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一次班会(2/2)
都是些什么课呢?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历史、西方历史、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大学英语泛读精读、高等数学、计算机……
感觉就好像进了高中沿袭班。
但是课程这么安排,还是有理由的。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至于专业的内容,先把综合素养提升起来了再说。
这个时候,北大有个文科实验班。文史哲三系的学生都可以报这个班,同时学习文史哲三系的内容,学一段基础内容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文史哲三系中重新选专业。
编辑出版专业的人就跟文科实验班的学生一起上课,学习文史哲的内容。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性,所以编辑出版专业得以留在校本部上课,而无需像部分文科院系一样被安排到郊外新校区。
除了必修课,还有选修课。这个时候,选课还没有实现电脑化,而且大一新生们也没有电脑,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张选课表,选好了以后交给班长或者副班长,再由他们报到系里。
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合理安排时间,不要选到那些跟必修课时间冲突的课。
许聪聪宿舍的四个人都选了同样的选修课。第一个学期嘛,不熟悉情况,还是先抱一下团。后面熟悉了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安排来进行调整。
这次班会,陈老师还介绍了申请助学贷款相关事项,有需要的同学到负责此事的办公室去拿申请表就行。
考上北大,并不是没钱就不能上的。可以先入学,再考虑学费的事。能想的办法有很多,可以向所在院系申请贫困补助,可以做兼职,可以申请贷款。即便是你存在借记卡里的钱不够,学校没有成功划走学费,也不会让你退学。
而且,学费是开学一段时间之后才划走的,不是一入学就先划走。
新学期开始以后,校园社团开始招新,三角地都是社团招新的广告,还有些社团会在路上“摆摊”,拉着过往的新生进行宣传。
韩向真对这些特别感兴趣,拉着许聪聪和钟澜、孙如玉陪她。在她看来,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许聪聪和钟澜对此无可不可,孙如玉对这些没有丝毫兴趣,她只想尽快找到一份兼职,对她来说,勤工俭学才是最重要的。她已经从系里拿了贷款表,申请了助学贷款。
所以,就是许聪聪和钟澜跟韩向真一起看社团,孙如玉去看招聘广告。
大一新生能做的兼职很少,而且平时学业很重,时间也不多,大部分学生的勤工俭学都是去做家教。好在北大学生的家教薪酬还可以,一个小时五十块钱,如果做得好了,还可以变成六七十,甚至更多。
孙如玉是新手,没什么经验,人家给她开的就是一个小时五十的工资,要求她周六周日各去一趟,辅导数学,每次讲两个小时。费用是现结的。
虽然这个家教地点离学校有点远,在半壁店,距离北大13公里,但是孙如玉很高兴。
电话沟通了一下,她就答应了下来,周六直接上门。
宿舍里都是有电话的,接电话自由,但是想把电话打出去,得用电话卡,先拨卡号,然后再拨对方的电话号码。跟校园里的公共电话亭一样。
这时候,手机还是太贵了,学生中很少有用手机的。大人之中也不是很普遍,很多人还用着寻呼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