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汉:开局巫蛊之祸,我硬刚汉武 > 第88章 刘彻的转变!

第88章 刘彻的转变!(2/2)

目录

李广利个人成败,只是区区演武,也似乎代表不了什么。

但其背后,却牵扯重大——

储君!

现如今,太子被废是事实,但陛下让其为怀德王监国也是事实。两人成败之后的“后果”也很有意思。

一个是旧太子宫一应,即刻去往岭南……

另一个则是李广利亲口所言,去见自己战死沙场的弟兄。

无形之中,众人已经看到,那座空闲的储君之位上,已经出现了刀光剑影。

“诸位看来也知道了此次,朕微服巡视,本想巡视半个天下,看个更多。但未曾想,只是京畿、凉州的两地往来,却让朕看到了我汉室已经贫弱至此!”

“凉州之地,投匈者猖獗,匈奴早年被朕打的一蹶不振,现在竟又虎视眈眈”

“早年朕就说过,攻守异形了,可是如今……汉室不该如此!恰好,此前景皇孙数次犯上,且言及贰师将军领兵作战的疏露。”

“多少年了,国朝没有过一次像样的演武。这次就让朕也瞧瞧,我汉室精锐,还剩当年几分英姿”

刘彻说到这里。

忽然看向刘靖以及李广利。

“故而,此次他们之前说,给他们一千兵马”

“朕回程途中又想了一下,一千兵马太少,看也不过瘾,三千,五千还差不多。”

“都为骑兵作战,都把对手当做匈奴人,也让朕好好看看……景皇孙到底是否为纸上谈兵的赵括”

“亦或者,贰师将军或真如其所言”

刘彻目光扫视群臣,似乎知道他们心底里的想法,此刻冷笑一声,“朕这回答可满意。”

群臣连忙低头。

不敢再多言。

陛下都这么说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而李广利更是一喜,陛下再度增加人数,简直就是在偏袒他。

毕竟,自己在军中随便找三五千精锐,可是轻轻松松。

而景皇孙只与期门、羽林有那么一点儿交集,但陛下不可能把自己的期门军调给他。

故而,此次胜负,其实早在现在,就已见分晓。

而刘据听到这里,本身他就因为之前的谈话,而忧心忡忡。

当下父皇突兀增加人数,让他彻底绝望!

甚至。

包括刘靖本人,也意外刘彻这突然的变化。

都说天威难测,回到京城的刘彻,似乎又一次变回了之前……

刘据则很快道:“陛下,若是五千,人数变多耗费也大。如今正是赈灾之时,少耗费一份,便能多一分救灾民。”

他既是想让刘靖的负担轻一些,也是真的想减少耗费。

然而。

这番态度,却也给了群臣攻击的机会。

“怀德王,军情之事,可从来论的都是战功。战败了,你耗费再少,也是给敌寇做嫁衣。战胜了,所耗再多,也能五倍、十倍的拿回来。”李广利道。

刘据有心想要反驳。

“也罢。”刘靖却突然点头,“五千就五千!”

他本想说的更多。

但想了想,这个时候多说也无意。

他早有自己手段。

而很快,百官散去。

……

刘彻下朝,用膳过后。

他便让霍光等一众臣子再度前来。

与“外朝廷”的商议,走的是赈灾、提前警备匈奴的官方程序。

而在内朝廷中,才是他真正敲定“方略”的时候。

“这几天,朕让尔等商量《沈命法》,商量的如何了”

却是刘彻之前看到凉州灾民后,就已经让霍光、金日磾等人商议。

如今既是询问,其实也是自己心中有了答案。

“陛下,或许真如景皇孙所言……”

刘彻点了点头,“此法若真让地方官员懈怠,以至于和当地匪寇私通一气,需尽快废除。”

“诺!”

一个决定敲定,刘彻只觉得自己的内心,也似乎轻松了许多。

他看向面前的几位臣子,基本上都是他最信任的几位了。

“朕此前遍寻名山,寻访隐士高人,却从未有一次,如此次前去凉州,看到民间景象之深。”

“尔等认为,这一路所过,那些灾民说的对否”

霍光等人低着头,“陛下,那些百姓说的话太多,且大多都是不敬之言,陛下勿要放在心上。”

刘彻见自己问不出什么来,忽然有些恼怒。

“你都这样说了,那便是对了”

霍光不敢再言。

刘彻忽然挥手,又是说起另一件事,“尔等觉得,景皇孙如何”

有上一个问题教训,这一次霍光不敢再答。

但陛下在这个时候,突然问这个问题,却让他们深思。

还是金日磾道:“天佑之人,臣等不敢评判。”

“不敢”

刘彻闭上眼睛,下一个问题,已经是让他们心惊。

“那你是认为,他说的朕之过,是对的了”

这一次,再也无人敢说话。

刘彻却也没有深究。

而是过了许久,又再度问道:“那尔等认为,此次谁赢”

闻言。

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对这个答案,他们无比清楚。

当即异口同声道:“自然是贰师将军。”

刘彻似有放心,又似乎另有深意道:

“朕此次也让他看看,也让朕看看,也让群臣、天下都看看……没有天佑之下,这位景皇孙真正的能力,又当如何”

……

回到家的第一时刻,刘靖并没有跟着父王他们一起去用膳。

而是回到自己的房间。

在帛书上,写写画画。

终于,眼看着杰作已经完成。

他当即找到之前,跟他一起谋划“神龟出水”的那位工匠,交代了他些许事情后。

他才去用膳。

此次。

他看似是与李广利争锋。

但某种程度上,又何尝不是和那位陛下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