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截胡 > 烈火

烈火(1/2)

目录

窗外燃烧着火一般的晚霞,封栖松耳畔炸响的却是惊雷。

他想起为大哥下葬的那天,天气闷热,闷雷滚滚,酝酿许久的雨就是不下,将人世间活生生憋成了炼狱般的蒸笼。

封卧柏年纪太小,无法接受大哥的死讯,哭晕在了家中,只有他,带着残余的警卫队,扶灵向西,穿城而过。

没有哀乐,亦无漫天纷飞的纸钱,只有一队头系白绫的队伍寂静无声地行走。

封栖松捧着大哥的灵位走在最前面,宛若行过刀山火海,每一脚都能在干涸的大地上留下血色的印记。

他大哥死了,来祭奠的寥寥无几。

封栖松有一瞬间想不起来大哥的面容。

他不比封卧柏,幼时有爹娘疼爱,少时又有兄长的关怀,他独自一人去了德国,在异国他乡早已习惯了孤独。

他让人刻大哥的灵位时,甚至对那个名字感到陌生。

——封顷竹。

一个文雅且明显承载着父母期盼的名字。

封顷竹是封家的长子,也是最先弃笔从戎的封家子弟。他以令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能力与手腕,将封家谱写成了一段传奇。

封栖松记忆中的封顷竹多是自己留洋前见着的模样,他大哥就算穿着军装,身上也尽是读书人的斯文劲儿,私下里感慨最多的,是麾下副官过于匪气,气得人脑仁疼。

那时的封栖松比封顷竹还要像个读书人,他虽为军校生,但未入学,勉强称得上“预备役”,跟兄长学了打枪,却未曾真的见过血。

所以他不理解兄长的困扰,还笑着打趣:“大哥有儒将之风。”

封顷竹将手里的报纸卷起,敲他的头:“老二,你也嘲笑哥哥?”

说罢,背着手,长叹远去。

少年时期的封栖松觉得霁月清风、策马风流的金陵儿郎都该如兄长一般,文能笔下生花,武能上阵杀敌。

直到回国后,封顷竹战死沙场,他成了封家唯一的顶梁柱,方才知晓,人生的无数种选择里,他曾经幻想的,是最不负责任,也是最不切实际的一条道路。

后来,封栖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年封顷竹走过的路,把年少时的自己杀死在了大哥死去的夜晚,也把那条光明的道路让给了封卧柏。

没有人问他愿不愿意,也没有人问他值不值。

他做了一个永远不会后悔的选择,代价是意气风发的自己和一双腿。

不过送葬时,封栖松尚未考虑这些,他如同所有痛失亲人的年轻人,强忍着泪水,不肯将最脆弱的一面表露出来。

他踏过兄长走过的路,穿过兄长行过的街,在城门口,与陈北斗撞在了一起。

封顷竹出殡的日子,陈北斗竟然穿了一身红,身后还有一顶载着美人的小轿。

“哟,封老二?”陈北斗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审视刚从国外回来的封栖松,牙缝里挤出一声轻蔑的笑,“你总有一天要去陪你大哥。”

封栖松抱着灵位,一言不发,沉静的眸子似是在望陈北斗,又像是在望很远的地方。

他一动不动地站着,连带着他身后送葬的警卫队,铁灰色一片,仿佛失了色的兵俑。

陈北斗与他们耗了会儿,呸了声:“晦气!”

继而掉转马头,带人换道远走。

最惨烈的白与最荒谬的红擦肩而过,封栖松抬眸,将陈家的债压在了心底。

他静静地站着,待红色彻底消散在风里,扬声高呼:“起棺!”

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踏碎了寂静,融入山河,封家的老

二从这一刻起,变成了和封顷竹极其相似的人。

只是封顷竹过于儒雅,封栖松善于藏拙。

他们生于光明,他们泯灭于黑暗。

如蚍蜉撼树,不自量力,也如青松翠竹,百炼而弥坚。

直到某一天,以身证道,魂归故土,方才不负在世上走一遭。

他们走出城门,向西,再向西,在瓢泼大雨落下前,将封顷竹抬进了封家的祖坟。

那里已歇下了无数牺牲的警卫队员,是封顷竹生前做主,让他们安眠在这里的。

封栖松问过缘由。

封顷竹摸着下巴,苦笑:“活着,未必能让他们报国仇家恨,死了……至少让他们有家可回。”

如今封顷竹也回了家,封栖松想,他大哥或许很乐意有无数旧日的战友相随。

他站在挖好的坟坑前,按照风俗,开棺看了大哥最后一眼。

封顷竹的遗容是封栖松亲手打理的,身上血污尽数擦去,眼睛也已合上,如今瞧着,竟与活着时无异,仿若沉睡,下一秒就会睁开双眼,含笑叫他一声:“老二。”

再道:“连你也嘲笑哥哥?”

封栖松看了很久很久,直到千山哽咽着提醒:“二爷,时辰不早了。”

他怔怔地将视线从封顷竹面上移开,语调怪异:“总觉得把大哥一人留在这里,他会怪我。”

千山别开脸,呜咽出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