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长公主,今晚吃夜宵吗? > 第18章 第十八章

第18章 第十八章(2/2)

目录

她转头笑道:“你说得对,你不是我手下人,说起来还是我把扬楼买下,才逼得你为我制膳。”

江渔连忙摇头否认:“不是逼,如今是甘之若饴。”

二人皆对视失笑。

或许是天青地阔令人心怀畅通,今日的纪娘子疏朗了许多,以往她总给人萧索避世之感,被江渔一股脑归结于体质太弱的缘故,想来还是被所处的环境影响。

路程还真不长,一路说笑转瞬即至。

幸得如今是隋朝,没有初唐时不许在坊市外开设作坊的臭规矩,才能让黄油作坊热火朝天地办起来。

三排相连的屋舍就是主体,坊内是来往穿梭的劳工,男女老少都有,江渔暗猜是纪娘子的佃户下人一类,总之是卖身给纪家的人。

奶香浓郁,一桶桶纯正绿色无污染的鲜牛奶被倒入数个巨型圆筒,搅拌用的铁棍也是严格按江渔要求所做,此外还有文士在一旁记录着什么。

见到这一行人进来,都停了手中动作,对纪娘子鞠躬行礼。

纪娘子微微颔首,介绍了江渔身份,言这是作坊的管事江姑娘,众人再度行礼,江渔对这种场景还未习惯,尴尬不已。

她连忙客套两句,也不多说,与纪娘子踱着步子四处查看。

“你觉得如何?我将你的要求吩咐下去,具体事宜都是由黄先生安排的。”纪娘子指着那文士道。

江渔的目光没有跟向她纤白如葱的手指,而是看向一个刚走进来的大汉,他提来两桶牛奶,哗啦啦倒进巨筒,然后忙不迭地招呼人开始新一轮搅拌,搬运、加工、提取、打包都由一批人完成,这和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差了太多。

沉默许久后,她才开口:“纪娘子可知分工流水线?”

“流水线?莫非是借用水力?”对于这样的词汇,纪娘子只能从字面意思去猜测。

江渔微微摇头道:“流水线并非要用水力,而是一条制作线形如流水。我想将这整套黄油制作工序中,重复的部分,分给不同的人完成,比如两人专司运输,十人专司搅拌,五人专司过滤提取,他们只需一直进行一个动作,就像厨房内也分墩子、打荷、掌厨,如此效率能翻上三五倍。”

当下这种分工劳作的方式已经出现,但还未细化到拆解成每个动作的地步,照她这样设想,每人都只需要反复操作同一个简单动作,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成品,黄油的制作步骤并不繁杂,或许优势还不明显,但如果将这种想法应用到别的手工品上……

纪娘子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些,低声道:“你这种想法倒是别致,若真能提高这么多效率,或许也能在别的地方尝试,同样也会是数倍效率。”

江渔点头道:“我说出来,就是为了让你在自己产业内多尝试,至少黄油作坊可以先一试。而且流水线还有许多你想不到的好处,比如分工后,不同工序的人更能熟能生巧,变得专业化,而且,我们可以给每道工序定下标准,比如搅拌必须满三百下,过滤至少五次,这样做出的黄油质量统一,不会出现劣品砸了自己招牌。”

这番见解非常人所能有,一般人怎能想到仅是工序安排的改变,就能带来这么多好处,纪娘子望着她笃定的脸,惊讶和敬服一起涌上心头,感叹道:“真是令人受教,你如何会有这种奇思妙想?此事若能推行,连我都对此间利益心动。”

江渔一愣,看来纪娘子还没有超凡脱俗到无欲无求,平日里淡然归淡然,那是因为事情太小,利益太少才不放在心

上。

她解释道:“经营酒楼后自然就懂了,之前我和阿柴内外堂来回跑,要买菜、做菜、迎客、记账等等,效率极低,而把这些工作分给不同人后,虽说人手多了十倍,但效率提高可不止十倍。”

纪娘子若有所思地点头:“知微见著,不外乎此,好在是没有埋没你这般才华。”

这也能算得上才华?江渔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有偷盗现代商业智慧的赧然,也有被她夸奖的喜悦。

二人又细细讨论了一番,史上第一条工厂流水线计划就在大兴城外的黄油作坊里定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