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下陪皇阿玛(2/2)
佘淑娴摇了摇扇子,说:“历史上的辉发那拉皇后在乾隆第四次南巡中途突然断发,因此被废,由此可见,第四次南巡和断发被废一样,是辉发那拉皇后绝对不能跳过的历史事件。既然怎么回避都不能跳过,那我为什么不主动促成它?”
“你真是够胆量,这么冒险的事情也敢做!”
“辉发那拉氏的人生本就该在第四次南巡中途结束,所以,第四次南巡中途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感到害怕,”佘淑娴说,“能越过这个坎,是我人生的大幸运,越不过去这个坎,那也只能证明历史不能改变。”
“你已经改变了很多的历史,即使这一段历史不能改变,也只是命数。”
系统阴阳怪气地说着。
佘淑娴的眼中掠过一抹光,然后笑着说:“果然,你并不希望我能成功。”
“不,我希望你能成功,但命终归是命,有些东西是绝对越不过去的。”
系统言辞隐晦的说着。
佘淑娴没有回答,坐着仪仗回了翊坤宫。
……
……
永琮等皇子初尝权力的甘甜,巴不得乾隆永远不回紫禁城,听佘淑娴说开年后乾隆准备第四次南巡下江南,无不是面上恭维迎合,内心深处却莫名希望乾隆此次南巡再也不能回来。
佘淑娴看出皇子们的心思,随意问了下新军的情况,得知广州十三行已经和西洋人谈妥,近日内会有大批西洋铳枪乘船送来,另有多位枪械师随行,大感欣慰,道:“永琮,你们必须尽快将新军的事情办妥,免得那些老臣们喘过气,又开始反对新军!”
“儿子明白,儿子不会让老臣们有机会重整旗鼓。”
永琮自小接受帝王权术教育,深知军事力量对政权巩固的重要性,绝不让老臣们有机会破坏他好不容易才送入正轨的新军计划。
佘淑娴又问:“地方上对兴建女子学堂、推行新式教育的事情,可有异议?”
“地方乡绅原本反对兴建女子学堂,但听说女子学堂只招收女学生,只聘请女夫子,除读书写字外,主要教授的都是女红、看账、烹饪等女子嫁为人妇后的管家技能,反对的声音便少了一大半,”永瑆道,“至于新式教育,地方上目前没有反对的声音,但有不少官员上折子请问七哥要推行的新式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新式教育?”
闻言,佘淑娴看向永琮。
永琮露出尴尬神色,解释道:“关于新式教育,我到现在为止都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还不知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便好。”
安慰的同时,佘淑娴又道:“孔圣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本宫听闻书香门第虽多有藏书爱好,家中所藏典籍却是轻易不借外姓。本宫以为,书籍是圣贤留给后人的财富,应为天下读书识字人共有,凡好学者均可阅读。因此,本宫想让各地总督建公共图书楼、图书馆,凡读书识字人不分男女老少尊卑均可入内阅读典籍,博学者也可在图书楼中举办辩论教授活动,让愿意上进的人有机会更上一层楼。这一措施,或可以作为新式教育的第一步。”
“皇额娘所言极是。”
永琮虽然许下豪言壮志,要用新式教育培养新人才,但其实内心深处对新式教育是朦朦胧胧不知如何下手,佘淑娴的建议让他茅塞顿开,仿佛迷雾中看到了一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