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诸王发难(2/2)
在庆王的王府之中,五国之人汇聚一堂。宁王一脸凝重地拿出那份审案实录,愤然说道:“没想到,这场大战的祸根竟然在平阳山谷,而罪魁祸首竟是那道貌岸然的陆云轩!”
朱子栋听到宁王将矛头直接指向陆云轩,且丝毫不避讳自己在场,心中不免一阵尴尬。宁王此举,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而他是荣恪亲王的代表,这无疑也是没把荣恪亲王放在眼里。毕竟,陆云轩说到底是荣恪亲王的女婿,是他们的堂妹夫。
然而,在皇族的权力争斗中,哪里还有什么亲情可言。莫说是堂亲,就算是同胞兄弟,不也照样互相攻伐吗?当年六皇子、八皇子,不就惨死在华妃之手。
其他三位皇子听到宁王这么说,也觉得他似乎太不避讳了,于是大家的目光都在朱子栋和宁王之间游移。在这几位皇子当中,论地位、地盘和实力,首推宁王。
宁王的封地原本就有五百里,后来又自行拓地八百里,是五个封国里唯一一个面积过千的大封国。而且,他还是唯一一个拥有铸币权的封国。朝廷之所以赋予他这个权力,是因为他的地盘广阔,人口众多,朝廷难以提供足够的货币满足其使用。
虽说五皇子现在也有封地八百里,但大多是地广人稀的西北边陲之地。宁王见众人这般看着自己,才突然想起朱子栋是代表他的皇伯而来,而皇伯正是陆云轩的岳父。
于是,他转头看向朱子栋,说道:“朱将军,莫怪本王说话直来直去。本次会盟,关系到我们封国的生死存亡。这份审案录你也看了,那朱焰可是实实在在地说出了事情的根由。
我们叔伯兄弟五人,在那苦寒之地,为国家戍守边疆,再艰难也从未喊过半个字的委屈。可这陆云轩,自打进了京城,一桩桩、一件件的惊天大案,哪一件不是他挑起来的?
就说第一件,华妃大案,本已是铁案,却被他硬生生搅得翻天覆地,搞得天怒人怨;琼筵阁一案,他竟能将十几年前的案子翻出来;再说这平阳矿案,你查袭杀朝廷命官案就查呗,你查封矿产又是为何?
还有那个苏家,若不是陆云轩,怎么会有苏家这个祸端?伪币案就是苏家所为,差点把国家给搞垮了。两次京城被烧,哪一次背后没有他陆云轩的影子?就说这次北夷南侵,两大关键因素,他陆云轩全占了。”
宁王滔滔不绝地历数着这一件件事件,所有矛头都直指陆云轩,却丝毫没有把自己和其他人牵扯进去。
朱子栋心里明白,自己地位低下,人微言轻,在诸位皇子面前,不过是个奴才。老王爷在派自己来之前,也曾再三叮嘱:“多听少说,凡事隐忍。”
于是,他赶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宁王殿下,因老王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所以才派末将来参加会盟。正如宁王殿下所说,此次会盟,攸关封国存亡。宁王殿下但说无妨,有什么决策,末将一定如实带给老王爷。”
众人听了,都觉得朱子栋所言在理。特别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他们平日里受荣恪亲王帮助颇多,而且大家都是庶出,向来同气连枝。
二皇子起身说道:“三弟,皇伯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会有所偏私。要不然,这次回封地,不就安排容平妹妹与那陆云轩合离了吗?想必,皇伯对陆云轩的所作所为,也是心怀不满。”
二皇子所言确是实情。既然陆云轩已经与他们的容平妹妹和离,那就表明他们的皇伯已经放弃了这个女婿,如此一来,陆云轩与他们也就没有了亲情关系。
所以,此次会盟的结果,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第一,火器不可以销毁,火药不能禁止。因为火器对于对外开疆拓土、防范外患入侵至关重要;而火药则可以提高开矿效率,提升产能,这两项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五国联合声明,拒绝执行销毁火器的圣旨。
第二,近几年来,国家灾事不断,他们一致认为全系陆云轩一人所致,此人乃上天降下的灾星,是来祸患国家的。为了国家的安定大计,此贼必须铲除,而苏家作为陆云轩的同党,若要恢复国家的康泰、百姓的安宁,也必须一并除掉。
五国会盟不到一日,便达成了上述共识,并且迅速以五国联合声明的形式上书,盖上五国封印后,派专使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呈给皇上御览。
而此时,那四队负责火器销毁的人马,最远的还尚未抵达目的地,这五国的联名上书就已经递到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