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梦溪 (上)初冬,蔺长宁终于有……(1/2)
初冬,蔺长宁终于有了一些闲暇,回到离别数年的家乡小镇,梦溪:一个小有名气的江南水乡。民国初期,此地出了几位很有品位,很有文化,很有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因为这几位恰好都和当地最负盛名名门望族“蔺氏”有些关系。彼此之间也有些远远近近的血缘关系,由此“梦溪蔺氏”便在近代文学史上有了一席之地。几乎每一篇回忆新文化运动的文章都会提到“蔺氏”。而梦溪也被后人誉为“新文化之乡”。近年来,随著文化旅游的渐渐兴起,许多文学青年把到“新文化之乡”朝圣,当作一种时尚。梦溪镇因为保留了原有的民国时期建筑、小桥流水的地理的风貌,在这现代化的世界里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便渐渐地成为了一个带有人文色彩的旅游景点。
在蔺长宁也成了所谓文化人之后,每当他提到他的原籍是梦溪时候,总会有人眼睛一亮,仿佛蔺长宁就是新文化之乡传承的“产品”。确实,蔺家和那个有文化传承的名门望族除了姓氏相同,还有一些转弯抹角地血缘关系,也算是远亲吧。不过,蔺长宁成为“文化人”却和那几位文化名人却没有丝毫的渊源。如今,蔺长宁在梦溪已经没有至亲亲人了。唯一和他有牵连的是祖传的一套老宅,是爷爷奶奶留给他的遗产。在爷爷奶奶晚年的时候,他们把这套老屋租给他人作为小旅馆,以维持生计。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之后,蔺长宁委托老家的一位远亲帮助出面,把祖屋租给了他人在经营。
这次回老家,蔺长宁一是为了祭祖,二则便想去看看那栋充满了他童年记忆的老宅。
老宅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庭院,坐落在小桥流水的梦溪河边。依桥傍水。前门正对着梦溪最热闹的小广场。广场连接小桥和街巷的空坪,如今成了游客的聚散地。走近一看,庭院的大门依旧古朴,甚至有些残破。现在已经过了旅游旺季。旅馆也处于半歇业的状态,外面看着有些冷清。老宅的大门是关闭着的,侧面有个门厅。蔺长宁推门进去,门厅里有几个女人在那里闲聊。
蔺长宁刚一进门,就有个女人站了起来笑脸相迎道:“先生,来住店啊?”说话的女人三十出头,脸庞圆润,眉眼大气,身材高挑,不像本地女人那般小巧。听口音象是北方人。看上去象是这个旅馆的老板。
原本要表明自己老宅主人身份的蔺长宁瞬间改变了主意,点头道:“是的,多少钱一晚?”
“您是要一个包间,还是只要一个床位?”那女人问道。
还没等蔺长宁回答,旁边的女人插嘴到:“容姐,你可真糊弄人,这个季节,旅馆又没人来住,房间都是空的,人家要一个床位还是一个包间有什么区别啊?”说话的是刚才和店老板一起聊天的女人中的一个,五十多岁的模样,听口音象是梦溪当地人。蔺长宁多看了那女人一眼,似乎想在儿时的记忆里寻找一下这个女人的影子,又似乎有些期待自己能被那个女人认出。然而,岁月的冲刷力太强大了,蔺长宁和那个女人分别都对彼此没有任何的记忆。
当地女人转身对蔺长宁说:“这位先生,你可别花冤枉钱,你要一个床位就行了,反正又没有客人,就你自己住,还不跟包间是一样的。”
被叫着容姐的旅馆老板显然对多嘴的女人耽误了她赚钱很是不满。白了她一眼:“就你多嘴。”
然后,容姐转过脸笑盈盈地对蔺长宁说:“这个季节,我也不指望做什么生意,就图个人气。我就收你个床位钱吧,一晚120元,您住几晚?”
那多嘴的女人似乎存心要将这桩生意的价格压到最低,又多嘴道:“现在又不是旺季了,你不是说淡季打七折的么?”
容姐怒视了那女人一眼,转脸尴尬地对蔺长宁说:“80元一晚的房间也有,不过是楼下的房间,有点潮湿。”
蔺长宁心里一动,说道:“就要80元一晚的吧。”并不是贪图便宜,只是当年他和爷爷奶奶都是住在楼下的。他又补充了一句:“就要西边的那间。”那是当年蔺长宁的卧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