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其巧如月 > 37.第37章 秦相的反击

37.第37章 秦相的反击(2/2)

目录

万俟卨连连点头。

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都在脑补官家对和议态度变化的原因。想来自然是这样:因为从某种渠道知道了觉得自己头上绿油油地长满了草,这老妈和老婆已经丢尽了脸,不要也罢……。至于老爹,人已经死了,对死人也不需要那么尊重啦……,大概还受了什么刺激,又打算武力解决金国了?

对他们来说,仅仅知道官家态度变换的原因是不够的,利用这些消息反败为胜,才是最重要的。

九月十七日,侍御史施庭臣上表,弹劾韩世忠跋扈。

这个弹劾很有意思,有宋一代,朝廷不怕武将贪渎,怕的是武将不爱钱,怕的是武将爱兵如子。所以基本上你说莫某武将贪污军饷,皇帝都懒得理你。只有说武将跋扈,有造反之心(或者有造反的实力),那么皇帝一定会害怕。

右相秦桧批示:武将擅权,不得不严查。

赵构难得批驳了一次:用人之际,不得扰乱军心,暂不理会。

从十日开始,连续多个御史上奏章,数十篇奏章淹没了赵构的御案:弹劾韩世忠、刘琦、岳飞、吴阶等武将。有贪渎的,有贻误军机的,有扰民的……

而岳飞在去年刚搞了一出辞官闹剧,也被旧事重提,作为跋扈的重要佐证……

一时间,文臣们议论纷纷,武将们人人自危。

官家在朝会上明确表示,大敌当前,不得再议论此事。

秦桧的奏章终于来了。

不是辞职的奏章,而是要求坚决与金人重开和谈的倡议。

在这篇千余字的奏章中,秦桧论述了议和的几大必要性:

迎回二圣、太后,是以孝治天下的必然要求;

战争已经使国家的财政濒临破产;

停止战争,武将不再跋扈,有利于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总之,议和可使国家休养生息,有百利而无一害。继续抗战,国家将坠入万丈深渊,国将不国。

至于和谈的方法嘛,秦桧建议以打促和,以战场上的巨大伤亡来遏制金人,迫使他们走到和议的谈判桌上来……

在此奏章中,秦桧决口不提辞职之事。仿佛忘记了自己在官家面前的亲口所言,仿佛那只是一时意气,现在的秦桧才是老成持重、为国为民的国家干城。

赵构看到了这封奏章,只能暗自叹息。以打促和就是自己的私底里的想法,居然秦桧就给揣摩出来了。秦桧这个时候上这个奏章,真是用心良苦,先用武将跋扈来威胁自己,然后又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建议,这样的人才,朕都舍不得他走了。

可是……有的人,给脸不要脸。

既然自己已经杀了太学生陈东,再罢一个宰相,也不算什么了吧?

想到这里,他毅然下了决心。“传赵鼎。”

赵构直接下旨给秦桧,任命其为雷州团练使,即日起罢相。理由嘛……大敌当前,言和者靠边站。

既然撕破了脸皮,也不在乎把事情做绝,秦先生,请去南海的沙滩边晒太阳去吧。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抽空好好研究一下宋体,这是你对中华文明的最大贡献,不能半途而废呀。否则,现在只是吉特在用宋体,你要再不努力,我就要盗用你的版权啦。

赵构根据赵鼎的推荐,下旨任命李光为左相。李光的政治观点偏向于主战,这样一个主战内阁建立起来,与金国的和谈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过相比起拔掉秦桧这根钉子,也算是有点收获吧。

旬月之后,杭州艮山门外码头。

一身青衣小帽的秦桧站在清晨的寒风中,朝阳照在他花白的胡须上,在寒风中随风飘荡。他身后是几条船组成的船队,他和家人即将返回江宁老家。

那日他向赵构上,辞去了雷州团练使的官职,赵构当天就准了,于是他就还是在宰相的工作岗位上致仕,根据大宋的退休制度,三品以上官员退休后依然享受在岗时的俸禄,什么退休,简直可以说是离休嘛。

这也是秦桧的小小算计:现在就退休,可比被踢到广东再灰溜溜地退休强太多了。

来送他的,都是他的铁杆粉丝,如勾龙如渊、万俟卨、施庭臣、莫将等十余人。

面对众人,秦桧举起酒杯,一口饮下杯中黄酒,叹道:“年心血,毁于一旦。”

众人面面相觑。

还是万俟卨开口道:“秦相大才,必有起复之日,属下必当竭诚效力。”

秦桧苦笑着摇头:“我已经两次罢相了,难道还要三起三落不成?”

秦桧是个聪明人,他从自己的直接接触和各种渠道的消息,已经感觉到官家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官家,生活在兵败、兵变、性无能、四处逃命的阴影里,经历了搜山检海、苗刘兵变、富平惨败、淮西兵变、岳飞撂挑子等一系列挫折,已经丧失了男性功能,没有了抗战的勇气。而这些天见到的官家,仿佛换了一个人,忘记了这十来年的所有痛苦,重新调整好了心态,不再恐惧,不再畏缩了,再一次倾向于抗战到底了。

这样的官家,怕是不会再起复自己了吧。

“秦相不可妄自菲薄,官家还请秦相在法上好好钻研,官家想变革字体,到时候依然要倚仗老大人。”其中一人说道。

“官家不是以前的那个官家了。”秦桧叹道:“你们难道没注意到?官家把钱塘江上那艘大龙船打发到绍兴维修去了,也没有再安排其他官船在江上等着了……就算要变革字体,老夫自然乐意效劳,但这宰相之位,怕是不会再回来啦”。

众人默然。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只见赵鼎带着几个随从,打马飞奔而来。

赵鼎翻身下马,动作略显笨拙。他一边走一边自嘲:“老了,真的老了。”

走到秦桧面前,深深施了一礼。“秦丈人远行,元镇特来送行。”

秦桧板着脸,还了一礼:“赵丈人辛苦。”然后静静地看着赵鼎,一言不发。

赵鼎自顾自从仆役手中端起一碗黄酒,一口干掉。

秦桧依然一言不发。

赵鼎也自觉尴尬,再次向秦桧施礼:“秦丈人,就此别过。”转身,上马,扬长而去。

秦桧看着赵鼎的背影,大声吟道:“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吟毕,仰天长啸。团团一揖,转身登船。

一个时代结束了,中国历史从这里开始,拐上了另一条道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