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农村妹续 > 第86章 汴梁长卷梦终成

第86章 汴梁长卷梦终成(1/2)

目录

在暴风雨后的日子里,晓妍与林西全身心投入到《清明上河图》的修复与完善中。随着绣品逐渐恢复,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人物的神态与细节。晓妍深知,这是决定整幅绣品成败的关键。

为了绣好一位老者的睿智神情,晓妍反复琢磨。她尝试用长短针结合的方法,先以长针勾勒出大致轮廓,再用短针填充细腻的纹理。然而,第一次尝试时,老者的眼神显得有些呆滞。晓妍眉头紧锁,林西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着急,咱们再看看,是不是针脚的疏密有问题?”晓妍深吸一口气,仔细端详,发现确实是眼部周围的针脚过于均匀,缺乏层次感。

她重新调整针法,在眼部周围采用了晕针的技巧,从深到浅,逐渐过渡。当最后一针落下,老者的眼神瞬间灵动起来,仿佛在诉说着汴梁城的故事。晓妍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林西,你看,这次好多了。”林西凑近一看,赞叹道:“晓妍,你太厉害了,这眼神简直绝了,就像活过来一样。”

在绣制一群孩童嬉戏的场景时,晓妍为了表现出孩子们活泼天真的模样,运用了打籽绣来绣出孩子们衣服上的纽扣和装饰。但打籽绣的力度很难掌控,稍不注意,籽就会大小不一。晓妍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手指被针磨得发红,林西心疼地劝她休息:“晓妍,别太累着自己,明天再练也不迟。”晓妍却倔强地摇头:“不行,我一定要在今天掌握好这个针法,不然心里不踏实。”

终于,经过无数次尝试,晓妍熟练掌握了打籽绣的技巧,孩子们衣服上的装饰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玩耍时的欢快。

寒来暑往,时间在晓妍的一针一线中悄然流逝。随着绣品的不断推进,晓妍和林西的生活也围绕着这幅刺绣展开。每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绣架上,晓妍便坐在那里,开始一天的刺绣工作。林西则在一旁帮忙准备茶水、点心,偶尔为晓妍揉揉肩膀,缓解她的疲劳。

夜晚,明月高悬,晓妍仍不愿放下手中的绣针。林西会在一旁静静地陪着她,为她掌灯。有时,晓妍会因为长时间刺绣而腰酸背痛,林西就会为她按摩,轻声给她讲一些汴梁城的传说故事,让她放松心情。

有一次,晓妍在绣一座拱桥时,遇到了难题。桥身的弧度和立体感很难通过刺绣表现出来。她尝试了多种针法,都不太满意。林西看到晓妍如此苦恼,便查阅了大量关于古代建筑的资料,还亲自去附近的古桥写生,将桥的细节一一记录下来。

他回来后,与晓妍一起探讨,提出可以通过在不同层次使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并且运用乱针绣来表现桥身的立体感。晓妍按照林西的建议尝试,果然,拱桥在绣布上逐渐立体起来,仿佛横跨在汴河之上。晓妍激动地抱住林西:“林西,多亏了你,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林西笑着说:“咱俩之间还说什么谢呀,只要能帮到你就好。”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晓妍终于绣下了最后一针。一幅美轮美奂的刺绣版《清明上河图》呈现在眼前。汴梁城的大街小巷、亭台楼阁、人物牲畜,无不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欢笑声、流水的潺潺声。

晓妍激动得热泪盈眶,林西紧紧地拥抱着她:“晓妍,你做到了,这真是一件绝世珍品。”晓妍抬起头,看着林西,眼中满是深情:“这三年多,多亏有你一直陪着我,支持我。如果没有你,我不可能完成这幅作品。”林西轻轻擦去晓妍脸上的泪水:“傻丫头,咱们是夫妻,本就该相互扶持。这幅绣品不仅是你的心血,也是我们爱情的见证。”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这幅作品,林西联用手机照下来发在朋友圈,不料被朋友转发出去,让博物馆的专家看到这幅刺绣后,惊叹不已,他们表示这是近年来难得的绣品艺术。

一天家里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和一位年轻人,这个老者自称是艺术专家,看见这副刺绣后,寸步不离的围着刺绣仔细观看,他戴上老花镜,凑近细细端详,眼中满是震撼:“这针法之精妙,简直登峰造极!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深情,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场景布局精妙绝伦,比原作的神韵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