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民国饮冰传 > 第五章(下)

第五章(下)(2/2)

目录

不同的是,薛大帅只有薛烨一个儿子,赵大帅却凑出了一班“七仙女”。

赵家女儿多,姨太太也多,早在赵少帅出生前,赵大帅膝下已经有了五个庶出女儿。直到年近不惑,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还是正房夫人所出,自然看得如珍似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都说环境决定性格,如赵少帅这样的高干子弟,含着金汤勺出生,自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大后多半会被归入“纨绔子弟”一类。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位十来岁就被送去德国,学成归国时刚满十八,少年人血气方刚,从小顺风顺水,难免盛气凌人些;老爹是东三省境内说一不二的人物,大少爷习气是脱不掉的;从海外归来,喝了一肚子洋墨水,又有一股子格格不入的洋人脾气。

三般脾气凑成一股,不用想都知道,这位赵大公子有多猫嫌狗不待见。

据说,赵大帅身边有个姓胡的幕僚,跟了他几十年,资历深厚,没功劳也有苦劳。可就是这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偏偏有个不成器的儿子,仗着老爹的势,平日里胡作非为也就罢了,居然不长眼的跟岛国人牵扯在一起,得了军政府的消息,转眼就卖给岛国特务。

俗话说,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小子吃里爬外久了,总会留下痕迹——那是个刚进军政府没多久的小职员,无意中察觉到不对,这人胆子也大,都不跟上司知会一声,背地里私自调查,很快抓住了这小子的把柄。

可惜,这小职员虽然精明,动作却大了点,被胡幕僚察觉了。胡幕僚舍不得儿子,本想一不做二不休,将罪名顺水推舟地栽派到小职员头上,干脆堵上他的嘴。

却不料人算不如天算,警察局拿人的当天,偏生遇上赵少帅剿匪归来。那小职员也是胆大,知道难逃一劫,索性扑到少帅马下,被几十条枪口指着也不管不顾,扯着嗓子就是一通嚎。

这一嚎不要紧,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赵少帅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主,一听说和岛国人扯上关系,不问青红皂白,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绑了,然后就是疾风暴雨般的兜底彻查。查到最后,军政府要员牵扯进去的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但凡在里面插了一手,一个没逃掉,全被少帅丢进了大狱。

唯一的儿子虽不成器,却是胡幕僚的心肝,眼看要被摘了,他自然坐不住。能找的关系找个了个遍,到最后更是拉下老脸,跪在赵大帅跟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只差以头抢地,来一出“血溅金銮殿”的戏码。

毕竟是跟了几十年的老人,总有些香火情,赵大帅再怎么杀伐决断,终究抹不开情面,这边眼看要松口,那头赵少帅听说消息,二话不说带人去了大狱,对胡幕僚的儿子做了“特别关照”。

等到胡幕僚收到风声,连跑带颠赶到大狱时,里面丢出来的只有一具尸体,形象还不大体面,两只手已经被砍断了。

胡幕僚这口气卡在胸口,好悬没厥过去,当时就站不住了,被下人吭哧吭哧抬回家,这之后就再没下过床。

老子还没死,做儿子的就把打江山的老臣逼到这份上,至此,赵少帅“嚣张跋扈”的名声才算一炮打响。

作者闲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