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与林建清的谈话(2/2)
“其实,他们就是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落到了实处,而不是搞绝对的平均主义,比如……”
叶卫东将他所想到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一些方案说了出来,当然还是说得相当保守的。
林建清眉头微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卫东同志,你说的这些.……有些敏感啊。我们一直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基本原则。\"
\"我完全理解您的顾虑。\"
叶卫东点点头,语气平和但坚定,\"但您看我们市里的国营纺织厂,去年亏损了三十多万,工人们出勤不出力;农村公社里,大家吃大锅饭,粮食产量年年徘徊不前。这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我们管理方式需要改进。\"
办公室里的挂钟发出规律的滴答声,林建清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窗外传来远处工厂的汽笛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卫东啊,\"林建清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你说的这些情况我都知道。但是你所说的改革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国内也正处于关键时期...\"
叶卫东身体微微前倾:\"正因为是关键时期,才更需要突破。林局长,您主管工商业工作多年,一定比我看得更清楚。现在物资短缺,老百姓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买不到,这不是社会主义应有的样子。\"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资料:
\"这是我整理的南方几个试点地区的数据。实行承包制后,工厂利润翻了一番。工人们的收入提高了,国家的税收也增加了,这是双赢啊。\"
林建清接过资料,仔细翻阅。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纸面上,那些数字显得格外清晰。
\"这些数据...确实令人深思。\"林建清摘下眼镜擦了擦,\"但是上面还没有明确指示,我们贸然行动会不会...\"
\"林局长,\"叶卫东语气诚恳,\"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这正是一个提出建议的好时机。您作为工商业系统的资深干部,您的意见一定会受到重视。\"
办公室里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叶卫东继续道:\"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而是让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优越性。就像您手上这块表,\"他指了指林建清的手腕,\"再好的表也需要定期上发条、擦油保养,才能走得准啊。\"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林建清不禁莞尔。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最后停在窗前,望着外面忙碌的街景。
\"卫东同志,你说服我了。\"林建清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会在适当的场合试着向上级反映这些情况。
不过,\"他严肃地补充道,\"你说的这种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叶卫东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这正是我想说的!我们可以先进行试点,成功了再推广。林局长,您的稳重正是改革最需要的品质。\"
“试点?”
林建清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就想明白了,要向上级反映,自然可以从试点的方式出发。
如果试点成功,那他也是这个提出试点方案的功臣。
万一试点出了问题,那也可以提前停止。
之后,林建清就反而像一个学生,向叶卫东请教如何试点。
叶卫东知道,现在安徽的小岗村,十八位农民正是在试点,这只是农业方面。
他就首先将农业这一块说了,但这与林建清无关,他重点要说的自然是工业和商业。
工业方面,他建议找一两家亏损严重,国家不堪重负的企业入手,就像叶卫东提到的国营纺织厂。
商业方面,他就提出来可以让张俊顺利办上临时营业执照,他保证可以帮助张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就看到成果。
另外,叶卫东愿意给林建清写一份关于试点的可行性方案,方便林局长能更有力地与上级进行沟通。
…………
两人的手握在一起,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滋润着这座渴望变革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