吃了药,心情不好,又不肯活动,亦没有起色。就这样断断续续几个月,一直到过了年开了春才好些。
县试、府试、院试,陆离一连考了三场,场场接表现优异,最后一场更是摘得头筹,成功晋身秀才,也算是有了功名在身。
他是今朝以来年纪最小的秀才,自然吹捧者甚众,被大家推为神童。
三场考试下来,一时盛夏时节,陆离一举成名,今日斗文,明日会友,忙得不亦乐乎,认识了不少同科士子。最小的一个十六岁,以后在准备来年的乡试。
陆离却不打算这么快考乡试,做事还是不要太锋芒毕露的好。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读书读了那么多年,如今有钱有闲,也该各处看看去了。四处游历,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了解各地百姓的生活、习俗、水利等情况,增长见识,现代的完备的制度等也不是能直接套在古代的,需因地制宜。
而且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发掘人才,为以后为官治民打下基础。
古代不像现代一样有网络,足不出户便可遍览名山大川,得需要自己亲眼去看的。
于是,在大家疯狂吹捧,讨论着会不会出现一个年级最小的举人的时候,猛然发现这个被另大家瞠目结舌的神童忽然消失,并未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陆离走得十分洒脱,只带了景文一人,辞别了几位至亲:外祖母,两位舅舅。
当然,还特去林府辞了辞林如海和黛玉。
他从京城出发,先去金陵瞧了父母,然后一路向西南,去了蜀地。
黛玉捧着陆离离开前送的一本手绘漫画书,心中暗暗为她祈祷,但愿顺风顺水、遇难成祥。
陆离离开前黛玉刚过了十一岁的生日,学了几年女红,绣花、裁剪、做衣裳的功夫都不错了。得知他要走,黛玉还特意做了一身衣裳,一个香袋、一个荷包给他,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把古扇也送了他。
※※※※※※※※※※※※※※※※※※※※
本文的时间线跟原著已经不同了,大家不要纠结甄家抄家提前了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