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朱标定政,朱棣废了(1/2)
第89章朱标定政,朱棣废了
朱标最近看朱棣越看越不顺眼。
主要是感觉这家伙快废了。
虽说作为太子,看到自己的兄弟废了,对自己没威胁,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朱标可不是普通太子,他是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
只要马皇后以及他背后的淮西勋贵集团在,即便是强势如老朱也不可能废了他。
所以在确定以后可以来现代治病,不会英年早逝的情况下,朱标从来都没有在这些弟弟们身上感受到威胁。
哪怕老四后来做了永乐大帝。
因而做为地位稳如泰山的太子,朱标并不希望看到弟弟们颓废。
如果这些弟弟能有所作为,将来立下不世之勋,对于朱标这个哥哥来说,亦是件好事。
毕竟作为开国皇帝的儿子,他们都要进行军事化训练。
跑步、刺枪、骑马那都是基础课程。
长时间的基础训练,让朱家二代不仅拥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体能也很强大。
朱标虽然从未出过手,但事实上作为朱家老大,从小军事训练,他的战斗力也很猛,是真正的等闲三五个人近不了身。
以前朱棣也这么厉害,后来历史上更厉害,继续这样下去实在是太可惜了。
要明白朱标可是已经知道了未来朱棣的战绩。
堂堂永乐大帝却如此度日。
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要不就是打游戏看视频。
人都胖了至少十多斤。
这样下去还得了
不过老四说得没错,确实没办法。
是父皇让他来的。
只是有些浪费人才了。
只能希望老四自己注意点。
军事能力先不谈,至少也要把身体搞好,别这么继续胖下去了。
朱标心里想着,自己则走到了沙发边坐下,把手中的一个笔记本放上去说道:“云峰,过来帮我看看,”
“怎么,已经深思熟虑好了”
朱云峰凑了过去。
“嗯,你之前说做制度改革要有规划和反复磋商,而且还要有调查,这是我研究了古代很多改革措施之后,制定好的政策。”
朱标把笔记本摊开道:“你帮我分析分析。”
朱云峰拿来看了看,朱棣则百无聊赖地坐在一边扣手指头缝的泥垢。
初时朱云峰还以为这只是改革大纲。
但随手翻开,这笔记本是a4规格,差不多一百页左右,上面居然密密麻麻写了至少得有八十多页,占满了大半。
看来朱标改革的热忱还是很高啊。
而且都做了分类与规划,显然是有备而来,要对大明整个体制进行全方面的改革。
第一页就是税务改革,对全国赋额裁减,特别是江南地区,旧额每亩交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的,减十分之四;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的俱只征三斗;三斗五升以下征两斗。
历史上老朱也是做过对江南地区的赋额裁减,但即便如此,比起其他省府,赋额仍然极重。朱标这次裁减比老朱的力度要大一倍,看来是决定轻徭役减赋税了。
“我通过网络以及现实当中实地核查发现,父亲对于税务制度的制定是相当完美的,至少对于我大明初年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朱标见朱云峰正在看他的税务计划,就说道:“大明初年南方富庶北方贫瘠,因而北方赋税少,而丁役多。南方赋税多,丁役少。十分契合目前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想在这方面革新,却发现并没有革新的地方。因而只能在税务方向上下手。为此我制定了一些策略,比如这第一便是轻徭役减赋税,与民休息。”
他继续说道:“二是全国无论贵贱、王公、勋贵、士绅、官员,俱要一体纳粮。三是减少南方官田数量,在北方开荒,准备推广红薯、玉米、土豆等作物。四是征收商税,五是加大监管力度,如淋尖踢斛、多收斛面者上下级一律承担责任,再改不知者不坐的说法,改为责任制度,只要出事,就得担责。六是取消儒学生员一切优待,徭役也要参加。”
朱云峰认真地看着,发现朱标还是做了很多功课,微微点头道:“嗯,你这个方向是对的,老祖宗早期制定的政策确实是完美契合目前局势的策略,想要大幅度改动怕是不行,只能在细节之处动刀。”
“但也就这几十年吧。”
朱标叹道:“你说的没错,父亲的政策也就大明初期这几十年有用,到了老四的永乐时期,基本就成了祸害大明江山的策略,老四也是,真是蠢笨,见父亲的政策已有贻害的情况,为什么不改改呢”
啊
旁边朱棣一脸茫然。
我是谁。
我在哪
我怎么改
t的。
我都不是永乐大帝了,我改个毛哦。
“也怪不到老四,他是造反当的皇帝,要是推翻了父亲的政策,那不是否认了自己的正统性吗”
朱云峰为朱棣说了句话。
老朱在明初制定的税收制度其实是很合理的,这一点没得黑。
南方富裕就多征收,北方贫穷就少征收。
除了南方征收得过狠,比可持续竭泽而渔还狠,以至于早期年年定额的税都收不上来以外,其它倒没什么太大问题。
他甚至为了防止
如在他制定的《明律户律多收税粮斛面》中就有:“踢斛淋尖,多收斛面者,杖一百”的规定。
但没什么用。
明初官员工资虽然比不上宋朝,也比不上唐朝,可维持基本生活是没什么问题,只是不算特别富裕。
然而宝钞滥发,手上的钱越来越不是钱,生活就愈发贫困,像海瑞这样完全不贪不占的官员,哪怕已经做到了正二品,也是穷困潦倒。
结果就是他做的规定全成为废纸,有明一朝东南官员拼命想办法减免赋税,
至弘治中兴时,明朝朝廷可以征收的赋税从明初850万顷地,缩减到了400多万倾,减少了将近一半。
这就在于明朝特有的士绅集团可以免税的制度。
事实上朱元璋只是规定了“俱照儒学生员事例,一体优免本身杂泛差役。”也就是免除徭役,以激励读书人。
但就像是在大网上开了个口子,历代明朝官员就拼命将这个网口子撕大。
到了最后原本只是免除徭役的规定,就变成了免除赋税,并且即便有赋税,也能通过各种办法转嫁给百姓。
以至于只要考上举人,顷刻间就有无数人来拿着土地投献免税,从而有了穷秀才富举人之说。
范进就是典型的例子。
朱标显然已经从这一点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而开始给老朱打补丁。
朱云峰翻了翻朱标制定的所有政策,发现特别大幅度的改动没有,几乎全是打补丁。
比如在藩王的规定上,藩王的财政不再由中央朝廷支付,而是由归属于王府的田土供应,并且要纳税。
在卫所制定上,取消世袭制度,核定满五年转为民籍,计划在未来他掌权的时候,渐渐把卫所全面裁撤,转为募兵制度。
只能说在现有的基础上,朱标想大刀阔斧还是不现实,这不符合明初的现状。
不过即便如此,他做得也不错了。
就像里面除了在税务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细节补充,以减少民间的负担以外,还对官员有各种限制、福利、kpi考核等措施。
考核方面是学张居正考成法,以六科与内阁进行制度监察,加强地方管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