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古印度的调色板(2/2)
入侵的外族反而努力学习汉字,努力将自己汉化。
这就是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同化能力太强了。
缅国跟印度相邻,有些文化传到这边来,也很正常。事实上,印度对东南亚的影响还真不小,尤其是宗教文化。
“阿三的文物呀!值钱吗?”李维感觉有点难出手,卖给阿三?他们会要吗?
“不知道,我对阿三的文物不太了解,对它们的行情也不清楚。你以后可以找阿三问问,或许能卖个好价钱呢!”
“难搞哦!”
李维有点头疼,感觉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主要是阿三对文物、对历史好像都不太重视。我们也很少看到阿三的文物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或许有,但我很少关注到。”沈世杰接着说。
在沈世杰看来,古代阿三比较关注精神世界,喜欢玄想,他们盛产哲学和宗教;但不太注重物质世界。
所以,他认为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又不注重历史的国家,往往以神话传说代替历史。
他们历史有许多地方都说不清,有些则靠别国人记载,如我国东晋法显的《佛国记》、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就拿他们的佛教来说,阿三的佛教曾经非常盛大,在大约13世纪的时候就衰亡了,连遗址也所剩不多,他们还要依靠《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来进行考古发掘,恢复旧观。
又比如,在古代印度有一个戒日王的人,他统治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关于他的活动记录,印度的历史典籍中是找不到的,幸亏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很多珍贵的记载。
就问你离谱不离谱吧!
楚健笑道:“那是因为阿三的文明断层厉害,一两千年来,几乎都被各种入侵,都是被摁在地上打的历史,能重视才怪。”
总不能宣传自己这一两千年被各种蹂躏吧?
人家阿三不要面子的吗?
实际上,一方面是外来统治者希望阿三忘记仇恨,忘记历史,焚毁了一切历史资料,不允许谈论历史,另一方面阿三也没脸谈论自己悲催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阿三很早就学会了躺平、不挣扎。
就拿他们经常吹嘘的甘地来说,那脑回路,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曾经老蒋和甘地见面,都以为那货是脑子进水了呢!无语到家了。
面对列强入侵,甘地的做法就是让国民不反抗,等他们抢够了,杀够了,最后良心发现,自然就会离开。
这么炸裂的脑回路,也就只有阿三了。
偏偏这样的人,竟然成为了阿三的大英雄、大领袖。可见,甘地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得到很多阿三们赞成的,他们的思想差不多。
沈世杰也跟着笑:“那倒也是,唐朝的时候就有王玄策横扫古印度,近代有三人战斗小组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他们的战力确实是一言难尽。”
要知道,王玄策只是唐朝的一名外*交官而已,仅仅利用8000多人大败阿罗顺,一路横扫中印度各城池,中印度国各城池的守城贵族在王玄策大军的攻击下闻风丧胆,纷纷献城投降。
至于近代三人战斗小组击溃印军的故事,早就传遍世界,被大家所熟知。
之后就有了那句经典语录——敌人不但不缴械投降,竟然还敢开枪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