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棹渡 > 第297章 要钱

第297章 要钱(2/2)

目录

进屋的时候,公公婆婆在石磨上磨嫩玉米,公公拉磨,婆婆在往磨眼里添和着水的玉米粒,磨子一转,白色的玉米浆就从圆圆的石磨里淌了出来。生活就像石磨,磨平了岁月的棱角,磨得没有了脾气,磨灭了个性、梦想、爱情和浪漫的情怀,最终是一团浆糊的日子。晓晓悲哀得想落泪,她自认那么善良,从来都不忍心伤害别人一点,从来都只懂付出,从来都默默承受命运的打磨,怎么就把日子过得如此狼狈呢?想她从小干活和在外打工的时候可也是个被人夸的能干人呐!虽然没什么出息。

她又想到志军了,不明白近来为什么总是想到他,总是拿林子和他比,如果是志军,他是不会让晓晓担心日子没有着落的,不用总是担心没钱该怎么办?这是一个男人成家最基本的责任。晓晓把脸贴着女儿可爱的小脸,心里酸酸的,眼睛涩涩的。早知道慢性肾病如此经磨,当初何必惊慌失措的写那封信让他不要等自己啊!晓晓心里的悔恨无以复加。

离婚,她是不怕的!但是女儿怎么办?女儿瞪着一双水汪汪亮晶晶的大眼睛环顾着四周,在这个不熟悉的奶奶家,她不哭不闹,乖得令人心疼。小手紧紧的抓着妈妈的衣服,似乎生怕把她留在这陌生的环境里。这么可爱的女儿,怎么忍心把女儿交给婆家这一个个生性凉薄的人?如果是儿子他们可能还会对他好一点,是女儿啊!带着满月的女儿第一次来那个空空的鸡汤碗就足以摆明了他们的态度,晓晓怎么忍心把女儿留在这里?

可是现在要拿出态度来,假装放弃孩子试探逼迫一下。

老村长把婆婆撵了出来,拉上门,单独和公公在屋里谈话,然后又把林子喊了进去。林子好半天再出来的时候,板着的面容舒缓下来,脸上甚至还露出一丝羞愧。

晓晓明白,村长肯定狠狠批评林子了,也分析了离婚的后果。那家伙不是不懂道理,他是不肯听晓晓说的话,别人说他还是能听进去。他不爱,所以不尊重。但是晓晓不爱他,就能做到尊重。这是人品和素质问题。

婆婆还是气鼓鼓的冷着脸,可能她一开始就撕破了脸表现得有些过了,放不下面子。也许她打心眼里看不起晓晓,看不起晓晓生的女儿。

大哥依然在外面钓鱼,一动不动的守着钓竿,显出超乎寻常的耐心。这个家里,他才是个异常精明厉害的角色。后来,硬是利用父母的钱垫底,利用老婆攀上的一个社会大哥当他的情妇,把社会大哥的关系网为己所用很快发了家,志得意满的时候干脆利落的以出轨的把柄把只知道吃穿打扮沉迷牌桌的肤浅老婆净身出户,转身娶了一个做生意文凭高的女子。人生的层次立马更上一层楼,也上演了一场赤裸裸的人性大戏,让人惊掉下巴毁了三观。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女儿瞌睡了,晓晓站起来横抱女儿走来走去轻轻摇着。八十多岁的老爷爷佝偻着腰在杂物间搓苞谷,倒放的板凳腿上挂着一只新胶鞋,晒干的苞谷棒子在鞋底上摩擦,玉米粒就很轻松的搓下来了。

想生活中真是充满了智慧,是谁第一个发明这个法子的呢?小时候搓苞谷手都搓破皮,在板凳腿上挂胶鞋又没那个手劲。大人规定搓一筲箕苞谷粒奖一毛钱,晓晓每年暑假辛辛苦苦攒到几块钱了被妈妈一下子就“借”走了,只借不还。然后又铆足劲搓苞谷,如此循环。其实这些事已经在提醒晓晓了,可是她还是傻傻的绝对相信自己的妈妈,直到打工后给家里寄钱,又被妈妈拿完了所有收入,连养孩子的钱都没有。所有辛苦付出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前想到为家里付出为妈妈减轻负担有一种神圣感,而今,却没人为晓晓要养育孩子而着想。现实的残酷和冷漠的人性逼迫她醒悟,逼迫她走到这一步。

“爷爷,”晓晓喊了一声。对林子八十多岁还在干活的爷爷既敬爱又心疼。公婆对爷爷并不好,一次爷爷不舒服起不来吃早饭,婆婆说不吃算了,晓晓说那我给他端去床上吃。公公不作声,林子和大哥都不作声。晓晓叫林子去拿了个鸡蛋来给爷爷冲了一碗蛋花糖水端去,爷爷高兴得眼泪花花。晓晓细心,问林子,果然以前从来没人给他端过。爷爷腰都直不起来了一直都在干活,所以公公几十岁了对家里的土地不怎么上心。山里的老人都是只要还能走就要劳动,没有休息一说,似乎也闲不住。

爷爷看到晓晓母女俩笑得很开心,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慈爱的光芒。他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庞上皱纹舒展开来,仿佛每一道皱纹里都填满了幸福的涟漪。老爷爷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疼爱,目不转睛地盯着曾孙看,仿佛要将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深深烙印在心中。他的嘴角始终上扬,露出一颗仅剩的牙齿,那笑容里既有初为人祖的喜悦,也有对家族传承的欣慰。爷爷边搓苞谷边轻声呢喃几句,虽然听不清具体的话语,但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关爱与宠溺。整个表情充满了温暖与柔情,让人不禁为这份跨越岁月的亲情感动。

似经过了漫长的“谈判”,晓晓请来的“法官”老村长终于为她争取到了成果。公公妥协了,要来了林子干活的七千块钱,当场给了晓晓两千,公公在村长的监督下跑去街上取钱去了。

婆婆仍是黑着脸气鼓鼓的样子,村长说了她几句,“有些话是不能张口就来的,伤人心!你几十岁的人了咋也犯糊涂呢?离了咋办?你带娃?你家林子带着娃哪个女子肯嫁你这样的家庭?”

“没有媳妇想媳妇,有了媳妇又嫌这嫌那的,你以为人家女子怕离婚啊?”老村长背着手要走。婆婆留吃饭不理,往外走。晓晓赶快送出去道谢。

大哥自从开始喊了句“离就离”后再没发表一句话,看着晓晓接过两千块钱的时候他面容平静不露声色。

已经是下午了,这一折腾午饭都没吃成,婆婆赶忙煮面条。晓晓想起女儿满月来的那次的空鸡汤碗,和妈妈厨房的空花生米碗,为什么他们都有相同的行为呢?婆婆的脸依然黑着,晓晓不想看人脸色吃饭,兜里有刚刚拿到的两千块钱作底气,就想先和女儿回去。又怕她走了公公不给那五千,把林子喊到外面说,“你要搞清楚你和谁是一家。拿钱回来,不然就别回来了。”

抱着女儿踏上回家的路。尽管那也不算是个真正的“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始终是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才受妈妈的气。妈妈骂她的时候就带着没本事没房子的话。离开那里,是晓晓的愿望,但是林子不上进,能到哪里去呢?能有个为母女俩遮风避雨的屋子,没有妈妈的骂声,这是晓晓最简单的愿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