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太子妃有毒 > 沟通

沟通(2/2)

目录

嗯,跟她预想的差不多,都是劝她不要缝袜子的。

也不枉她费劲心力给他弄了那么一双能磨破脚的袜子。

那日,听完大长公主的话,郑宜一个人琢磨了半天。

她懂祖母的意思,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维系,一靠利益,二靠情感。两者兼而有之才是最稳妥牢靠的关系。

利益先且不说,只说感情。

郑宜对男女之间的感情了解不多,唯一稍有感触的就是小秦氏和郑永安的关系。对于小时候的事情,她印象颇深。

饶是小秦氏和郑永安这样亲密深厚的感情,到最后,还是会因为子嗣产生分歧,彼此怨怼。

如果不是阿难的出生,两人必将决裂。

由此,郑宜得出结论,男女之爱并不十分牢靠,更别说太子殿下对她还没有男女之爱。

既然男女之爱走不通,郑宜必须得另辟蹊径了。

她决定走知己的路子,要赵齐重视她。

所以,她故意送他不合脚的袜子,让他忽视不了她的存在,让他疼痛不舒服,进而主动和她沟通。

既然要做夫妻,那么顺畅的通透就是必须的。

郑宜不想成亲之后,两人相对无言,什么事都要靠猜。她又不会读心术,哪里晓得赵齐心里想什么。

何况他那人幼年多舛,心思藏的极深。

郑宜不想猜他的心思,更怕猜错。

收到赵齐的信,郑宜从善如流,回信说以后都不缝袜子了,直到以后手艺大成,缝的袜子又好又耐穿,还不磨脚,才送过去。

听说郑宜不缝袜子了,霍芽有些失望:“姑娘怎么能半途而废,要继续缝啊,怎么说也是一番心意。”

郑宜将信叠好:“这算什么心意,皇后娘娘亲手给太子殿下缝制衣物才叫心意,我缝制的只能算是应该做的。”

地位不平等,去给人缝制衣物,那叫讨好。

她是太子妃,又不是绣娘,用不着做这个。而且她的目的也不是缝袜子,送心意,而是和赵齐建立起顺畅的沟通。

接下来她要做的是,让赵齐养成和她沟通的习惯,至于袜子什么的,让绣娘去做吧。

这段时间,天天做袜子,郑宜都做烦了。

第一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郑宜要琢磨琢磨第二步怎么做。

赵齐不喜欢她心思深聪明太过,郑宜现在装傻已经晚了,毕竟聪明了十几年,突然变傻不太现实。而且装也不是永久之计,她能装一时,装不了一辈子,届时被赵齐发现,处境更糟。

有点为难呀!

郑宜立在窗口,将春生霍芽都赶出去,一个人想办法。

这点真的好难解决,要么她变傻,要么赵齐改变喜好,喜欢聪明的,否则就是无解。

苦思半天,郑宜突然发现自己走入误区了。赵齐只是喜欢女子单纯,但是对于臣僚侍卫等,还是喜欢聪明的。

郑宜的目的是和赵齐做朋友,那么这点毫无冲突,她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慧。

想到这,郑宜开心起来,将叠好的信件展开,继续写。

这次,她不再像之前那般,单纯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喜好,而是开始谈论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且为了让赵齐有回答的欲望,郑宜故意把自己的论点拔高,还贬低其他观点,使得论点偏激。

整封信下来,颇有些恃才傲物的意味。

郑宜要把自己塑造成,聪慧,却又锋芒太过;懂事,但同时也有少年意气的性格。

她要激得赵齐好为人师,让他教导自己,对自己上心。

……

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不到一年,两个人就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因为郑宜聪慧,且善于揣摩人心,跟得上赵齐的思维,无论赵齐起个什么话题,她都能接上。

即便是遇见没见过不懂的事情,赵齐简单解释一下,郑宜也能很快理解。

这个时候俩人通信用词已经非常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郑宜叫赵齐师父,赵齐称郑宜小徒弟。

眼看着没俩月,就是大婚之日,郑宜不好再往东宫送信,两个人才不再通信。

郑宜:彻底松口气,终于不用绞尽脑汁地写信回信了,好幸福!(^-^)V

赵齐:生活中没有了期盼,没有说话的人,好无聊!(⊙︿⊙)

安安静静绣嫁妆,等待成亲的两个月,偶尔郑宜也会庆幸,庆幸这会太子年纪尚小,只比她大两岁,虽然聪慧,已经在朝堂历练,但毕竟没有那般老练。

若是他年纪再大一些,到二三十岁的时候,郑宜的那些小手段估摸着就不管用了。

俩人到底会相处得如何,得问老天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