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越明末成饿殍 > 第234章 五省总督陈奇瑜

第234章 五省总督陈奇瑜(2/2)

目录

钱谦益站出来支持郑三俊,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郑尚书所言有理。当下局势万分紧迫,不容我们再有过多的犹豫和迟疑,需当机立断。陈奇瑜在延绥治理有方,对当地地形、贼情皆有深入了解,这便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先令其一试,观其表现,再做定夺,如此也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钱谦益所在党派与郑三俊一派在某些事务上观点相近,此次站出来声援,意在共同抗衡温党势力。

大学士王应熊也点头赞同道:“陛下,臣以为可给陈奇瑜一个机会。若他能立下战功,可为朝廷增添一员良将,解我大明之困境;即便稍有差池,也可及时调整策略,另做打算。陛下不妨权衡利弊,做出决断。”王应熊则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希望能为朝廷找到真正合适的人选,同时也不想看到朝堂因党派之争陷入僵局,故而提出较为折中的建议。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仔细聆听着众臣的争论,心中反复权衡着众人的建议。他深知,此时自己必须做出一个艰难而又关键的决定,这一步棋,走好了或许能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走不好则可能让局势更加恶化。沉默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上的众臣,语气沉稳地说道:“朕意已决,擢升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众卿需全力辅佐,不得有误。朕期待他能不辱使命,早日平息战乱,还我大明太平盛世。”众臣见皇帝已做出决定,纷纷跪地领旨,山呼万岁。

正当陈奇瑜于延绥巡抚衙门内,对着一幅详尽的延绥辖区军事地图苦苦思索时,忽闻门外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便听见一声高呼:“圣旨到——”陈奇瑜心中一凛,赶忙整理衣冠,率衙门内一众属官,疾步出迎。

众人齐齐跪地,只见传旨太监神色庄重,展开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农民起义肆虐,天下纷扰。朕心忧之,特召群臣商议,望得良才以靖乱局。兹查延绥巡抚陈奇瑜,任职以来,屡立战功,于剿匪一事,多有谋略。朕深信其能,着擢升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统领五省兵马,务期荡平逆贼,安定四方。陈奇瑜接旨后,即刻赴任,不得有误。钦此!”

陈奇瑜听闻,先是一愣,心中泛起一阵波澜,手中原本握着的折扇不自觉地停在了半空,整个人仿若被定住一般。随即,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决然,那是一种被委以重任的兴奋,更是一种决心不负圣恩的坚定。他双手接过圣旨,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臣陈奇瑜,谢主隆恩!陛下如此信任于臣,将五省军务交付于臣,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圣恩。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平息这乱世烽火,为大明江山的稳固拼尽全力!”言罢,恭恭敬敬地将圣旨举过头顶。

起身之后,陈奇瑜望着手中的圣旨,眼神中满是惊喜。从此刻起,陈奇瑜肩负起了大明五省的安危,成为整个大明最大的封疆大吏!

走马上任后,陈奇瑜一刻也不敢耽搁。他知道当前局势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争分夺秒。他迅速以八百里加急檄调各路官军会师陕州。在陕州的军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陈奇瑜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神色严峻,目光如炬地审视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从山川河流到关隘要道,从义军的分布到官军的集结点,每一处都不放过,口中念念有词,心中飞速构思着作战计划。此时,各路将领陆续到齐,他们身着戎装,神色严肃,营帐内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陈奇瑜抬起头,目光如鹰般扫过众人,大声说道:“诸位将军,如今贼势猖獗,犹如恶狼猛虎,对我大明江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圣上信任,委我重任,将五省军务交予我们。我们肩负着保卫大明、守护百姓的重任,必须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剿灭逆贼。诸位,可有信心?”将领们纷纷抱拳回应,声音震天:“愿听总督大人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彼时,老回回马守应等五大营义军如同狡黠的狐狸,从湖北进入四川后又折返,分兵三路,行踪飘忽不定,让明军难以捉摸。陈奇瑜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若不尽快制定出有效的对策,义军必将如野草般蔓延坐大,到时候局势将更加难以控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骑马赶赴均州,亲临前线,现场指挥作战。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急,陈奇瑜不顾疲惫,日夜兼程,快马加鞭。

到达均州后,陈奇瑜一刻也没有停歇,立刻传令四位巡抚联合讨伐。他站在高处,望着集结的军队,心中既有担忧,又有一丝期待。他转头对身旁的卢象升说道:“象升啊,此次战事至关重要,关乎我大明的兴衰存亡,咱们务必全力以赴,不可有丝毫懈怠。你我皆深受皇恩,定要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卢象升目光坚定,犹如钢铁般坚毅,回礼道:“大人放心,末将定当拼死一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随后,陈奇瑜与卢象升一同率军与义军展开了十多次激烈的战斗。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仿佛整个天地都被战火点燃。明军主力是延绥总兵胡翠莲率领的第一旅,他们借助燧发枪的密集火力,将起义军打得鲜血飞溅。陈奇瑜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着战甲,手持长剑,剑身上闪烁着寒光。他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将士们,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陛下的信任,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杀!”胡翠莲所部明军在他的激励下,士气大振,奋勇向前,如猛虎下山般将一排排铅子、弹丸射向对面起义军。经过一番苦战,明军斩获贼兵首级达一千七百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看着堆积如山的首级,陈奇瑜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但他知道,这只是漫长征途上的一小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绝不能有丝毫的骄傲和松懈。

取得胜利后,陈奇瑜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如同猎人追击猎物一般,乘胜追击。遂率副总兵刘迁等人搜索残余骑兵。在一次搜捕行动中,刘迁带领手下的士兵,如同猎犬般敏锐地察觉到了义军的踪迹,成功抓获了一名义军的小头目。陈奇瑜得知后,亲自审讯。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小头目,犹如老鹰盯着猎物一般,严厉地问道:“你们的首领在哪里?如实招来,可免你一死。若有半句假话,休怪我刀剑无情。”小头目吓得浑身发抖,脸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哆哆嗦嗦地说出了义军首领们的藏身之处。陈奇瑜根据线索,成功抓获义军首领等十二人。为了彻底打击义军,让他们再无翻身之力,他派延绥总兵胡翠莲率领全员装备燧发枪的第一旅持续追击。胡翠莲抱拳说道:“大人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定将这些逆贼追剿到底,一个都不放过。”

胡翠莲的燧发枪部队如同钢铁洪流一般,追击之下,起义军死伤惨重。一时间,陈奇瑜的军事声望如日中天,在军中,在民间,人人皆赞其为大明的救星。陈奇瑜在军中,也渐渐有了几分骄傲之色。他时常对着部将们说道:“这些逆贼,在我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不堪一击。只要我们乘胜追击,定能将他们全部剿灭,还我大明太平。”

随着起义军大部进入陕西,陈奇瑜率部紧紧尾随追击,一路将起义军逼入了汉中栈道地区的兴安车厢峡。这兴安车厢峡地势极为险要,两侧山峰高耸入云,犹如两扇巨大的石门,中间峡谷狭长幽深,仅有一条栈道蜿蜒其中,易守难攻,堪称天然的军事要塞。陈奇瑜站在峡口,望着这天然的险要之地,心中大喜,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心想:“此乃天助我也,这是上天赐予我将这些逆贼一网打尽的绝佳机会。只要将峡谷封锁,断了他们的粮草和水源,这些逆贼插翅难逃,只能乖乖投降。”

他迅速派军防守各处要地,将峡谷围得水泄不通,如同铁桶一般,只等起义军弹尽粮绝,便可轻松取胜,成就不世之功。此时的陈奇瑜,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凯旋而归,接受众人的欢呼和皇帝的嘉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