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6(2/2)
一次见四级隔离区里还有人有闲心打游戏的。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声音是悲是喜,呆滞地问了一句:“你不害怕么?”
谢昭脸上看不出半缕慌张与不悦,他带着一种密不透风的平和与坚定,用力掐了掐蒋天遥手套后的手指,低声说道:“哪有医生害怕疾病的。”
终于,美国那边的病毒学检测姗姗来迟,但结果却令人迷惑——第一例死亡男孩肝脏里,发现了一种丝状病毒。elisa检测血液中埃博拉病毒抗原抗体阴性,cr的信号则非常杂乱,无法将它与任何一种现有埃博拉毒株匹配,但从基因上来说,该病毒似乎具有部分埃博拉核心蛋白。
更令人费解的是,elisa检测出了马尔堡病毒的抗原蛋白阳性,但马尔堡病毒的cr检测却是阴性。
这个矛盾的结果令病毒学家迷惑,蛋白与整条基因测序的匹配需要更多的时间。
病毒学家认为,或许是血样遭遇了污染,或许是检测出现了问题,又或许,g国的热带雨林中,出现了一种新型变异的病毒——它很可能是马尔堡与埃博拉的一种结合体。
如果说病毒的本质,就是一个蛋白壳子里套着一些基因片段。那么通过现有的实验结果,这个病毒很可能长着马尔堡的盒子,里面装着部分埃博拉基因片段。毕竟两款病毒属于同一种病毒分类,拥有相似的传播途径。
同时,对方寄来了一份病毒在显微镜下的照片。
埃博拉病毒因为它特有的形状,一度被西方人成为“牧羊人的曲杖”——它长着一个缠绕成结的“脑袋”,再加上一两条长长的“身体”。
而这个病毒显然长得与埃博拉不一样。
它同样拥有长条形的“丝状”身体,但它却像一条口尾相衔的蛇,扭成了一个“正无限”的形状,就像一个横躺着的数字“8”。
经测试,该病毒可以在猴子vero细胞与人类he细胞内分裂生长。相比于二十四小时内就能通过自我复制让正常细胞爆裂的埃博拉病毒,这款病毒的复制速度要缓慢许多,导致疾病发展缓慢,同时也给了病毒更多在人群中传播扩散的机会。
凌晨一点,蒋天遥就这么坐在诊所为数不多的一台联网电脑前发怔。他甚至都没有开灯,就是那样愣愣地看着屏幕上的显微镜照片,心想,如果死亡它有模样。
画面里,一个个数字“8”排列成了让密集恐惧症患者害怕的样子。
他把信息打包转发给了谢昭。
新病毒疫情已经有点失控了,死亡人数渐渐多了起来。哪怕世卫组介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医疗资源涌入当地,却不能改变任何一种现有药物都对该病毒无效的事实。
曾经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埃博拉死亡率的药物也不行。一切就好像是听天由命。
“g国发现疑似变异埃博拉病毒”的消息不胫而走,半日之内登上各国新闻医疗版头条。国内微博也是转发得沸沸扬扬,网络另一边的围观者,大多带着不明觉厉的好奇,隔岸观火,吃瓜吃得津津有味。
谢昭以前从不关注过这类消息,而现在他百无聊赖地刷着ad,却发现热评里清一色都是“生化危机要来了吗”、“给大家推荐一款病毒游戏”等评论,不禁哑然。
多少人感染,多少人死亡——放在报道中,这些都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但放在这里,放在这一片生活在阴霾下的疫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类。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曾是苦苦挣扎的生死一线。
谢昭自嘲地笑了笑,就连自己,曾经也说过很冷漠的话,不是吗?刀子不割到自己身上,就永远不知道疼。
他将ad扔去一边,静静地躺回床上,借着窗外的那一点点微光,瞪着灰色的天花板发呆。
谢昭睡不着,因为身体很不舒服。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浑身干燥灼热,哪里都酸疼的要命,而那股热气就好像散不去似的,冲撞得大脑昏沉沉地发沉。
恶心。想吐。晕眩。
——你不害怕吗?
蒋天遥颤抖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里质问着他的灵魂。
其实,只要谢昭闭上眼,他就能把其他病人的死亡画面投射到自己身上。黑红色的血是如何从任意一个有孔的地方流出,一个人是如何呕吐或者排泄出自己的器官,而最可怕的是,当脏器全都化成血水了,大脑还没有死亡。
再然后,他会被如何装进一个雪白的密封袋,丢入指定地点进行消毒与焚烧。
其实,对谢昭来说,接受任何疾病是穿上白大褂前做好的心理建设。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想象自己的死亡,甚至都不觉得恐惧。
只是,他不敢去想蒋天遥。
他一想到小屁孩可能会全程陪在他身旁,谢昭就觉得心里疼到窒息。
迷迷糊糊的,他突然想起在很多年前——当他还是个实习医生的时候,病房有一个病人心脏骤停。护士们找上他,自己却只是愣愣地看着突然平扁的心电图,手足无措。然后,他被当时带自己的主治一把推开了,那个男人第一时间拿起了电击除颤器。
再后来,手术台上,他直面过许多次死亡。多到他对死亡这个概念都几近麻木。他的导师常说:“我们是病人与死亡之间最后一道防线。所以,不奋战到最后一秒,你就对不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面对死亡,我们说什么?”
“不是今天。”[1]
谢昭觉得自己的灵魂仿佛在黑暗中凝视自己的身体。他无声地注视着那些细小而未知的病毒——看着它们分裂,破壁而出,游走于血管四周。他看着自己的脏器溃破出血,免疫系统发动下一轮更为疯狂的修补。
不是今天。
他在心底无声地承诺。
发烧呕吐的人越来越多。
第一个死亡的男孩被命名成atient0。然而,越来越多的病人不曾与atient0家的熟食店有过接触,却依然病倒了。蒋天遥突然开始隐隐怀疑,这种病毒,或许不仅仅通过体|液传播,还可以通过呼吸中的细小液珠进行传播。
渐渐的,几个护士也病倒了。
蒋天遥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不仅避免体|液接触,还要避免呼吸接触,集体换上了1的消毒口罩。1的口罩可以滤掉空气中所有的唾液芯子。
自从疫病爆发之后,诊所正常来看病的人渐渐少了,很快,整个诊所都变成了一个流行病中心。没过几天,一个护士领着一个小男孩来找蒋天遥,问他这个小孩是否需要隔离。
“波奇?”蒋天遥认出了那个孩子。
这就是当时在露天大棚里“魔怔”过又康复了的小男孩之一。
瘦小的黑人男孩牵着护士的手,有些害怕地看了蒋天遥一眼,嘀嘀咕咕地说自己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护士解释道:“波奇的一家人全都病倒了,住进了隔离区,就这孩子身体似乎完全没有异常。我也不知道他应该不应该被隔离。”
根据波奇的话说,父亲与姐姐开始呕吐的时候,他还在和大家一起吃饭,所以根本不存在没有暴露的可能。然而这个孩子不仅没有发烧,就连血检,也没有查出任何免疫指数升高。
这段时间来诊所的病人,但凡进来一个处于呕吐阶段的,过几天就会进来全家。蒋天遥突然对波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者有话要说:[1]虽然很多er医生都说过这句话吧,got里也有,我还是标一下。反正不是我说的!
我不算甜文写手吧,但是狗血he写手啦,不会出事哒!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德哈锁死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鹤君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九千5瓶;阳台君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