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林海人家 > 第16章 招工

第16章 招工(2/2)

目录

牧童晚归把歌唱,

闪闪星星半隐藏。

今天做好今天事,

且看织女会牛郎。

哼着、哼着,他睡着了,嘴角还挂起了一抹微笑……。

自从父亲的荞麦生长出来之后,接连的又下了两场雨,大地恢复了往日的绿意盎然,浑江也恢复了往常的奔腾与喧嚣。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看见父亲那绿油油的麦田,农户心里满不是滋味,他们有的佩服,有的嫉妒,不管是佩服还是嫉妒,父亲的荞麦是种上了,何必别人怎样看他呢?

带着满心希望,收获的季节到了,令人惊喜的是荞麦的颗粒结的又多又饱满,完全没有当初大姑父担心的会不会成熟。父亲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平时和大姑家走的近的邻居也过来帮忙,用了三四天才收割完。把带穗的荞麦秸拉到村里的场院开始脱粒,众人使用连枷啪嗒啪嗒的用力拍打起,脱完粒后,整整的装了二十多口袋。拉回家去归了仓。

大姑磨了几口袋的荞麦面,分别送给乡亲们做顿面条尝尝鲜。乡亲们都说大姑家运气好,在别人家都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她家居然收获了那么多的粮食。

其实,哪里只是运气好那些简单,父亲只是充分利用了旬子的那句‘人定胜天’的理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动,为自己减少了损失。

入冬以后,父亲又去雅河看了看老姑,得知她家也收获了十多口袋的荞麦,足够过冬吃的,他这才放下心来。在老姑家住了两天,父亲就回到了大姑家。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在县城的一面墙上看到了贴在上面的红纸,很多人在围观,父亲也挤上前去看了看,原来是一张招工告示,父亲原不识字,只是参军后在扫盲识字班学习了一个月,才多少识几个字。告示上大概是这些内容,吉林省的三岔子林业局招一批林业工人,年龄在十八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男性,每个月发工资,还给落户口和分房子。三岔子林业局这地方父亲知道,是在吉林省的浑江市,当年他在那儿打过仗,距桓仁县有二三百公里里的路程。

父亲看后心活了,他想种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累死累活忙活一年,也就够个吃穿,况且要遭个灾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他虽说爱他的土地,但土地给不了他最好的生活,何不换一种活法呢?于是,他决定了要去当工人。

回到家后,父亲说了此事,大姑没有意外的表示反对,她说:”虎子,咱好好在家当农民种地不好吗?当伐木工人又危险又遭罪,万一有个好歹的怎么办?”父亲说:“姐姐,我是成年人了,你不要老是担心我这个那个的,我去当工人,又不是上战场,没什么危险的,况且三岔子林业局离咱家不远,家里要是有什么事情打个信,我随时就回来了。”

父亲接着又道:“反正我不愿意种地,种地靠天吃饭了,要不是咱们运气好,今年冬天就得挨饿,我决定了,就去当工人。”

大姑看见父亲说的这么坚决,也就抹着眼泪不说话了。这时父亲的邻居海生找上门来,要和父亲一起去当工人,海生比父亲小两岁,生的膀大腰圆,很适合当工人。父亲对他说:“当工人就得做好吃苦遭罪的准备,别到时候遭不了罪,干几天就累跑回来,那样可丢人了。”海生豪迈的说:“咱不怕,咱有的是力气,还能给咱累跑了?不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