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1/2)
第67章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
翌日清晨,早上四点钟,朱云峰就被叫了起来。
他住在春和宫朱棣的宅子。
昨天晚上朱元璋答应去现代带马皇后和朱雄英检查一下身体。
但也让朱云峰把朱棣给叫回来。
反正朱棣的任务就是跟着朱云峰,朱云峰走了朱棣在现代没什么意义。
如果朱棣回来的话,还能辅佐一下朱标。
最主要的是监视朱云峰,要是朱云峰和朱标没有把事情处理好,他也可以随时向朱元璋报告。
为此昨晚上朱云峰和朱棣又在那喝酒,喝得头晕脑胀。
燕王府总管太监黄俨恭恭敬敬地在门外把他叫醒来,跟他说陛下叫他去。
“t的,这也太非人了,在公司当牛马也最多加十多个小时班啊,连八个小时都不让人睡,还让不让人活了。”
朱云峰打着哈欠抱怨。
结果才刚打开卧室房门,门口就站着一个太监举着一个托盘,双手呈上,小心翼翼地道:“吴王殿下,这是衮龙服。”
“行了,我知道了。”
朱云峰正准备接过去,哪知道左右两侧香风袭来。
“我们来服侍殿下穿衣。”
两个宫女向他微微下蹲行礼,然后接过托盘就要给他换衣服。
“别别别,我自己来,不习惯别人伺候。”
朱云峰连忙阻止。
或许现代有些有钱人家少爷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他从小爹妈就不在身边,可没这种糟粕习性。
见他阻止,太监和宫女也没有强求,恭敬地把托盘递给他后就弯腰倒退着离开。
朱云峰挠挠头,把门关上回到卧室,换上了这身衮龙服。
其实也不算正式的衮龙朝服,而是衮龙常服,也就是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内穿黄色圆领衣,外披红色交领衣,只是上面有龙饰纹。
屋子里有铜镜,照了照还不错。
而且明代的皇帝太子帽不是那种冕冠,而是黑色乌纱折上巾帽,也称翼善冠,就是个半圆帽,上面折出一对椭圆形小翅膀,还挺可爱。
作为亲王帽子,朱云峰的帽子上甚至还有两对金龙,冠顶中间是个金子做的小太阳,两条金龙悬于两侧。
昨晚上尚衣监过来量了一下他的身高尺寸,一晚上时间就做好了,效率还挺快。
不过朱云峰估摸着这种衣服应该在尚衣监准备了不少。
毕竟是皇帝和亲王穿的服饰,如果只有一身就太离谱了,肯定有不少备用,稍微改改尺寸就能穿。
穿好衣服,推门而出,门外诸多太监宫女都在等着,他穿过回廊,走到外面,冷风迎面扑来,天空好像有那么点雪沙在落。
‘大明这边也十一月份了,要下雪了吧’
朱云峰心里想着。
恐怕这个时候的北方已经大雪纷飞,南方虽然还未下雪,却也已经越来越寒冷。
或许得想办法搞点来了。
紧了紧身上的衮龙服,龙袍四季都有,这冬季衮龙服里面有羽绒,颇为厚实,倒也不让人觉得冰寒。
从春和宫出来,就看到朱棣已经在马车上等着他,坐上了御马司准备的亲王马车,向着奉天殿的方向而去。
春和宫离奉天殿不远,而此刻奉天殿灯火通明,奉天殿外的广场上更是到处点燃了火把,加上广场宫灯,照得昼亮。
正是上早朝的时候,奉天门外广场的金水桥文武百官一个个低着头,自奉天门而过,徐徐进入了广场上。
如果站在奉天殿外的高台上俯瞰的话,就会看到下方已经乌压压站满了人,至少得三四百左右。
与乾清宫内朝不同,外朝囊括了整个京城中上层官员,包括中书省、六部、御史台,哪怕你只是个六部从五品员外郎,也能上朝有面见天子的机会。
不过跟宋朝机构复杂,冗官众多不同,明初的官员结构简单,在文官集团上以中书省和御史台为主。
御史台独立于行政之外,行政主要权归中书省,下置六部,然后就是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机构。
各部官员加起来也就那么几百人。
而史料记载,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后,这几百人几乎全部被肃清,加上他们的家属、仆从、邻居、朋友,凑齐了大概三万多人的人头。
朱云峰的马车停在了奉天殿外侧门,他下车后进入殿内,看到朱元璋正在大殿内看奏折,朱标则坐在旁边烤火。
“才起来”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这小子太懒了。
“老祖宗,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可以,精力旺盛,就非得要求别人也这么搞吗”
朱云峰忍不住抱怨道:“人与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废胡惟庸后,朱元璋每天可以批200多份奏折,处理400多件国事,从早上四五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几十年如一日,简直是机器人。
但他能做到不代表别人也能做到。
换个普通人像他这么搞,身体迟早要累垮,根本活不到71岁。
“不要为懒惰找借口。”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云峰翻了个白眼,跟这老登讲科学是真讲不通。
“当!”
“咚咚咚!”
外面先是传来一声钟鸣,接着又是三声擂鼓的声音。
“父亲,到时间了。”
朱标说道。
“嗯。”
朱元璋放下奏折站起身,徐徐向殿外走去。
此刻钟鼓司的宦官已经鸣朝钟,敲朝鼓,文武百官分左右排序等候在广场下。
广场上方高台上处已经放了一把椅子,朱元璋走了过去。
“陛下到!”
“陛下万岁!”
随着唱礼官一声大喊,百官鞠躬行礼。
没有下跪,也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实以前有的。
后来朱元璋嫌万岁万岁万万岁不好听,就改成“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结果这么喊大家喊的不整齐,便又改了回去,把三声万岁缩减成一声。
只有新年大朝贺一类才会是三声。
“陛下有诏。”
内使监监令王东举起圣旨,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十二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近觉身体抱恙,需调养休息,怕倦怠国事,太子标仁明孝友,天下归心,今日起监国理政,燕王棣、吴王云峰辅之,望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臣等遵旨。”
下方百官齐齐高喊。
常朝与内朝不同,四品以下都没资格跟皇帝聊天。
四品以上也是皇帝问了才会上去奏事。
如果今天朱元璋没什么想问的,那就早点散朝,具体内容会在内朝谈论。
所以很多时候常朝都是朱元璋颁发圣旨,告知百官事情的时候。
下方诸多官员站齐,66岁的李善长为文官之首,立于最前方,其次则是一名50多岁,穿着绯红大袍的威严男子,正是左丞相胡惟庸。
而在李善长对面则是武将之首李文忠,至于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将则并不在此。
徐达坐镇北平,常遇春洪武二年就病逝了,汤和在山东练兵,其余勋贵武将也都各有镇守的地方,目前在京的勋贵只有几人。
分别是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永昌侯蓝玉、南雄侯赵庸以及汝南侯梅思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