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世界艾滋病日(1/1)
十二月一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看了几条相关新闻,频率最多的几个词分别是“30%以上”、“校园群体”、“男男行为”。近年来,艾滋病传播速度已经超过了30%以上,此外还有许多人在潜伏期,还有很多人没有去检疫机构查过。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艾滋病传染最快的群体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中,尤其是校园群体。校园在每个人心里都是纯洁美丽的,正因为这样,导致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很淡薄,以为校园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安全意识被麻痹,进而促进了艾滋病的传播。
今天真是令人胆颤心惊的一天。我从来没有检测过,十分害怕自己被传染。因而与身边的几个同性恋好友吐露心声。我问明哥有没有查过,他说他已经查过很多次了,在医院查过,也自己买试纸查过。另外还仔细地告诉我医院查需要花50块钱,检疫中心免费但是有很多去复查的,也可以自己买试纸。明哥知道我的过往,他说像我这样的一般不会被感染。晚上我又给亮哥说起这事。亮哥已经结婚,但是他也没有检查过。于是我约他一起去检查一下。这种事情,我一个人实在不敢去,不敢面对结果。有个人陪总是好的。后来一想,去医院检查如果被人问起我的性取向,岂不是要误会我和亮哥的关系?为了避免误会,我打算上网买两盒试纸测一下。有晕船晕车晕血的,我居然晕HIV试纸。一看到这个试纸我就心慌意乱,浑身发软,脑子也不够用了。于是试纸也没有买。检查HIV这事又成了悬而未决的事情。
不过,从今天接触到的大量的新闻里,我对自己的安全多了一份信心。艾滋病的载体是血液和精液,暴露在空气里的艾滋病毒是很难存活的。而且唾液里的艾滋病毒含量很低,接吻很难传播。至于蚊虫叮咬,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蚊子要在艾滋病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来回叮咬2800多次才会令未感染者感染。这些信息让我放心不少。
新增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男同占很大的比例。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某位国家领导人声称要把中国的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看到这个消息,我以同志的心理揣摩了一下领导人心意,难道是要放开同性恋婚姻了吗?我这个想法太乐观,但是放开同性恋婚姻对控制艾滋病传播会有一定的效果。同志之间正是因为没有婚姻的约束和保障,导致分合的速度比翻书还快,这也加速了传播的速度。婚姻是一个围城,围城自有围城的作用。
同性恋的社会环境并不晴朗,但是相对于同性恋,留给艾滋病感染者的自由生活间隙更少。不说同性恋和艾滋病之间的关系,说说一个24岁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这是一个乐观的大小伙子,四年前因为常常感冒生病,被当医生的舅舅发现端倪,便带他到医院检查。确诊HIV阳性的时候,他求舅舅不要告诉父母,自己却琢磨着该怎么样结束还未绽放的生命。在他决定结束生命之前,得知他情况的一个朋友主动陪他。陪他吃所有想吃的东西,陪他看所有想看的风景,陪他去所有想去的地方,这期间自然有眼泪的涤荡。某一天,当他在景区外的饭馆低头吃着面,突然对朋友说他不想自杀了。之后他开始去疾控中心领药,积极配合治疗,免疫细胞CD4从个位数逐渐恢复到500~1600的正常范围,随后他还在防艾宣传机构找到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生活看似正常了,但更大的阻力在等着他。舅舅背着他告诉了父母,自那以后,当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母不会问他哪里不舒服,更多的是“多吃这个,提高免疫力”,“多穿衣服”之类的话。他和父母之间的窗户纸谁也不捅破,仿佛这样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他常常会看到母亲偷偷掉眼泪,惹得他也经常眼泪汪汪,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避而远之的态度最令他伤心。一次生病,医生建议他住院,他坦露自己是HIV感染者后,医生立马让他回家了。在他离开医院之后,他觉得医生早已冲进卫生间拼命的洗手。因为得了这种病,他甚至被学校劝退了。
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避而远之,这必定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生活信念。但是,双方要互相理解,躲避并不等于歧视。尤其是媒体,在用“歧视”字样的时候一定要万分小心,免得加剧社会的痛苦。正常人躲避艾滋病感染者,我觉得情有可原。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或许可以在社会保险以及设施上多些投入,比如专门建立可以宽容接待他们的医院、学校之类。这样分类对待感染者,也会惹出新的事情,自然会有不明事理的人认为这是新的歧视。艾滋病这事,不好处理。我不能在此继续暴露自己的无知了。
艾滋病日过去了,夜深了,该睡了。晚安!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