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正则堂传 > 第55章 代序二

第55章 代序二(2/2)

目录

山间树荫茂盛,走了一路也不觉得热。平鸷看到武尅,拱手道:“武卫将军,我师伯请您上山一叙。”

武尅没有说话,一双星目盯得平鸷有些不自在。

平鸷道:“请跟随我来。”便向山上行去。

武尅紧跟其后,道:“你可是平家的小公子?”

平鸷对武尅口中的那个“小”字十分不满,自己已经十三岁,哪里小了?他忍着心中的不爽,十分斯文有礼地说道:“您叫我平鸷就是。师伯就在正厅等您。”平鸷如是说道,然后按滕芷兰说的,领着武尅在山路上多绕了两圈。武尅身强体壮,也没觉得累。平鸷看他时不时蹙眉,也对他为何要来拜谒滕芷兰,知晓了七八分。

滕芷兰坐在正厅等了许久,看着平鸷带武尅过来了,对徐楠说道:“楠哥儿,给武卫将军奉茶。”

徐楠:“是。”

徐楠端了茶奉给武尅,他却没有伸手来接。武尅双膝跪地,对滕芷兰行了大礼:“求滕先生行正则堂之职,保我大吴三百年江山。”

这段时日的书信大多由平鸷经手,他自然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北方一平定,皇帝陛下就下了诏书,要削赵钦的兵权。赵钦好不容易坐到今天这个位置,怎会甘心将手中的兵权交出?

此时又有传言说,皇帝陛下宠幸一干江湖道士,每日炼丹问道,不问政事。更有一妖道迷惑圣上,皇帝将身边的忠臣们罢免的罢免,贬黜的贬黜,更有臣子以死相谏无果,朝中怨声载道。

是以,淮南王赵钦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向建康发兵,一路南下畅行,竟毫无阻拦。

滕芷兰对徐楠挥手,示意他把茶放下,叹气道:“嗳,武尅,可是陛下让你这样求我的?”

“陛下让我送信予您。”武尅忙不迭地将信送上,“滕先生,只有您出手,才能退赵钦之兵啊!”

滕芷兰将信拆开看了,道:“武尅,陛下除了让你给我送信,还要你做什么?”

武尅如实说道:“陛下写了三封信,第一封让我送给滕先生,第二份送给吴自扰与长公主,第三封信目前还不知是写给谁的,说到了荆州即可知晓。”

滕芷兰道:“既然如此,还请武卫将军即可前往荆州,去送第二封信吧。”

“那滕先生是即刻就动身前往建康吗?”武尅问道。

滕芷兰反问道:“我为何要去建康?”

平鸷看滕芷兰这副不咸不淡的样子,心想:师伯可是要故意急死武尅了。他也十分疑惑,建康已经告急,为何滕芷兰还不出手?是另有隐情么?

武尅急得抓耳挠腮:“滕先生,赵钦从豫州南下,都快打到建康了!”

滕芷兰将那封信扔给武尅,冷漠地说道:“你自己看,皇帝陛下可是一个字都没说,他想让我去下山算计赵钦。”

武尅拿起信粗粗扫视一遍,神色愕然,他结结巴巴地说道:“为何会这样?”

滕芷兰道:“赵钟的意思你也知道了,你就赶快动身去荆州吧。挚哥儿,你送武卫将军下山。”最后一句话是说给平鸷的。

平鸷道:“是。”他心里叫了声苦,刚上山又要送人下山。他对武尅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武卫将军,您还是听我师伯的吧。”

武尅的表情看起来十分痛苦,又复尔冷漠起来,他对平鸷说道:“平公子,你刚才称呼滕先生什么?师伯?恐怕不对吧。”

平鸷不知他为何这样说,便开口道:“师伯与我母亲师出同门,我自然该称他一声师伯。”

“错了,平公子不该叫滕先生师伯,而是该叫舅舅才对。”武尅冷冷说道。

滕芷兰不耐烦地说道:“搬不了救兵来论家谱?你少打挚哥儿的主意!”

武尅道:“滕先生,你三十年前拜入正则堂门下,对自己身世一无所知,要查也无从查起,你就没起过疑心么?”

刹那间,滕芷兰拔出正则剑抵在武尅的脖子上,眼神里泛着杀气:“且不论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你要是想煽动挚哥儿,以此来胁迫我,那我可就不管你是赵钟身边最后一条忠心的狗,我让你的项上人头立马落地。”

平鸷皱了皱眉,心里说道:“让你走不走,还胡说八道惹师伯生气,这下好了,师伯真生气了。”

武尅斜视一眼抵在自己脖子上的剑,剑身上倒映着自己那张扭曲的脸。武尅道:“滕先生,等我说完,您在决定要不要杀我吧。您如此聪慧的一个人,自然早就发觉,所有关于您身世的线索都被人刻意抹去了是吧。”

滕芷兰手中的剑又往武尅的颈边凑了两分:“是又如何?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大概也知道,薄情寡义,左性乖张,身世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无所谓,没有的话更好。”

平鸷心口一凉,他以为武尅是想东拉西扯来激怒滕芷兰,以此说动滕芷兰下山,可没想到滕芷兰竟然亲口承认了武尅说的话是真的。那么,武尅所说的,滕芷兰是自己舅舅的这件事

,难道也是真的么?母亲说过,她的娘家就是正则堂,除此再无亲属,母亲绝不会欺骗他。还有滕芷兰,和自己约定好的,绝不会有事瞒着自己。

武尅像是看破了平鸷在想什么,对他说道:“平公子,滕先生不告诉你这件事,自然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啊。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父母是何人,家在何方,就在这正则堂待了三十多年,就这么守了这个地方十九年。”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滕芷兰的身世揭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