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易经之风水故事 > 第194章 初识寻龙点穴

第194章 初识寻龙点穴(1/2)

目录

第194章初识寻龙点穴

大盛朝,正值鼎盛,然皇帝赵御龙体渐衰,为保国祚绵延,皇家陵园选址一事刻不容缓。

朝堂之上,风水国师林渊与新晋风水师苏瑶各执一词。林渊久居朝堂,熟谙皇家规矩,力荐云顶山;苏瑶虽年轻,却天赋异禀,对风水有独特见解,主张选落凤山。两人皆称所选之地符合风水至理,能庇佑大盛朝千秋万代。皇帝权衡不下,遂命二人一同前往两地勘察,以最终结果定夺。

林渊带领一众弟子与苏瑶等人来到云顶山。云顶山气势恢宏,主峰高耸入云,林渊神色傲然,开始讲解风水格局:“《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山为阳,此山山势挺拔,犹如乾卦之象,象征着皇家的威严与刚健。”众人随他登上山顶,林渊指着山脉走势道:“观此龙势,从西北而来,西北乃乾位,属阳,为天。龙气旺盛,一路奔腾至此,气脉不断,此乃大吉之兆。”

他又指向山下一条蜿蜒的河流,“水为阴,此河曲折环绕,恰似坤卦之柔顺。阴阳交汇,方能藏风聚气。且前方明堂开阔,聚气纳福,实乃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在风水布局中,山管人丁水管财,如此山环水抱之局,必能保我大盛朝人丁兴旺、财运亨通。”

苏瑶却微微皱眉,仔细观察后道:“林国师所言虽有理,但依《易经》‘亢龙有悔’之理,此山龙势过刚,恐阳极生阴,盛极而衰。且山形虽雄伟,然山体多怪石嶙峋,在风水上易生煞气。再者,河流看似环绕有情,实则水流湍急,气随水走,气散而不聚,并非完美之地。”林渊脸色微变,心中不悦,却也无法反驳苏瑶依据易经理论的分析。

众人又转至落凤山。苏瑶望着连绵的山峦,娓娓道来:“落凤山之名,有凤栖于此之意。《易经》中,巽为风,为长女,象征柔顺与灵动。此山山势平缓,恰似巽卦之象,蕴含生机。”

她带领众人走进山谷,指着一处开阔之地:“此处为龙穴所在,背有靠山稳固,左右护砂环抱,犹如父母呵护子女,藏风聚气极佳。前方朱雀位有一小片水域,虽不大,但灵动清澈,与后方玄武位的山峦相互呼应,形成天地交泰之象。”

林渊冷哼一声:“此山虽看似平和,但依易经阴阳之理,过于阴柔,缺乏阳刚之气,恐难支撑皇家威严。且山脉走势平缓,龙气不足,如何能庇佑大盛朝长久昌盛?”

苏瑶不慌不忙,继续解释:“林国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乃易经阴阳平衡之妙理。落凤山虽显阴柔,但并非无阳。看那山顶处,有一块巨石突兀而起,此乃阳刚之象,与山体的阴柔相互调和。再者,龙气并非只看山势雄伟,此山龙气内敛,缓缓滋养,更符合长久之道。”

正当双方争论不休时,天色渐暗,突然狂风大作。众人在慌乱中寻找避险之处,却发现周围出现一些奇异的现象。山谷中弥漫起一层浓雾,隐隐传来阴森的声音。林渊的弟子们惊慌失措,苏瑶却镇定自若,她根据易经八卦方位判断,“此乃风水气场紊乱之象,定是有人暗中破坏。”

天色渐暗,原本平静的落凤山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人瞬间紧张起来。

林渊的弟子们,大多年轻且经验不足,脸上满是惊恐之色。其中一个年纪较小的弟子,牙齿打着战,声音颤抖地说:“师父,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起这么大的风?”其他弟子也纷纷附和,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仿佛这样就能获得一丝安全感。林渊表面上强装镇定,心里却也十分震惊和担忧。他深知在风水宝地出现这种异常现象绝非好事,暗暗思忖:“难道是我看走了眼?此地隐藏着我不知道的危机?还是有人故意从中作梗?”他眉头紧锁,目光在四周扫视,试图找出异常的源头。

苏瑶虽然同样感到意外,但她自幼钻研风水,心性沉稳。她一边努力稳住身形,一边在心中快速分析着局势。“这狂风来得蹊跷,与周围的风水气场变化似乎有着某种联系。按照易经的理论,阴阳失衡才会引发如此异动,难道是有人暗中破坏了此地的风水格局?”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冷静,迅速从腰间取出罗盘,试图通过罗盘的指针变化来判断气场的异常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