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浦江轶事 > 第六十六章 赴西北建战时基地 渡东海觅特种钢材

第六十六章 赴西北建战时基地 渡东海觅特种钢材(2/2)

目录

方鹤松与周天瑞进入一户农家,推开屋门一股烟火味夹杂着猪粪臭气扑鼻而来。只见满屋子被烟火熏得黑黢黢的,房梁和檩条好像是上了黑漆,黑的油光发亮。一家人盖着一床补丁摞补丁的破烂棉被,围坐在土炕上取暖。一位中年妇女身边围着三个大小不等光头男孩,睁圆了眼睛瞪着来客。有位十四五岁摸样,扎着一根长辫子的女孩,见到来人便羞涩地低下头去。向导赶上前来解释道:“各位,不是他们不懂过礼貌见来客不起身招呼,而是这里大姑娘多数都没有长裤子穿,家中唯有一条长裤,谁出门谁穿的。”

众人皆出不得声,阴沉着脸略略点头。方鹤松径直走到灶台前揭开锅盖,一砣砣黑褐色的疙瘩,散发着酸腐的气味。周天瑞不解地问:“这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黑面掺了玉米芯磨的粉,和了些野菜;沾着辣子浆水吃呢。”妇人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方言,小声地答道。

“黑面又是什么呢?”方鹤松问。

“就是细麸子面。”妇人说。

考察团员们低垂着头,逃离似地走出门去。周天瑞摸出几块光洋递给了中年妇女。方鹤松也递给了那妇女几块光洋。那妇人捧着光洋直发愣。向导说:“老板们给你的,就拿下吧。赶紧给娃们家买套衣裤穿着,别让女娃家的出门都没裤子穿。”向导也操着一口陕西话说着。

那妇人这才把光洋塞进被窝里暖着。向导扭头对周天瑞说:“镇子里都是这般穷困样,你要是一路给下去,怕是走不出这镇子咧。”

“为啥呢?”周天瑞问。

“一户农家一年都见不到一块光洋。你们一出手就是好几块,农户们还不把你们剥成白条鸡咧!你们真要施舍钱财,倒不如买些粮食布料往下发放,倒也能救助这些农户哩。”

周天瑞的眼光朝虞和德扫去。虞和德说:“此事当与上面通个气,以考察团名义捐助些银两便是了。”

考察团夜里才回到了西安。高官邵力子在西安饭庄设宴款待考察团。这个西安饭庄是西北第一家地方色彩的饭店。有民谣为证:“东钟西鼓,青龙白虎;香菜热汤,西安饭庄“。

虞和德拉着周天瑞坐在了头桌。餐桌上有色泽金黄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的葫芦鸡;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带把肘子;鱼肉细嫩,汤汁鲜美的奶汤锅子鱼;肥而不腻,甜香软糯,入口即化的糟肉等十八道陕西冷热名菜。

各位都就座后,邵力子端起酒杯,说:“各位考察团的成员们辛苦了,我谨以西凤酒为各位洗尘,以陕西名肴为各位果腹。这西凤酒醇香典雅、甘润挺爽、尾净悠长;具有喝了不上头、不干喉的特点而天下闻名。来,各位干了杯中酒,试看我说的可是实情。”

各位考察团成员干了杯中的酒,善饮者盛赞西凤酒,有不善饮酒者被甘冽的西凤酒呛得涕泪俱下。邵力子又说道:“喝了西凤酒,咱再品尝着正宗的陕西名菜,看看是否合各位的口味。”

各位举箸伸向美味佳肴,复赞美不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宋子文便起身发言道:“蒋委员长考虑与日倭一旦开战,必定是长期作战的问题。政府倘不迁移则便随时遭受威胁,将来必作城下之盟。委员长甚至考虑把西安作为西京,把洛阳作为行都。政府为战略纵深计,把实业向西部转移,经营西部是基于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状态下无奈的选择。政府计划在西北和西南发展实业,重建国家之复兴基地。请各位实业家考虑工厂迁移西部的设想。”

荣敬斋感慨地说:“我实在是没想到内地百姓生活窘迫到如此境地。城镇街道泥泞不堪,粪便成堆,墙塌屋倒,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连最起码的生计且不能保障,还奢谈什么建立工业复兴基地呢!”

“若把工厂迁往这样的地方,无疑是鱼入枯井无以为生呢!”周天瑞附和道。

“若要在西北建工厂好比是沙滩上建楼阁。”方鹤松也连连摇头说。

“怎么讲?”宋子文问。

“基础太差!你看么,电力从哪里来?原材料从哪里运进来?熟练工人哪里去找?产品又销给谁家?运输的公路都不通,这都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呢!”柳宏盛直率地说。

“建造工厂、修建道路就得好几年。机器设备采购,新工人培训,不得三五年才能出利润。这可是需要大批的资金,且要较长的投入期,还不晓得将来能否盈利。”陆鸿鹏说。

张老先生捋着山羊胡子,慢条斯理地说:“考察了西北地区,反而让我下定决心:拆迁工厂到西北还不如搬入租界,要是不能搬入租界,就挂洋人的名头。日本人总不至于进入租界,把我的产业都抢了去吧!”

在座的纷纷表示赞同张老先生的意见,唯有石家庄大兴纱厂的史凤祥老板不以为然地说:“西北是贫穷落后了些,但也不见得不能发展工业。西北是粮棉产区,棉纺厂可就地取材;至于工人么,可以从上海工厂带一批技术工人,来带领当地的工人。”

“看来史老板是要在西安办纱厂了。”潘景瑜略含讥讽地口吻说。

“是的。有这意思。”

“史老板真是独具慧眼,就这么走马观花地溜达一圈,便就敢投资开厂了吗?”荣敬斋说。

“你也是孤陋寡闻了。史老板去年就到西安来筹备办纱厂了,地皮都买下了一百多亩呢!”严耀宗说。

“西安是西北地区的门户,在这开厂,原材料可在当地采购,产品可供给西北市场;远离了沿海地区,不与洋商争市场。”史老板解释道。

“史先生果真是有胆有识,敢在西北地区首创开厂,实为业界典范呢!”周天瑞不失时机地递上自己的名片,推销自己的产品。

“不敢当,不敢当,”史老板接过名片说:“周老板才是业界典范呢!你造的纺机在业界大有名气,为国人增光添彩了。我久有上门造访之意,不料今日见面也是有缘的很呢。”

“史先生抬举我呢。我公司是生产了整套纺机,但与日美欧的纺机相比尚有些许差距,远未达到举国畅销的势态。”

“我也是有过了解的,差距不大,价格较合适。我也当遵循国人用国货的号召支持民族经济呢!”

“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在上海静候史先生造访呢!”

“一定会去的。”

两人惺惺相惜,你来我往地相互恭维了几句,便有了相互拜访意思。周天瑞为日后上门推销机器埋下了契机。

宋子文见大家意见相近,都对西北建厂没有信心,简略地总结了几句便了事。而后,又提出再去西南考察的计划。无奈,考察团成员都没有了热情,只想着早日回上海老家去了。宋子文让实业家们来西北考察,实际上起到的效果与他的愿望完全相反,实业家们畏惧荒凉原始的西部环境,绝不会拆迁到这里来投资建厂的。

回到上海,周天瑞即刻叫来了周培康,把史凤祥的名片给他,说:“这家公司要在西安开纱厂,你去找他推销咱家的机器!”

周培康询问了史老板的情况,便带着助理去了石家庄。数日后,周培康就打来了电报说:“主机还是用日本山井的,不肯用咱们的;看来还是信不过国产机器之性能。辅机定下了几十台,毕竟咱们的价格便宜性能也算是靠得住的。周天瑞看了后附的几张货单,无非是清花机之类的机器。他叹口气,自己生产的整套纺机和织布机,长期积压在仓库里,华商只认欧美和日本的机器,国产机器性价比再好也不采用。这不是机器的质量不如人,国人只相信外国的机器,而拒绝国产的机器。他心情不悦地点着了雪茄抽了几口。助理送进来一张日本八番制铁所的请谏,是八番制铁所新建的轧钢厂正式投产,约国内各大客户前去观瞻。

周天瑞拨通了大华钢铁厂老板陆鸿鹏的电话,询问他的意见。陆鸿鹏说是一定要去捧场的,免得有些国内生产不出的特种钢材拿不到手。周天瑞说:“那就一同前去观瞻,也好备选一些钢材。”

“总商会应该有安排的吧,会有不少大佬同行呢!”

“那好,我与总商会联络一下,看究竟是如何安排的。”

周天瑞当即给虞和德打电话,果然,总商会安排钢条旧铁公会的理事长严耀宗牵头,组织上海实业家出访八番制铁所之事。凡是愿去日本参观的实业家,须提前到他那里报名登记飞机票呢。

周天瑞到总商会找到了严耀宗,给自己和陆鸿鹏报了名。五日后,他与几十家机器制造公司、五金公司和铁工厂的老板登上了飞往日本九州岛的飞机。

到了九州岛,八番制铁所派车把考察团接到了福冈县的宾馆安置了。周天瑞与陆鸿鹏合住一个房间。晚上,八番制铁所在酒店招待到访各国客户。国内来了一百多人,大都是机械制造和五金工厂的老板们。其中有几家钢铁工厂的老板与周天瑞较熟的,加上陆鸿鹏八人坐了一桌。周天瑞打量着餐具,皆是古色古香的漆器;黑色的漆器酒杯里倒上了日本的清酒,菜肴有龙虾刺身,三文鱼刺身,主食是包着北海道海鲜的紫菜饭团;穿和服脚蹬木屐的侍女端来了酱汤。周天瑞和老板吃着刺身喝着清酒,观赏着手持纸扇,脸上画得五颜六色,恰如城隍庙里卖的泥娃娃般的艺妓们,载歌载舞地表演着摇摆纸扇的节目。

翌日上午,周天瑞与陆鸿鹏来到了日本八番制铁所,参观过程中得知这个钢厂是利用中国的庚子赔款近两千万日元创建的。从德国引进全套设备和技术,在福冈县八幡村建厂,因此得名为八番制铁所。

陆鸿鹏感慨地说:“建钢厂的银子是中国人给的,铁矿来自湖北大冶,焦炭是用辽宁抚顺产的优质煤炭炼制的。八番制铁所用中国的银子和原材料冶炼的钢材,转手以高价卖给中国人。”

“国力不如人,技不如人,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你造纺机也得求购八番制铁的钢材呢。”

“纺织机器种类繁杂,有百种之多,大致可分这四类:纺纱设备、织造设备、印染设备、整理设备。我要造这些机器离不开八番制铁的优质高碳钢,也离不开你生产的普钢。”

“我的钢厂设备和技术大不如八番钢厂,这点我是很清楚的。尤其是做轴承用的高碳钢我生产不了的,其中杂质的含量和碳的含量控制不好的。”

“为何控制不了呢?”

“杂质去除不净影响质量。高碳钢中的碳元素需要均匀地柔和在钢材中,才能形成高强度的碳钢。这就好比在面粉中加盐来增加面粉的筋道,要是盐揉不开,积聚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变得硬脆而易断裂。这就需要有个揉面机,把面粉揉均匀。而揉轧钢材是从各个角度去挤压锻打钢材,才能把碳元素揉匀在钢材中,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机器呢!”

“这重工业可是巨额的投资,而且,回报周期很长,这必须要政府出面扶持才行的!”

“我的钢厂在上海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钢厂了,但与八番钢厂是无法相比的。装备工业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工业制造的水准。你是做机器的,为何不在这方面动些脑筋呢?”

“哦,这装备工业可不是十年、八年就能改变提高的,需要举国之力才有可能掌握先进的技术水平。”

说话间,日本八番制铁所的两名管事找到了周天瑞,说是要洽谈购货合同。周天瑞便跟着他们到了一间优雅的写字间与制铁所的销售主管福田赳夫见了面。周天瑞与福田赳夫在上海谈过几笔业务,有些交情的。此人对客户十分恭敬热情,说话严谨务实;但在利益面前却坚守底线丝毫不让,是个极为难缠的谈判对手呢。

周天瑞就高碳钢、工具钢等几种特殊的钢材,以及镀锌铁皮和多种型材提出长期供货的要求。福田赳夫同意供货,但价格却要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随行就市定价。另外,镀锌铁皮是代购的,那不是八幡制铁所的产品。周天瑞很清楚这是福田赳夫为规避市场风险采取的的措施。毕竟,钢铁产品的价格与世界的和平环境有关。一旦发生战争,钢铁的价格会翻几番的。周天瑞与福田赳夫几度洽谈,才签订了钢材长期供货合同,也算是收获满满地返回了上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