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让朱棣去干脏活(1/2)
朱棣一脸的懵逼,我特么什么都没说也没做,怎么就让我去干这种脏活。
朱元璋闻言,看向朱棣。
这收税向来都不是什么好差事,不管是田税还是商税。
中原大地,暴元无道,百姓惨遭连年蹂躏,各种赋税,甚至都已经被那元朝,收到一百年以后了。
常年战火不断,各地的百姓,又遭各路军士洗劫,早已经是不堪重负。
所以即便是老朱结束了,各地军阀的纷争,还给了天下一个太平,对于收税一事,民间还是多有不从。
甚至有不少地方的百姓,聚众抗税。
面对这样的情况,乞丐出身的朱元璋,自然是深有体会,在开国之初,便降低各地赋税、徭役,以图给百姓们,休养生息的时间。
但没想到十几年下来,虽然各地已经慢慢的恢复了生息,百姓们也稳定了,但是税就是收不上来。
不管是田税还是商税,还是人头税,整个收税的过程,异常艰难。
导致十几年下来,国库从来没有过盈余,年年亏空。
就这样,个地方的府衙,还向朝廷哭穷,年年找户部要银子。
面对这样的问题,老朱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赋税这个东西牵扯的太大了,尤其是商税。
大明开国,老朱定下士农工商四籍,商籍最贱。
但即便是如此,商籍实际上社会地位,并不低。
因为他们有钱,有钱就能有势,有势力就会被人尊重。
笑贫不笑娼,从来都是真理。
而且一般当地的巨商,要么是根深蒂固的豪族,要么就与当地官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读书费钱,大多读书人,都是豪门富户出身,能有几个像李进一样。
就比如这扬州同知卢阳,出身就是扬州本地的富户。
所以这商税,一旦动起来,那就是动了各个地方豪族的切身利益了,他们估计也会抗税。
这盐商金家,如今的情况,就说明了一切,连扬州府衙,都对金家有些忌惮,全国各地又有多少个,金家这样的存在。
到时候收起商税来,如果这些地方豪商大户们,聚众抗税,那搞不好就会激起地方民变了。
所以,大明开国至今,还真就没有人提出来,要改革商税的事情。
收税这事,得罪人不说,一个不小心还可能会成为千古罪人。
没想到他老朱霸气一生、英明神武,最后也是为了几两银子犯了愁,不免叹了口气。
朱棣见朱元璋的视线投来,下意识的就站了出来:“父皇,兹事体大,税收乃关乎到帝国根基,儿臣恐难当此重任。”
收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朱棣可不愿意接。
他还想着多笼络笼络,朝中官员和地方豪强呢,好为自己以后铺路。
自己要是这时候跳出来,把他们的得罪惨了,那这辈子,恐怕也就是个孤苦王爷的命了。
说完,朱棣低着头,微不可察的看了任以虚一眼。
这小子特么的不是说,给我创造一个绝佳的机会嘛,怎么还没开始,就让我干这种脏活。
朱棣瞟了任以虚一眼,眼神中满是怀疑。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顿,没有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