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楼船夜遁,咸阳惊雷!(2/2)
巴家的楼船,在夜色掩护下,如同幽灵般顺流而下。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咸阳宫,却被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彻底惊醒。
刚刚散值的九卿重臣们,还没来得及换下朝服,便被一道急令匆匆召回宫中。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寻常奏报,绝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更不会在此时召见他们。
当看到军方代表里,只有通武侯王贲一人,且面色冷峻时,众人心头更是疑云密布。
寻常事件,断不至于是这般阵仗,莫非是北疆匈奴,或是南疆百越,又生了天大的变故?可若真是边疆大战,为何军方只来了通武侯一人?
嬴政面沉似水,看不出喜怒。他示意内侍将一份刚刚送抵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依次传给阶下诸臣。
军报不长,但内容却如惊雷。
廷尉、奉常等九卿大臣依次传阅,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众人越发沉重的呼吸。每个人的表情都极为复杂,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确认后的惊骇,再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后怕,最后都化作了深深的疑惑与愤怒。
当军报传到王贲手中时,这位素来沉稳的将军只看了几眼,虎目迸出两道寒芒。
他猛地抬头,抱拳出列:“陛下!巴家竖子,胆大包天!竟敢伏杀长公子!此乃谋逆大罪!末将请命,愿领五千锐士,星夜南下,十日之内,必踏平巴郡,将巴家逆贼满门,尽数擒来!”
嬴政抬了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目光转向李斯。
李斯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万幸公子扶苏有惊无险,此乃天佑大秦。巴家逆贼,罪不容赦,然其伏兵号称两千,但皆为巴家私兵流寇,更似乌合之众,并非郡兵谋逆,其中或有蹊跷。”
他顿了顿,“臣以为,当务之急,应立刻传令四郡郡守,即刻调集郡兵,严密封锁巴郡各处关隘要道,水陆并进,断其外援,防其逃窜。再遣一员干练心细之将,率精锐,入巴郡行雷霆一击,方为万全之策。”
李斯的话语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场的君臣都听懂了他的潜台词——巴郡,恐怕已经反了。
调动四郡兵马合围,派遣猛将入内,这已然是将巴郡视作叛乱之地来处置了,只是主张先困后杀,将风险降到最低。
“李相所言有理,”右丞相冯去疾紧跟着上前一步,
脸色凝重地补充道:“陛下,李相所言极是。巴郡乃帝国西南重地,更是南征百越大军粮草转运之枢纽。屠睢将军新丧,任嚣与赵佗二将正竭力稳定南征军心,此时若巴郡粮道有失,数十万大军恐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啊!”他这话一出口,殿内气氛更加压抑。南征大军的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两位丞相一唱一和,迅速为如何处置巴郡定下了以雷霆之势,迅速荡平巴郡叛乱的基调。
九卿们开始围绕如何迅速平定巴郡可能存在的叛乱,
中车府令赵高道:“陛下,巴郡未必尽数从逆。巴家虽势大,然郡中各县,或有忠于陛下者。不若先遣使者,持诏安抚,宣示天恩,或可分化瓦解,不战而屈人之兵。”
治粟内史苍柏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诸位大人,会不会……巴郡根本就没有反?公子遇袭,会不会只是一小撮贼人作乱,勾结了那什么荆轲之后,行刺杀之事?毕竟,伏击公子,对整个巴家并无好处。”
“治粟内史此言差矣!”廷尉立刻站出来反驳,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若真只是一小撮贼人,何来胆气伏击公子车驾?
“何来那般数目的兵甲?还能提前占据险要,堵塞官道?若非巴家反意已决,谁敢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