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棹渡 > 第295章 家族传承

第295章 家族传承(1/1)

目录

志军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晓晓的宝宝还没出生。上帝给了俩人的生命有过交集的机会,还相爱了,却因为晓晓的慢性病和妹妹先出嫁,晓晓不忍心自己的病成为志军的拖累,在志军的爱情面前退缩了,俩人就那样阴差阳错的错过了。命运总是给人开玩笑,你越是在乎的越是渴望的东西却最终渐行渐远。可是那惊鸿一瞥的爱情如此的美丽,如璀璨的烟花终是在夜空绚烂地绽放过,照亮过灰暗的岁月,温暖过两颗饱经沧桑的心魂,终是在心里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迹。“没有了你,现实好冷,好苦,好孤单。只好把你深深的藏在心里,余生就靠点点滴滴的记忆取暖。”

因为张叔叔一直在外务工,过年去月季家不回来,所以他对晓晓家的事从同样在工地的村里人那里听说过,都说她妈妈对她不好。至于怎么不好?反正她妈妈从来都没有对她好过,也不奇怪,志军以前也知道。

村里人还告诉了张叔叔志军在晓晓结婚那天俩人的表现被人发现猜测,后来晓晓妈骂晓晓给男人织毛衣,男人不要他,被男人骗钱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听见了,都联想到了志军身上。大家才明白原来志军不仅仅是去帮张叔叔随礼。志军那次去导致晓晓妈对晓晓后来的一系列行为,听说生孩子都不给钱不管。张叔叔没敢把这些告诉志军,怕他心里不安。晓晓都结婚了,再跟志军说那些有什么用呢?张叔叔只希望志军快点成个家才是最重要的。

自从那次路上偶遇大着肚子的晓晓把她送回去后,晓晓要给车费,志军的心一下子就凉了,生气的走了,都没有看她一眼。尽管他很想再好好的看看她。

“晓晓啊!你当我是谁啊?我是你的军哥啊!你小时候喊了两年的军哥!我们相爱过啊!你是我想娶回家相伴一生的人啊!虽然你嫁给了别人,我路上碰到了能不管你?我们的感情是钱能衡量的吗?你咋还是那么老实呢?傻妹妹!”

志军是气晓晓给钱,更对她背弃承诺耿耿于怀,气她回家为什么不告诉他让他俩见一面,那么他就能弄明白晓晓为什么突然变化那么大。志军始终是相信晓晓对他的感情深厚而真挚的。他只能想到是软弱的晓晓被妈妈逼迫。

结果,俩人稀里糊涂的分手,志军莫名其妙的失恋,晓晓又以为志军已经有了人。两个人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轨迹上前行着。唯有那份情愫都被深深珍藏在各自的心里。

此后没人能轻易走进志军的内心,子君和晓晓与他都是有缘无分,俩人都无心伤他,但却又是伤他最深。让他恨都无从恨起。特别是亲眼看着晓晓出嫁,亲眼看到大着肚子的满脸憔悴的晓晓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路上,从她脸上看不到幸福的神情,志军发现她见到自己时那慌乱的眼神里更是有种酸楚,她嫁的那个人肯定护不了她周全,这让志军失落的心里又多了份心疼。

后来父亲病重、去世,志军很长一段时间忙得没有闲暇想晓晓。慢慢的他的心从最初的伤感难过到适应没有了爱情,最终渐渐归于平静。

父亲去世后,志军肩上的担子轻松很多。但是父亲生病和去世让家里欠了外债。所以他每天送货回来早的话都会去跑摩的,地里没活的时候很晚他都还在街上等客。有时间还要帮奶奶磨艾绒。这几年随着经济好了,注重养生的人多了,找奶奶做艾灸的人也多了。以前奶奶都是无偿帮助别人艾灸,因为那时候奶奶年轻,磨绒不费力,每年自己家都要磨好多绒备着自家和亲戚邻居用。而前些年再来找奶奶的人就不好意思让奶奶免费灸了,先是给奶奶送礼品,后来也有城里开小车的人一路打听而来,恭恭敬敬请奶奶艾灸了后坚持要给钱。说“您这么大岁数了不收钱我良心过不去。光割艾蒿都是很累的活。”更有人找奶奶买艾绒。灸过的都亲眼看到奶奶磨的绒是真正的不掺一点杂质的纯净,是当着客人的面做成艾塔和搓成艾条。

志军从小就看着奶奶做,各种工序早就了然于心。奶奶说,“军军啊!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没准哪天睡着了就醒不过来啦。你千万不能把咱家几代人流传下来的手艺失传了啊!不管人家给不给钱,求来了,只要咱有。艾草是地里自然长出来的,野生的又不花钱买,不管你将来做什么营生,这个是传家之本啊!”随即从那个掉了漆的颜色暗沉的奶奶当年陪嫁的老式木箱里取出一本发黄的残破的线装书郑重地交给志军。

“保存好!”奶奶嘱咐。

志军低头一看,封面龙飞凤舞的两个草书“艾谱”。

“你以后自己做的时候,遇到问题了就翻翻,里面记得很详细。”奶奶眼里饱含期待。志军知道,这也是爷爷传下来的,奶奶生怕志军不感兴趣。但她又深知,只要交待她的军军做的,他都会信守承诺做好。

志军手捧着这本薄薄的《艾谱》,分明感到沉甸甸的又一份责任在肩。“奶奶您放心,我会做好的。”

奶奶相信她的军军,每一条皱纹里都是欣慰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都还明媚。

志军从懂事起,无论做什么,都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从小没有家庭倚靠的孩子长大了就是一座厚重的山。再重的责任交给他都能担得起。

志刚也已经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他有了女朋友,是随时都要结婚的。志军还要攒钱帮助弟弟成家。没了爸爸妈妈,志军就是弟弟的靠山,长兄如父,他不能让弟弟的婚姻因为没钱而耽误了。

还有几天又是一年端午节,奶奶又开始忙碌起来。像往年一样一早起来拿着镰刀和绳子又要出门,志军看到了急忙把奶奶扶回屋。心疼地说,“奶奶,您在家好好歇着,割艾草的任务就交给我。”

“割艾草讲究一个时间呐!你要傍黑才回来哪行呐!”奶奶坚持要自己去。

“我中午休息时间回来割行了吧!”志军哄下奶奶手上的镰刀和绳子,拿去藏了起来,匆匆骑上他的“老朋友”摩托车干活去了。

好些年都是奶奶去野外割好艾草打成捆了志军干活回来去扛回来。每年都要晒好多。奶奶没事时就在家捋叶子,再装袋存放起来。志军没事时干力气活帮她磨三年前的陈艾,经过两遍粗磨细磨,再捣绒,奶奶自己过筛,制作。

接下了奶奶的重托,志军那时候只是把它放心里面,把制绒当成一个业余爱好。他的主业还是干装卸,种地,偶尔跑摩的。他没有忘记童年时去父亲矿上看的那本介绍“艾蒿”的杂志,书上说艾草有两百多种呐!他那时候还不知道晓晓有肾病,还不知道晓晓婚后的遭遇。后来,一个善念改变了一切,这是后话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