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姓岳,名飞,字鹏举(2/2)
——表面上来看是这样,但细看之下,仍有件事让他放心不下。
由于五代时期野神信仰入侵的血泪教训,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断绝了唐末藩镇割据格局再现的可能,也彻底截断了外来信仰的扩散。
这本是好事,但从太宗赵光义上位开始,崇文抑武的风气便开始在整个大宋境内蔓延,士大夫们造就了繁荣的经济、造就了盛极一时的诗文,但繁华之下,却是空虚的军力、是对武人风气刻入骨髓的惧意。
这样的繁华能保持多久
这是一直积蓄在他心间的阴云,也是因为这朵阴云,他始终都无法放下心前往闭关。
灵识微微一动,被窥视的感觉传入感官,周同回头望去,却见身后的树边,一名背着弓箭的少年正探着头,很是谨慎地注视着他。
见他看来,那少年似是微微一凛,却并未逃跑,而是一步上前,向他抱拳作揖。
“见过.仙师。”他开口问着,神情谨慎,“我从乡亲那里听闻.您便是那庇护百姓的仙师,不知可否向您讨教一二。”
说是少年,但他看上去其实只有十岁上下,单论年龄称之为孩童或许更为恰当,只是脸上不符合年龄的沉稳冲淡了他的稚气,反而显出了些许武人的气质。
以他这个年纪,大概还并不太懂“仙师”的称号意味着什么,只将他当成了某位武艺出众的将士。
周同打量了他一眼,道:“你想向我讨教什么”
听到他并未否定自己“仙师”的身份,少年神情微微一变,再度拱手。
“听闻仙师有盖世神功,可克万敌。望能学其皮毛,日后从戎,保家卫国。”
“从戎”这个说法却是让周同略感意外,“而今民间都传,‘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你为何又想从戎”
“乡亲们也是这么与我说的。”少年脸上的沮丧一闪而逝,“但我想总归要有人做这些事。否则国无定军,岂不成了刀下鱼肉”
“而且”他说到这,有些腼腆地笑了笑,“大家都说,我的射术还蛮厉害的。”
周同看了一眼他的背后,果真如少年所说,他的背上背着一把与他人差不多高的长弓,在阳光下泛着铁光。
“射一箭与我看看。”周同道。
听到他的话,少年眉眼间微动,显出些许喜色来,从背上摘下长弓,对准后方的树木搭箭拉弦。
嗖地一声,箭矢划破长空,准准射中旁边不过一臂宽的小树。只是个孩子的力道,箭头却插入树中一尺。
确是好身手。只可惜并无灵根,无法踏入仙途,但若成武将,必是大器。
在如今的时代,有这样气质的凡人并不多见,周同再度多看了他一眼,开口道:“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回仙师”少年再度抱拳,“姓岳,名飞,字鹏举。”
ps.《宋史岳飞列传》:“(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