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狮子大开口(2/2)
略微思索了会,皇太极半真半假大的说道:“可《司马法这段话还有下一句,那就是: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如果我现在不乘军力强盛时机攻打大明,日后焉知大明缓过气来会不会打我大清!”。
杨嗣昌闻言吓了一跳,他最怕的就是皇太极有这个想法,如果那样的媾和是没任何希望了。便说道:“大汗误会,我大明绝无此意。此次,使臣前来是本着和睦相处的诚意”。
皇太极鄙视道:“诚意,有什么诚意?你们既然有诚意,那么写下国递呈过来!”
“第一,承认我大清与大明同等之国地位,从锦州和宁远撤军!,那里是辽东之地”
“第二,朕的先考老人家,以七大恨起兵,明朝当以国向我旗旗人曾经遭受过不公待遇致歉。大明皇帝如有诚意,就是下一道《罪己诏也无不可。听说,历朝历代,但凡贤明之君都是能知错能改”。
“第三,朕此次入京,共帅联军二十万。要退兵的话,请奉送粮食一百五十万石,白银三百万两,绸缎十万匹,娟麻葛纱各二十万匹”。
杨嗣昌闻言差点晕倒,此人完全是狮子大开口!
这三条,他杨嗣昌没有一条能做得了主,皇帝也不可能答应的。大明十几年来,不管面临多打困难都不曾从辽东主动退兵,即便是锦州诡异之局,也无人言弃!
下国承认努尔哈赤的祖父是因为李梁成的失误被错杀?让朝廷认错?还下罪己诏?这等于做梦。朝廷要脸面的。
最后,这钱粮锦帛更是要命,崇祯的内库听说满打满算才五十五两银子。至于户部,每次都是左手进右手出;每次从各省押进京的赋税,不到一个月就军费的各项开支上花光了!
杨嗣昌突然发现,自己真不该来,不该出这个媾和主义。这个大清皇帝更是蛮不讲理和贪得无厌!
心里计较一番,杨嗣昌准备行拖延缓兵之计,不管怎么样,即使和谈不成,为自己各方朝廷大军争取勤王的时间也不错。便说道:“大汗,此事贵方要求太过,小臣必须回京向我大明皇帝陛下禀报一番,才能前来回复”。
皇太极扬了扬手,说道:“如此不送了!转告大明皇帝!如果愿给,自然是好,两国可以和平共处。如果不给,那朕只好率大军共进北京城自己去取!”。
杨嗣昌只好狼狈的带着宣公公告辞了
等杨嗣昌走了之后,大帐之中的各位“大将”,不管是站着的还是坐着,大部分起身向皇太极行礼后退出,只有阿齐格和苏克萨哈等少数“真”大将留下。很明显,其他人都是各营临时调来的长相威武的“大将”是用来凑数,以掩盖其他将领分兵的事实。
苏克萨哈向皇太极说道:“皇上!他们没有诚意,是在拖延!”
皇太极点了点头,说道:“朕知道!他们甚至不能代表大明的朝廷,连个官服都没穿就前来请和。当朕是三岁小孩!朱由检是被吓怕了,哈哈!也好,朕也需要点时间布置下朕的这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