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三国26(1/2)
刘协把玩了一番传国玉玺,这几天心中的恐慌竟然平息了不少。
心情好了一点,身体也感觉好了不少,伏寿来给他念奏章的时候,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变化。
刘协看着伏寿明显憔悴的容颜,想起无辜而死的伏完,也禁不住紧紧把伏寿抱在怀中:“朕愧为天子……”徒有一个天子的名义,却没有一点儿力量。若不是石宝护驾在前,姑姑援救在后,他这次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护着那少数几个忠于他的人了。
伏寿在他怀中趴了一会儿,却起身擦了眼泪,郑重其事地跪拜了下去:“陛下,妾身有几句忠言,望陛下采纳。”
刘协正容端坐。他知道伏寿从小就博览群,学识非凡,看她这么严肃,应该是有正事要说。
“此次祸事,其罪在徐荣,在王允,自不待言。但陛下操之过急,也是造成这次兵乱的重要原因。”伏寿跪在地上,没有看刘协的表情,哪怕刘协发怒,她也要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陛下天资英明,锐意进发,乃明君之相,是社稷之福。然而岂不闻欲速则不达?国家大事,关系复杂,非一时意气能解决。陛下如今乃潜龙在渊,当韬光隐晦,暗中培养自己的人手,而不应该自己站在最前方,亲自与那些文臣武将对抗。”
“妾以为,为帝者,最应掌握的乃是制衡之道,而非冲锋陷阵之孤勇。”
“文臣,武将……”伏寿停顿了一下,“还有宦官,三方势力,都应该是陛下手中的棋子。陛下应当坐在宝座上,看着他们争斗厮杀,当他们停下来的时候,就拨动一下棋盘,仅此而已。”
她低着头说着,不妨却被人一把抱起,抬头看见的却是刘协激动的脸:“朕竟不知卿有子房之才!”
一个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多年学习才能掌握一门系统专业的知识。刘协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既无人教导他如何做一个帝王,也无人引导他去阅读史思考帝王之术,就算是天性聪颖,也只能在感觉到重重危机时,用自己那一点浅薄的本能去应对。
他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知道自己需要兵权,需要人手,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抓到兵权,培养人手。
伏寿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制衡之道,帝王之术,三方势力互相争斗,自己坐山观虎斗!这才是他应该走的道路!
“卿所言甚是,之前朕是操之过急,才害了伏公!”刘协握着伏寿的手,“今日爱卿所言,振聋发聩。日后朕若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爱卿直谏。”
第二天,刘协就将从小跟着自己的太监、如今被封为中常侍的段符叫到跟前,让他在宫中寻找一些机灵的宦官以备使用。
段符心中暗喜。他在宫中日久,对十常侍的威风亲眼目睹,只是后来何进、袁绍诛杀宦官,几乎将宫中所有宦官杀了个干净,他幸亏是跟着刘协,才不曾罹难。
如今陛下身处困境,又想起了他们这些宦官,便是他们翻身的机会到了。
楚天舒见刘协身体好转,便去向他辞行,准备和谢鲲一起返回永宁。刘协苦苦挽留,甚至亲自起身抓着楚天舒的衣袖不让她走:“姑姑和姑父若是走了,这洛阳城朕又能交给谁?”
和董卓、王允、徐荣等人相比,谢鲲夫妻几次退让离开的姿态,已经让刘协对于他们的警惕降低了很多。
楚天舒看着这个好像一直在努力成长的小皇帝:“听说陛下意欲重新重用宦官?”
刘协的表情有点尴尬,却还是点了点头。
“我并不想对陛下的选择做什么干涉或者评价,只是想问问陛下是不是想清楚了。”楚天舒觉得,站在刘协的立场上,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并不难理解。
皇帝是孤独的,而现在的刘协除了孤独,还很无力。他年龄太小,并没有一个父亲教导他,给他准备储备人才,所以现在手中根本无人可用。
而东汉中后期,好几个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太后临朝听政,随之而来的就是外戚专权。皇帝长大之后,已经习惯了掌握权力的外戚没有一个能够自觉地交还权力的,窦宪、梁冀等人都是如此。
在面对这种外戚的强权时,士族却很少有人站出来与之对抗,支持皇帝。绝大多数的士族选择沉默,甚至依附外戚——比如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就是依附窦宪的。
因为外戚专权仍旧需要各种人才,士族仍旧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做官,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侵犯,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和外戚争一个鱼死网破。
在这种时候,站出来和外戚对抗,帮助东汉皇帝夺回权力的,只有宦官。而且事实上,这些宦官也很厉害,多次以弱胜强,扳倒外戚。汉和帝、汉顺帝、汉桓帝都是靠着宦官从外戚手中抢回了政权的。
如今刘协无奈,也准备效仿前辈,启用宦官,用利益驱使他们去和朝臣对抗,帮他夺回权力,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说,还是很有可行性的一个办法。毕竟宦官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只要皇帝一句话就能剥夺他们的所有,比朝臣好对付多了。
至于说在这个过程中,宦官会做多少坏事,贪污枉法,残害无辜,那根本不在上位者考虑之列。
“姑姑,朕已经想清楚了。”刘协十分冷静。
姑姑和谢鲲固然是勇力无匹,但是他们显然并不乐意充当自己手中的刀。就算是他们同意,刘协也担心有一天他们权力太大,自己收不回来。但是宦官就不同了,他们是自己的附庸,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荣华富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