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回乡种田:末世系统早到十年? > 第339章 极端严寒,全球冰封,大家一起来猫

第339章 极端严寒,全球冰封,大家一起来猫(2/2)

目录

网友们议论纷纷,我去,雨姐非得吃这碗饭不可吗这都多少年了,还不消停。

“网友们也是,愣是发现一个举报一个,不给人活路。”

有黑省博主在零下72度户外直播,展示“地窖藏宝术”:这位大哥裹着貂皮帽子,对着冻硬的土层猛挥镐头。

“瞅见没挖到三米深就能恒温零度左右!”画面切换至地窖内整齐码放的白菜垛和成缸的辣白菜,角落铁桶里冻鱼直直立着像雕塑。

网友们啧啧称奇,真能恒温零度

然后有吉省父子在庭院用雪砖砌出穹顶小屋,打造“冰雪堡垒”,八岁儿子戴着兔毛耳套边哈白气边炫耀:“我爸说雪墙比混凝土还保温!”

父亲用冻红的双手将冰砖缝隙抹上雪浆,屋内铁皮炉子上的奶茶壶正咕嘟作响。

南方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独特的猫冬小技巧。

粤省网友靓仔怕冷在论坛哀嚎:“空调外机结冰罢工了!”配图是裹着三层珊瑚绒睡衣蜷缩在电磁炉旁的身影,评论区迅速出现江浙网友的解决方案——“用吹风机给外机化冻,记得套防风罩!”

火锅救命文学:蓉城女孩晒出阳台上冻成冰坨的腊肠,用菜刀砍出火星的特写视频获赞百万,弹幕刷过“给南极科考队递刀”。

渝城某火锅店推出“零下50度挑战套餐”,店员戴着防寒面罩在露天桌位表演毛肚秒变脆冰片的绝活。

取暖设备荒诞剧:魔都白领在朋友圈吐槽:“抢不到电热毯,我把猫塞进卫衣里当暖宝宝!”配图是英短从领口探出迷茫的圆脸,背景窗棂上垂着半米长的冰凌。

杭城某商场紧急推出“羽绒被共享租赁”,排队人群在冰面上滑倒的监控画面成为当日热梗。

国际上也有不少猫冬奇观视频传到国内,比如印度网友在推特晒出恒河冰面行走的照片,裹着五层羊绒披肩仍瑟瑟发抖:“瑜伽取暖法彻底失效!”

俄罗斯大妈在vk社区传授“伏特加燃料论”:“伙计们,每天三杯能让血液沸腾四小时!”配图是窗台上摆满空酒瓶的冰晶城堡,点赞列表里混入大量东北ip。

……

李家村。

这么严寒的天气,景区自然关门歇业了,员工们都放假了。嗯,带薪假。

乡亲们都说,在响哥儿这里工作,跟体制内一样了。光是今年,带薪假就不知道休了多少天。

李响将家里的地暖、空调开到最大,他和姜采儿自然不怕冷,主要是奶奶。

姜建国夫妇也住了进来,现在李响改口叫岳父岳母了。因为人口不多,岳父岳母住进来,有人帮忙做饭,家里也人气旺一点。还能凑一桌麻将。

小动物们都在菜园子的暖棚里取暖,有通风,然后设置了火盆,超凡宠物其实也无惧严寒,但是李响家里不是还有许多普通的小动物吗,比如现在已经超过了三十只的小猫咪,一个火盆压根不够,几个暖棚里,加起来足有七八个。

每天光是给小动物们做饭,都要煮一大锅粥。

热腾腾的粥,加上腊鱼、腊肉、腊肠、豇豆干、笋干,无需额外的盐和调料,小动物们吃得可香了。

李响给它们的粥里都放了一阶的灵药,又诞生了几只超凡萌宠,都归二黄和小狐狸统领。

李响在的时候,就是李响亲自给它们做饭,李响不在,就是姜叔姜婶,若是姜叔姜婶也没空,就是李响奶奶来做了。

但是奶奶毕竟年纪大了,有些忙不过来,二黄和小狐狸就会过来帮忙。比如帮忙将米倒入锅中,用嘴巴叼着木柴往灶膛里添火。

天气虽然严寒,但地下城的工程未停。之前,许许多多的建筑材料都储存在工地里了,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修建或装修。

一来地下城其实相对暖和,二来,工人们需要这份钱。他们可没有带薪假,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收入。

之前那个第一期避难所,本来是电影版神雕侠侣取景点,但是现在电影热度已经过去,洛菲菲又“不在”了,不仅早已退出影坛,更是离开了此方世界。

而离末世也没几年了,所以姜采儿亲自出具了图纸,将这个地方打造成豪华山腹别墅。家具和地板所用的木料都是全球顶级的小叶紫檀、黄金柚木、梨木之类,相当珍贵。

日后,这里就是他们一家的居所。

第二期避难所里有服装厂、姚瑶、赵雪晴、雷晓慧她们的居所,这些早已装修好,然后其余空余的部分,也都开始装修。

除了姚瑶她们的居所,其他地方选材都是普通木料和瓷砖。姚瑶她们自住的房子,投入也是很大,李响也分给了她们一些珍贵木料和皮革,另外还有一些羊绒毛毯,俱都质量一流,图案精美。

除了这些软装,还有各种珍贵的摆件。灯的罩子都是水晶凝聚,厨房的台面都是极品翡翠,出自李响的晶金武装之手,能将这些晶石任意改变形状。

一句话,金碧辉煌,极尽奢华。

有能力享受干嘛不享受

姚瑶她们的居所位于第二期避难所的最里面,最

第三期更为恢弘一些,设计容纳五千人左右,早已完工,也开始装修。

由于人数太多,所以房舍空间更紧凑一些,都是简装的安置房,其中还有不少集体宿舍,公共场所则有商业广场、学校、医院、图书馆、集体食堂、地下农场等等。

像集体食堂不止一处,第二期有三个,第三期有八个。以后,估计很少有人家单独开火了。

一来,末世时能源紧张。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地下城消防隐患。这种地下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李响这边超凡者多,问题还不大,若是其它地下城发生火灾,可能一烧就是一大片,而且人员疏散很不方便。密闭空间,光是烟熏火燎就要死很多人。

第三期避难所的房间里都是水泥地,商业广场上则铺设了青石板,至于地下农场里的泥土,都是来自外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是李响用仓库搬运过来的。

外东北平原位于黑龙江对岸的阿穆尔州,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纬度略高,积温略低,和国内的东北平原一样,土地都异常肥沃。

但是,由于这个地方人口稀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小,导致耕地面积和开发程度均不如中国境内的东北平原。目前该地区还有大量土地未被开发。

如此肥沃的土地闲置,李响就不客气了,将肥沃的土壤全部转移至地下农场。

因为李家村这边挖出的山腹,基本上都是岩石,泥土虽然也有,但地底的泥土缺乏有机质,比较贫瘠,不大适合作物生长。

要用就用最好的土壤。

另外,像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也都是肥沃的黑土,其中潘帕斯草原为亚热带红化黑土。

黑土并非是指黑色的土壤,而是指腐殖质含量很高的土壤,其黑色来源于腐殖质的黑色。

在网上,有人专门卖这种土,十斤几块钱,还包邮。但其实这个黑土资源是有限的。它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土壤到位,地下农场初具雏形,赵雪晴就带领了一些乡亲,在地下农场里开始劳作了,暂时还不是大规模种植,而是开辟了几处试验田,试验一些特殊的物种。

植物需要光源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现代农业早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李响购置了一批植物光照培养箱用来育种,等条件摸索稳定之后,再在地下农场中大规模铺装照明、灌溉、送暖、保湿等系统。

有姜采儿在,自然都是全自动化管理。

另外就是需要培育一些昆虫,如蝴蝶、蜜蜂,用来给作物授粉。如果实在不行,人工授粉也在摸索之中。

当然,虽然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但如果有必要,还是可以用人工的。比如需要给人们安排工作岗位时。

由于外面大雪封山,道路难行,为了安全起见,李响亲自出手,从李家村地下城出发,建造了五条隧道,可以开车的那种,分别通往沈家湾(外公外婆家)、姚家岭(姚瑶家)、赵家坪(赵雪晴家)、雷家沟(雷氏兄妹还有一些保安家)以及县城。

李响出手,又快又好,现在大家无论是来上班,还是去县城采购,都相当方便。

建筑工地想要往来运输货物,也是走通往县城的地下通道。

很多村民,包括县城里的居民,觉得家里冷,开空调或地暖太费电,于是就躲到李响挖的这些隧道里,在路边烤火,围炉煮茶。

地底隧道,冬暖夏凉啊。

就是有一点不好,会阻碍交通。

李响了解到后,再次将隧道进行了改造,挑选了人口聚集较多的地方,从道路两边延伸出一些空间,设计了“防空洞”,里面还用晶金武装凝聚了许多石桌、石椅,以及铁制的火炉。

因为石头做的炉子容易裂开,用铁来炼制就更加适用一些。他从澳大利亚采集了不少露天铁矿,用来炼几个炉子九牛一毛。

然后派了一些保安们在这些聚集地维护秩序,这样一搞,竟吸引了不少人过来摆摊做生意,地下商业广场热热闹闹提前营业了。

没办法,大雪也抵挡不了勤劳的中国人赚钱的心思。

至于第四期避难所,还在修建之中,但是也快完工了。第五期的方案已经敲定,也即将开始施工。

李响出手,帮忙挖掘了地下空间,给建筑公司省了不少事。等以后,各期避难所连接起来,就形成一座庞大的地下城。

而各期避难所之间的那些地方,日后也会修建商业中心、物资储存仓库、地下农场等等。

至于地下城的电力系统,早已解决。

李响在更深的地底,开辟了一处空间,将大漂亮国两艘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放了出来,姜采儿入侵了航母上的所有电子元器件,篡改了控制系统权限,地下城的电力就是从航母上接出去。

同时,姜采儿也参考借鉴其核反应堆的设计理念,完善自己的新型核反应堆,等以后研制成功,可以更新换代。

之前一并洗劫的还有一些驱逐舰、护卫舰之类,这些军舰也让姜采儿一并入侵,掌握权限,埋在了另外几个山头之上,上面的雷达、舰炮、垂发单元,都可以用于守卫基地。

不需要人去操控,姜采儿一个人就能全部搞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