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突出重围(1/1)
【01
抗日战争爆发后,冀南军民在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领导下,先后发起了破袭公路、讨伐国民党叛逆军、参加“百团大战”等战役,粉碎了日寇的“囚笼战术”。然而,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壮大,成了侵华日军的心腹之患。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寇占领华北重镇德州,接着又沿津浦路南犯,相继占领恩县、禹城。一九三八年九月,日寇侵占武城,一些民族败类组成招抚队,镇压人民的抗日活动。一九三九年三月一日建立了武城伪政权及伪警务局,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在这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派出陈再道司令员、宋任穷政委率领的东进抗日纵队挺进运西,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一九四0年五月一日成立了武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并相继成立了武城县大队和武城公安局。一九四一年,百团大战后,八路军运河西部队在地方军民配合下,对日伪军展开秋季攻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十一月份又拔掉敌人河西街、武官寨、何刘屯三个重要据点,镇压了一批汉奸、恶霸、土匪,多数村庄建起了抗日组织和抗日武装,使武城县运河西成了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的主要立足点。武城县大队、公安局配合冀南军区不断向运河东渗透,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枣强县和运河西抗日根据地的大好形势,使日军驻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深感不安,他命令武城县伪县长吴寄朴秘密刺探运河西情报,制订了“铁壁合围”的扫荡计划。
冈村宁次坐阵德州亲自指挥,设置了多道防线和封锁线,调动了十三个县的日伪军大约三万多人。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骑兵、摩托队的配合下,于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凌晨,气势汹汹地向我根据地杀来。当时被合围在扫荡圈内的有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司令部、区党校、区财干学校、行署文工团、武城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县大队和部分区以下抗日干部,多数为文职人员。我军主要作战部队新编七旅十九团、二十一团,骑兵团的红马连、白马连,军区警卫营等也被围在圈内,敌人妄图把我抗日力量一举消灭。
冀南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及学校、文工团人员当时驻扎在武城北部的武官寨、兀兰屯、闫村一带,紧靠郑口南边。
黎明五时,我八路军斥候兵发现敌情,随即战斗打响。
我军在阻击了一阵进攻的敌人后,开始南撤转移。
按原计划,我军要从西里屯附近打开缺口,实施突围。
可是,由于日军追得很紧,同时又收到了斥候兵的侦察报告,得知敌人已经封锁了南宫方向的大沙河,因此,我军随即放弃了原突围计划。
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领导审时度势,在十二里庄召开了紧急会议,重新研究突围方案。
日本帝国主义梦想把华北平原作为其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千方百计摧毁我抗战力量,企图实现其狼子野心。
这次合围,敌人搞了两个圈:一是合围邢济路南的临西、邱县、威县一带,重点合围四分区和新四旅;二是合围在武城以北枣强一带,主要合围冀南军区、党委、行署、七旅及六分区党政机关、部队。
处在包围圈内的冀南区机关、部队以及学校等,逐步向十二里庄、王洼、郭庄靠拢集中。
敌人大兵压境,包围圈也随之缩小。掷弹筒、山炮等火力越来越猛,逐步对我形成层层包围之势。
针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部队首长当机立断,率领军区机关部队掩护军区党委,行署领导和被围困的同志并肩战斗,采取宽大正面多层次的大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