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与子同归(2/2)
她笑了笑,便去榻边给他暖好被子,并灌了几个热水囊塞在被子里。然后将今日买好的衣裳包裹好,放在榻旁的桌子上。看他也差不多吃完了,便唤小厮来将碗收走,对伯灵温和的说着:“刚吃完,稍微活动活动,等会头发干透了再睡。”
“嗯嗯,多谢师姐。”伯灵乖巧的点点头。
本想捏捏他的小脸,却发现尖尖的小脸上竟没多少肉,便双手捧起他的小脸揉了揉,这一揉似乎让她很是满足,打趣道:“师姐以后一定要把你的小脸养的白白胖胖的,那样揉捏起来才有趣嘛。”
伯灵心中不禁疑惑,难道师姐的兴趣是盘物件吗?以后还是多给师姐找些核桃、珠子之类的让她去盘弄吧,可千万别盘自己的脸。
那晚伯灵做梦竟梦到师姐搓着两手,看着他的脸,笑的极为可怖,口中大喊这:“盘他!”伯灵猛地从梦中惊醒,以至于在回空谷的路上,他只要一看就师姐搓手,就不禁一抖,子爰还以为他冷,不住的往火炉中添碳,还取出自己另一件裘衣不由分说的盖在他身上。不出两日,生生将伯灵把伯灵捂得发了几次汗,不但身上的寒症好了,还捂得那孩子上了火。
回到空谷已是腊月初五,此地在俞国与珙国交界之处,高山深谷,地处天险。盘山而上,虽是严冬,可一路树木繁多,到山腰处,梅树成林,朱梅、胭脂梅争相盛开,红粉相融,与山上的积雪交相辉映,绵延如画。踏入林中,竟发现每棵树的间距、排列都是整整齐齐,十分规则。可是这种规则却让子爰和伯灵有些迷茫,因为举目四望,触目所见皆是一样的景致。师傅说,这是依伏羲八卦图所植的梅林,寻常人,无论在林中如何走,都只会从自己进入时的生门里离开,永远无法入内。子爰和伯灵好奇的张望着,但又唯恐跟不上师傅的步伐,便只得收起好奇,快步跟上。
路过梅林,继续盘山而上。偶尔转弯时还能看到涌落的的山泉,表面虽已结冰,但冰下泉水叮叮咚咚的声音却不绝于耳。子爰和伯灵看着这美景纷纷如痴如醉,仿若置身仙境、神游太虚。又大约半个时辰才攀到崖顶,举目望去,豁然开朗。有屋舍四五间,古朴雅致。崖顶对面还有一座略高些的山崖,崖壁上垂下一条冰瀑,现在是冬日,像一排如玉般的冰柱,参差的挂在崖边,异常壮美。两崖之间由一座吊桥相连,通过吊桥,便能通达对面,隐约可以看到那冰瀑后有一条拦山开凿的栈道,盘亘在山崖上。
山崖的西
面,有一山洞,师傅嘱咐道这洞中有一故人安息,平日勿去打扰,两人皆遵命的点点头。
进到屋内虽摆设整齐简洁,可灰尘竟有三尺厚,两人相视一笑,看来的确不会冷了,因为打扫这几间屋舍,得出不少汗。
子爰记得对崖的瀑布水幕后有一个小水潭,便提着水桶去打了两桶水,找了个帕子浸湿,先擦尘土。伯灵围着屋子转了转,发现这房子虽建在这山崖上,修建的人却极尽用心。房前屋后有池塘、有花圃。房子也有地龙,只是看上去,从没用过,荒芜一片。看师姐用凉水浸帕子,手冻得通红。他四下找了找,却没发现有木柴,只好去车上拿出暖炉,和水壶,将暖炉中快燃尽的银霜碳屑倒在一个铜盆中,又加了些炭火,慢慢的扇着,见火旺了些,便把水壶搭在上面,很快的少了一小壶热水。他将热水提进屋中,倒进桶里。
听到响动的子爰回过头来,看到他的举动,暖心一笑:“多谢师弟。”
伯灵腼腆一笑:“师姐,我找了找,这里没有木柴,我去周围捡些枯枝去。”
来路上有很多枯枝腐叶,伯灵年纪虽小,可力气却不小。一来二去,他已经捡了两大筐。给膳房抱了些,剩下的便拿到屋侧的地龙旁,掏出火折子慢慢点燃枯枝,等火旺起来,又逐渐的将剩下的枯枝松叶都一股脑塞了进去,又添了些银霜碳。
子爰本还戴着毛围脖,渐渐地发觉屋中热了起来,不觉发了一些薄汗。她摘掉围脖,见伯灵走了进来,看着他的脸,忽然笑了起来。
见那孩子迷茫的样子,子爰愈发好笑,她走过去掏出身上干净的帕子,在另一桶干净的水里沾了沾,给伯灵擦起脸来:“你是把自己丢到炭火堆里滚过了吗?”
伯灵看着师姐帕子上的污迹,才明白了过来,于是不好意思的抿嘴笑了笑,露出了他那镶嵌在唇两边的小小梨涡。
“好了。”子爰帮他擦净了小脸,将帕子塞到他手中:“傻笑什么呀,快来帮师姐打扫!”
两人换洗净帕子,继续打扫了起来。这时,师傅从对崖经过吊桥慢慢踱步过来,看到房舍上方飘荡的依依烟雾,顿了顿脚步,思绪万千,十五年前的场景竟与此刻有些重合。她敛了心神,寻着那两个孩子的声息进入室内,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虽对自己而言可有可无,可看到这两个孩子勤勤恳恳收拾打扫的样子,似乎与以往又有些不同。
自他离世后,这空谷就又剩自己一人,除了每年舜华会带着家人回来拜祭看望外,这里都是清清静静的。平日修行多在对岸的洞中,五感早已超然,大道至虚至静,人心更当清虚宁静。本派于二百年前现于这乱世,历代空谷子便顺应天命,以天下乱世为棋局,传道授徒为棋手,博弈纵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唯待天时定乾坤。
如今天象所示,天下一统之势已现,此时收这两个孩子为徒,便是天命。待十年之后这两个徒儿入世,天下大势便可分明。
看到师傅进来,子爰和伯灵停下手上的活,起身恭敬的向师傅行礼。
师傅的声音淡淡的传来:“收拾出两间屋子,你二人居住。为师早已辟谷,但你们还小无法辟谷修行,且为师不通烹饪饮食,若是饿了,还需你二人自行解决。”
子爰抬起头答道:“回禀师傅,子爰会烹饪,以后便料理膳食。”
“好!”师傅点点头,随即说道:“门前的鱼塘与田地天暖后便可采用,你们养些鱼儿,种些蔬果,平日亦可饮食。”
“是。”两人齐声答道。
这时屋檐上的一排铜铃,竟同时响动起来,铃音整齐有律,悦耳空灵。
“你们且先收拾。”师傅说完便举步离开了。
来人是舜华的家仆,舜华知道母亲辟谷修行,饮风露、宿寒洞。可是子爰还是个孩子,这严寒的岁月,空谷里必然是饥寒交迫。便派家仆送来了足量的五谷禽肉、木柴炭火、还有两张厚厚的虎皮褥子和棉被、寒衣。只希望子爰能在空谷中温饱无忧。
不一会儿,师傅便御着三驾马车回来了。马车满满当当,子爰接过马缰,甜甜一笑,有人关心真好。她唤来伯灵,两人看着这些充足的物品,开心的搬了起来。
“明日卯时初刻在此处等我。”师傅轻声说完,便回到了对崖顶的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